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美丽的“欧洲之花”

2015-10-10 10:59王高岩
新青年 2015年10期
关键词:奎尔高迪巴塞罗那

王高岩

城市风貌:古韵悠悠蓊郁清新

最早对巴塞罗那这个名字留下深刻印象,源自1992年在此举办的奥运会开幕式,当年弓箭手飞火流星般点燃奥运火炬的精彩瞬间,让我从此记住了这座城市,期望有一天到这里走一走,看一看,不久前终于实现了这个愿望。

到达巴塞罗那,安排好住处走上街头,一股浓郁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目光所及之处,高楼大厦很少,大都是8层以下的建筑,而且很多房屋古韵悠悠,一看就是年代久远之作,它们虽经岁月洗礼给人一种沧桑感,但难掩昔日的精美,每一幢都像一尊精美雕塑,散发着艺术之美。老城区中,古罗马时期遗迹随处可见,漫步在那如同老上海里弄般狭窄的小街、小巷里,大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与老上海的里弄相比,这些小街、小巷更窄,两边老住宅楼上的人打开自家窗户互相递个东西都没有问题。

城中与很多古老遗迹一样保留着的还有石子铺就的小路,这些石子路,极像我国南方一些古镇中的小路,每当穿着皮鞋的人、尤其穿着高跟鞋的女士经过,金属鞋钉、鞋跟敲打着地面,便会发出清脆的叮当声,这叮当声犹如悦耳的敲击乐,与眼前的景象融合在一起,宛如一首美妙的怀旧曲,一下拉远了我的思绪,我仿佛看到了巴塞罗那人往日的生活场景。这样小路,巴塞罗那还有许多,一座大都市能完整保留如此多先辈建成的小路,实在难得。

漫步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大街小巷中楼房上的露台。这些露台除了普通的长方形外,最多的是各种弧线形,曲曲弯弯的线条加上栏杆上精心制作的漂亮花纹和摆放的各色鲜花,简直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作,煞是好看。望着这些露台,我脑海中顿时浮现出妙龄女郎身倚栏杆、顾盼生姿的情景,情不自禁感叹:“难怪许多欧洲文学力作中总会出现露台上发生的故事”。

一路走、一路看,当我来到巴塞罗那最著名、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道之一的兰布拉大道时,不觉眼前一亮,这是一条穿越老城区,一直延伸到地中海边的大道,总长约1.3公里。大道两边栽满了梧桐树,每一株都高大挺拔,枝叶繁茂,伸展开的树冠,好似一张张支撑开的遮阳伞,为路人遮挡着炙烈的阳光,而当微风吹来,硕大的树叶便会发出沙沙响声,这声响与栖在树枝上的小鸟的鸣叫声混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情趣。大道两边的建筑旁,则因地制宜铺满草坪,栽着各种鲜花,绿茵茵的草坪,青翠蓊郁,姹紫嫣红的鲜花,争奇斗艳,它们交相辉映,冲击着人的视觉,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大道上的加泰罗尼亚广场,是巴塞罗那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之一,宽敞漂亮,广场中心建有一座圆形大喷水池,一股股清泉从池中数十个喷水口不停地喷射而出,溅起的水花如断了线的珍珠,四处飞散,在阳光照耀下时不时形成绚烂的小彩虹,炎炎夏日驻足这里,喷涌的泉水,带给人们一丝凉意的同时,还有一丝沁人心扉的惬意。

圣家族大教堂:恢弘大气旷世杰作

巴塞罗那有“欧洲之花”之美誉,这个美誉的得来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这里有优美风光,依山傍水、景色秀丽;有世界顶级足球俱乐部“巴萨”等等,但其中一个最重要因素是,这里的许多建筑美轮美奂,每一件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并有多处旷世杰作。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全球闻名、世界上唯一一个还未完工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建筑——圣家族大教堂。

早就听说圣家族大教堂是一座非常奇特的建筑,当我亲眼见到时,觉得比听说的更奇特,简直颠覆了我脑海中关于建筑的定义,整座大教堂看不到一条直线,用的全是抛物线、螺旋、圆锥形各种几何元素,驻足它面前仿佛置身神话影视作品中的魔法城堡前,有一种如梦如幻的震撼感。

圣家族大教堂始建于1882年,至今已130多年,但仍未完工还在继续建造,它的蓝图设计和前期实施建造者是西班牙著名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代表人物安东尼奥·高迪。他有一句名言——“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这种理念最典型体现便是圣家族大教堂,因此也有人把这个大教堂称为“上帝的建筑”。

根据高迪设计蓝图,圣家族大教堂就是一部《圣经》的立体呈现。教堂圣殿设计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意义的正门——“诞生”、“受难”、“荣光”,分别象征着耶稣一生经历的诞生、受难与复活三个阶段。教堂外立面上的雕塑都取材于《圣经》故事。高迪在世时只完成了“诞生门”,“受难门”直到1980年才落成,是现在圣家族大教堂对外开放的入口。整个教堂预计要到2050年左右才能完全建成。

站在大教堂入口,仰头眺望,4座顶端装饰着十字架的尖塔高耸入云,它们每座高130米,分别代表《圣经》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四福音书的作者——玛窦、圣马尔谷、路加、若望,看上去大有刺破苍穹之势,恢弘大气又充满神韵。

走进圣家族大教堂,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影子,尖肋拱顶、绘着圣经故事的花玻璃窗、修长的束柱……但高迪没有保守的使用这些传统建筑艺术,他抛开直线和平面,以其他几何元素变化组合,精心打造出一个个动感十足、充满韵律、又富有梦幻的内部细节。如教堂顶端一个覆盖着玻璃的圆孔,当阳光透过这个圆孔照射进教堂时,光影会直接照到锥形屋顶的内侧,并神奇地在屋顶反射出了一个金色的菱形光斑,让人叹为观止;还有支撑教堂屋顶的12根立柱,它们拔地而起,如巨柱擎天屹立在大堂中,每根柱子中间又镶嵌着一颗玻璃圆球,分别代表耶稣的12位信徒,既彰显出力量,又富有寓意,可谓匠心独运;而最让人惊奇的是教堂屋顶的设计,上面可以找到众多几何元素,它们看上去好像杂乱无章,但却又十分对称、有序的排列在教堂中轴线的两侧,抬头观看,犹如在看一个巨型万花筒,色彩斑斓,变幻莫测,你动它也动,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不断变化着,就像进入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如今圣家族大教堂已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教堂,它已成为巴塞罗那最亮丽的名片,无论谁来到巴塞罗那,都要一睹它的风采……

奎尔公园:奇异梦幻超凡脱俗

参观完圣家族大教堂,陪同我的当地好友建议我去游览一下“奎尔公园”。“公园有什么好看的?”走过国内外不少公园,近年来觉得各地公园基本大同小异的我诧异地问。“奎尔公园不同,它没有原始山林、奇山异峰,没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原本是高迪为当地富商奎尔伯爵设计建造的一座拥有几十幢洋房的花园城,后被巴塞罗那市政府买下,改建成公园对外开放。”“哦!原来如此,也就是说这座公园最初是一个房地产项目。”“没错!”朋友的介绍激起了我的好奇心,立即决定前往一观。

刚到公园入口,我顿觉眼前一亮,只见两座被靓丽蓝白釉彩覆盖的建筑分列大门两旁,它们造型奇异,很像许多童话作品里那种古里古怪的房屋,看着就给人一种神秘感。其中一座房顶竖着一根锥形尖塔,塔尖上立着一个造型漂亮的白色十字架,这个十字架我在圣家族大教堂多次见到过,好友告诉我:“在巴塞罗那高迪设计建造的房屋中都能见到这一造型的十字架,因此它被人们称为高迪建筑的典型标志,专用logo。”

走进公园,首先来到园中最著名景点百柱厅。百柱厅依山而建,拾阶而上,走到中段看到两个被称为镇园之宝的喷泉,一个是代表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守护神——变色龙,一个是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徽章——巨型蜥蜴。变色龙和蜥蜴,均由色彩斑斓的瓷片拼成,不仅艳丽且造型逼真,那凶猛的神态,锋利的爪子和牙齿皆塑造的十分生动。好友告诉我:“其实它们除了是公园的镇园之宝,还兼有排水功能,是百柱厅的排水通道。平时有少量水喷出,成为园中一景,遇大雨时,百柱厅的水便会经变色龙和蜥蜴的口倾泻而下,顺畅排出。”听了介绍我脱口赞道:“将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的如此完美,真是一个构思巧妙的佳作”。

经过变色龙和蜥蜴喷泉,继续向上,便到了百柱厅。这是一座由86根罗马风格立柱支撑的建筑,初始设计是一个市场。大厅非常宽敞,顶部镶着彩色马赛克与碎玻璃拼成的图案,有树木、海洋,水母,蛇……件件五彩缤纷、栩栩如生,置身其中就好像置身在大自然中。百柱厅屋顶上,是一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圆形大广场,广场一边有一排石头砌成,表面随意拼接着马赛克碎片的长椅,那形状蜿蜒起伏,远远望去就像一条游走的长蛇,因此也有“蛇形长椅”之称,据说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长椅。最令人称奇的是,长椅是根据人体力学设计而成,高矮以及靠背弯度等都十分科学,人坐在上面十分舒服。此外长椅还考虑到不同对象的需求,外弧为单座,专供个人使用,内弧则是稍宽的双人座,意为那些情侣们提供一个亲密接触的空间,这种特别人性化的设计,十分温馨,也折射出设计者的人文情怀。

公园中另一处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不少路段上的长廊,它们有的似历史久远的自然洞穴,有的像原始森林中的老树干,有的是直立的,有的歪斜着,各个透着丝丝诡异,让人经过时犹如走进远古时代,生出无限遐想……

旅游时间总是短暂的,离开巴塞罗那时,古老都市旖旎的风光、旷世杰作圣家族大教堂、奇异的奎尔公园,这一切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我要由衷的说一句——巴塞罗那,不愧为美丽的“欧洲之花”。

猜你喜欢
奎尔高迪巴塞罗那
小学生迪克比
马奎尔四年等一回
小学生迪克比
小学生迪克比
威尔和斯奎尔
马奎尔 成功路漫漫
从困惑到重生:《船讯》主人公奎尔成长历程研究
巴塞罗那NATEXO办公室
骑行游走 巴塞罗那
从北京到巴塞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