乔鲁克靴的时光漫步

2015-10-09 09:38侯菲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8期
关键词:古丽皮子靴子

侯菲

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路两旁、院落中、家门口,到处都是硕果累累的核桃树,微风吹过,沉甸甸的青皮核桃在树梢频频点头。

这是喀什地区叶城县一个寻常的午后,参加完县里举办的核桃采摘节活动,我们还感觉意犹未尽。

就在这个千里之外的南疆小县城里,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喀什地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名录:叶城山区歌舞,叶城且克曼布,叶城赛乃姆,叶城阿亚克(木碗)制作工艺,叶城县维吾尔族、塔吉克族驯鹰,叶城县维吾尔族乔鲁克靴制作工艺。

当听说乔鲁克靴制作工艺的传承人就住在县城附近的喀格勒克镇,我们立刻动身前往……

盛极一时

坐车要不了几分钟,就到了叶城县乔鲁克靴制作工艺传承人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的家里。木头大门敞开着,布帘子被风吹得鼓起来。到处都静悄悄的,只有核桃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响,午后的困倦阵阵袭来。

掀开帘子,只见院子边的大土炕上,一家人正静悄悄地做着活儿。家里的主心骨———54岁的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坐在正中,50岁的妻子美日古丽·吐尔地坐在他左手边;30岁的儿子阿不来提·阿木冬坐在右边,三个人手里都各自忙活着。

也许是见多了来订购乔鲁克靴的人,见到我们,阿木冬一家并不怎么吃惊。

“乔鲁克”维吾尔语意为“皮靴子”,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乔鲁克靴一直采用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具有轻巧、保健和保暖等优点。因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近年来一直受到游客的喜爱。

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家算是制作乔鲁克靴的世家了。从小看着父亲制作乔鲁克靴,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很是向往。

那是一个乔鲁克靴无比辉煌的时代。足蹬一双崭新铮亮的乔鲁克靴逛巴扎,是绝对的时尚。穿上纯手工真皮打造的乔鲁克,不仅人平添了几分精神漂亮,连脚丫子也感到舒适与自豪呢。

在那个还没有被工业文明全面覆盖的年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全靠自己的双手。手工缝制的乔鲁克靴结实保暖,冬天穿上它在昆仑山里放羊也不会被冻伤,所以几乎是必备的生活用品。

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的父亲是叶城颇有名气的“乔鲁克齐(制作乔鲁克靴的匠人)”,那时仅靠这一项手艺,就养活了阿木冬一大家子人。“我小的时候嘛,跟着父亲去巴扎上卖乔鲁克靴,一天能卖100多双!”提起乔鲁克的辉煌时代,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眼里闪过一丝光芒,但很快又平静地低头专注于手中的活计。

这世上没有什么会长盛不衰,就像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曾经的时尚转眼就变成了土气,曾经的必不可少,很快就成了摆设。

父亲去世以后,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顺理成章地继承了家族的手艺。乔鲁克靴在他手上又红火了一些年头。直到有一天,工业流水线上的廉价商品充斥了这个南疆小镇。

姑娘们爱上“的确良”衬衫,小伙子喜欢“三接头”人造革鞋。且克曼布和乔鲁克靴这些老掉牙的手工制品被人们逐渐忘却,只有一些固执的老人们还在默默坚守。

靴子的“鼻祖”

当今天大街上的潮人们足蹬皮靴仰首阔步时,人们也许并不知道,他们脚上那一双双形态各异的靴子,都得喊乔鲁克一声:“前辈。”

至今,乔鲁克靴还保留着古老的形态和制作方法。在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家的土炕上,几双完工的乔鲁克靴一字排开。它们颜色鲜艳、样式古朴,不管是男式的女式的,还有小孩子的,都那么精致美丽。不难想象,穿上它,跨马在巍巍昆仑间牧羊、射猎,该是一幅多么迷人的画面。

时空,在我们眼前交错。

一双靴子,穿越千年而来,静静地保留着它最初的模样。而人世,早已更迭变幻。

乔鲁克靴产生于少数民族生活的山区和牧区,距今已有3 200年左右的历史,可谓现代靴子的“鼻祖”。

充足而结实的兽皮,带给千年前的能工巧匠们灵感,制作出了舒适、耐磨的皮靴。今天的乔鲁克靴当然已经没有兽皮,而是改用羊皮和牛皮,还有些骆驼皮和牦牛皮。

乔鲁克靴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那时乔鲁克靴不但在叶城县销售,而且远销喀什、乌鲁木齐等地。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等民族都曾经穿过乔鲁克靴。直到今天,在昆仑山区的一些老年人,仍有穿乔鲁克靴的。

这种古老的工艺能保存到今天,我们还能够亲眼见到千年乔鲁克靴鲜活的样子,不能不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的幸运。

轻巧实用

乔鲁克靴按款式可分为长筒、中筒、短筒;按精美程度可分为普通乔鲁克靴和留边线的豪华乔鲁克靴;适用人群分男式、女式、儿童靴三种。乔鲁克靴制作流程精密,从上到下都留皮彩条,彩条用毛线、驼毛线、彩带、皮条等编制而成。

制作一双乔鲁克靴,需要皮子、染锅、颜料、盐碱、模子、锥子、针、毛线、驼毛线、皮彩条等工具和材料。制作过程为:熟皮子、浸泡皮子、刮皮子、晾干、分层、染色、裁剪、缝制成品、装饰,还有诸如定型、抛光等后期步骤。

在漫长的岁月中,叶城维吾尔族乔鲁克靴形成了它独有的特征:圆头,无鞋跟,靴筒与靴帮之间是红、黄、黑三色土毛线勾成的几何图案,靴头有三角形图案,后跟有靴袢,便于提鞋和系带子用。

与其他鞋子最大的区别是,乔鲁克靴不分左右脚,两只鞋可以左右混穿。长筒乔鲁克靴还可避免丛林树木擦伤或蛇咬伤腿脚。endprint

乔鲁克靴不采用任何橡胶或其它原料,全皮手工制造,具有轻巧、柔软、保暖的特点。拿一双乔鲁克靴在手,大概是没有厚重的鞋底子的缘故,它轻巧得让人吃惊。

“这么平滑的鞋底冬天不会很滑吗?”我手摸着光溜的硬皮鞋底,不禁有些疑问。难道这只是为了卖给游人当摆设,并不是乔鲁克靴当初的真正模样?

“新的时候是光滑又硬的,等穿上两天底子就磨得粗糙柔软了。”县文体局的维吾尔族同志为我们解开了谜团,“我们小时候都穿乔鲁克靴,特别舒服,特别轻。”

传承之路

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和妻子美日古丽·吐尔地从小就相识,他们的父亲都是乔鲁克齐,到了他们这一代,做手工艺的匠人们当年都被集中到县手工业联社工作。相同的家世和对乔鲁克同样的熟悉,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携手走过35年婚姻,除了大段平凡劳碌的日子,他们还拥有了5个孩子,和对乔鲁克的坚守与留恋。

午后的阳光穿过院墙后的核桃树洒在大土炕上,一家人默默地穿针引线、裁剪皮料,日子就这样如水般流过。他们之间的默契,是经过了很多年从父辈身上延续下来的。除了这些绵延不断的默契,就连手中的工具都是父辈留下的。

“这个是‘考瓦,用来压皮子的。这个是‘凯该,用来反皮面的。”美日古丽·吐尔地耐心地向我们解释每样工具的用途。突然,我注意到她手上正在用以不断打磨的工具,似乎是一块玉!

“这个嘛,也是父亲传给的。”美日古丽·吐尔地笑着将手中那块已被磨得光滑的玉石递过来。这是一块叶城当地产的青白料,一看便知,是经过了长年累月被人握在手中使用,而今散发着油润的光泽。

“用玉石抛光的皮子特别光滑,别的不能比。”美日古丽·吐尔地熟练地用力打磨着乔鲁克靴较为厚硬的底部鞋帮,使它看上去有了一种特有的光泽和平展,这绝对有别于流水线上坚硬生冷的产品,这或许就是现代人们又开始崇尚纯手工制品的原因吧。

儿子阿不来提·阿木冬坐在父亲身旁默默做着手里的活,30岁的他已经成家,和父母住在一起做乔鲁克靴。他16岁开始学做乔鲁克,每到放学和假期,妈妈说:“你也学一下嘛,卖得钱都是你的。”小阿不来提·阿木冬做的靴子拿到巴扎上每次都能卖个好价钱,这让他有了动力。

“过去好的时候一年能收入5万多,现在只给游客做,一年也能收入2万元。”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如今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每年都能得到政府资助的3 600元津贴。

院子大土陶缸里栽种的无花果树,已结出了一个个小小的果实。阿木冬·阿不都热合曼和他的儿子在绿荫下专心地切磋技艺。

阳光有些暗了下来,照在一双双精美的乔鲁克靴上,使它们蒙上了一层古朴、悠远的光芒。这样的场景,这样的靴子,或许千百年来从未改变。唯一改变的是传承者的容颜变换。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丽皮子靴子
数形结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古丽,古丽
小足球大魅力
盲棋
星空下的向日葵
小斑马买靴子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理解
圣诞老人靴子
邪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