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学经济视角的温州新农产业发展研究

2015-10-10 08:02邱开金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温州美学森林

邱 晔,邱开金

(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836;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基于美学经济视角的温州新农产业发展研究

邱晔1,邱开金2

(1.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836;2.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生态资源如何转化为生态经济,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温州新农业产业及新农业经济的崛起中,丰富而独特的水山资源成功向水山经济转化是重要的一部分。温州新农产业的开发经验是立足于绿水青山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敬畏水山林田海的生命共同体,全面融入美学经济的思想和技术。文章从温州2014农村经济的统计数据、个案的新农产业分析及田野调研的信息,试图解码区域经济中新农产业与美学经济的内在关系及互动规律。

农村经济;美学经济;生态资源;农业产业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从国家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作了顶层设计。中国温州,这是一座富有神奇和巨大感召力的城市,其创建的“温州模式”在中国改革开放、民营经济振兴、轻工产业勃发的进程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当下,睿智而精明、极富创新敢为人先的温州,又在谋划和探索“新温州模式”再造,成果非凡。笔者在研读由温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2015年3月 28日颁布的“201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撰、中华书局出版的《2014年温州年鉴》①(以下简称“年鉴”),深深被温州数字吸引和陶醉。温州新农经济的转型中生态资源拉动的生态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经济美学的渗透和应用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深入探究,本研究选择了农村经济板块中的几个数据,基于个案调研试图解码现代农业经济与美学经济的成因。

一、温州2014年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的关注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4 302.8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92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2 046.23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 138.66亿元,增长6.2%。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 09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8 643美元),增长6.3%。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7:47.6:49.7,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升0.1个百分点。②

2014年,温州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19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尽管产值数增量不大,但农村经济的大盘走势因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增大,产业结构性调整加快,农产业的品质性提升日益显现。具体可从“公报”2014年温州市农林牧渔业的产业总值分项统计,见表1。

表1 2014年温州市农林牧渔业的产业总值分类统计

表1的统计数据表明,温州2014年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平衡发展态势。其中,有三个趋向值得关注。

(一)温州农村主体经济发展看好

表1中的5项统计,上升的3项总产值之和为153.38亿元,占2014年温州农业总产值的79.78%,与2013年同比均上升。农业主体产业保稳,意义重大。温州2014年粮食播种面积、亩产和总产量为185.96万亩、409公斤和75.9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10.5%和11.5%,实现三增长。在经济作物中,除糖料减产外,水果、蔬菜、茶叶等作物增产。粮食确保稳产高产,高产示范效应和新生粮食生产骨干力量培育功不可没。温州濒临东海,以渔为业的人口比例较大,全市渔业乡镇11个,渔业村社185个,渔业人口15万人。据“年鉴”统计2013年温州的水产品总值达56.95万元,比上年下降0.42%,但海珍品出口达16.00万美元,同比增长16.18%,渔产业的品质提升富有成效。再据有关的统计[1],2014年温州市进出口总值1 276.69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 139.64亿元,增长1.22%。以中韩合作(温州)为例,2014年温州对韩国进出口总值29.99亿元,其中出口23.9亿元,前三位中有两项为食品,出口首位是黄鱼,出口达到3.98亿元,同比增长九成以上;坚果或植物出口列第二,计3.35亿元,同比增长2倍。此外,带鱼出口增幅最高,出口7 800万元,同比增长15倍。可见,温州美食的国际魅力不小,农村经济的潜力巨大。

(二)农村经济中服务业总值份额增大

2014年温州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虽然只有3.62亿元,同比增长达2.2%,这是弥足珍贵的经济要素。农业经济服务产业份额增大,这与全国GDP比重中服务业的增加值和发展态势相吻合。据统计[2],2013年全国服务业值在GDP中占46.9%,2014年上升到48.2%,2015年第一季度已经达到51.6%。在温州2014年的统计[3]中,最耀眼的是鹿城区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539.7亿元,位列温州之首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总值比重约70.8%,处于浙江省领先水平。按全要素增长率观测,产业的边际在生产和消费的运营中已经日益模糊,而跨业界组合和经营,在产业交互的边缘区培植和开发新产业,这是现代产业发展和创新的战略模式。温州农业经济的业态中,服务业增长快,与“卖产品向卖服务、卖体验”的新理念密切相关。温州农业产业经济顺应这一规律,其影响和潜力并非简单的数据所能完全表达,这也正是本文将重点研究的内容所在。

(三)农业经济转型优势初显

表1中的5项数据,从产值的分布到同比的增量看,这是温州农村经济转型的“阵痛期”后“复苏期”的表征,传统产业改良调整到机能恢复、效能最大化有一个成熟周期,从“年鉴”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温州农业经济提速的预期不仅有信心,更有信赖。因数据来源有限,2014年温州“三农”建设相关数据未能获得,但据“年鉴”的统计,温州2013年“三农”建设资金投入达186.36亿元,比上年提高了15.25%。雄厚资金的注入,温州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1.80万亩,新增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99个;以美丽浙南水乡为标志、以“五水共治”为行动的、总投资高达590亿元的58个项目启动,15个现代渔业园区示范项目,投入1.28亿元打造休闲渔业,林业生态和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等,全市农业联动,统筹科学规划,分项分类落实,温州新一轮的农业经济大发展指日可望。

二、温州农村经济数据中的新增长点:美学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的完美结合。生态化既是一种新的发展观、资源观、竞争观,同时也是一种审美观、价值观。温州农村经济看好,主要是在我国新常态经济的背景下,创新驱动的新农业经济紧紧把住美丽农村的主旨,将生态美的元素融入现代农业,催化和激活了美学经济。

(一)农村经济增长新动力——生态经济化

在消费型社会的浪潮下,生态诉求是新型消费者最普遍、最原始的心理期望。城里人想到农村享受生态资源,农村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一种生态经济,让城里人想去、愿去,使之成为农村新经济的新引擎。这是时代赋予农村经济发展难得的好机遇。

温州泰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县,是全国仅有的2个“碳汇城市”之一。据中国环科院的《泰顺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4],2013年泰顺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35.98亿元,其中水源涵养价值208.32亿元,占总价值的62%;气候调节价值72.82亿元,占21.67%;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22.62亿元,占6.73%,是当年泰顺县国民生产总值的6.5倍。在“走好生态路,共筑绿色梦”的理念下,注重硬件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促进廊桥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竹文化、石文化、红色文化的推广,构建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生态文化的“生态体系”,促进生态经济化转型卓有成效。2014年该县第一季度经济运行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0.6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56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8.03亿元,增长9.8%③。泰顺的生态资源极为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5.8%,优于全国18.2%、全省57.4%的平均水平,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23.6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6%,2014年县域空气环境质量指数优良以上天数达359天。颇富盛名的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达每立方厘米20万个,“天然氧吧”、“浙江生态第一县”名副其实。泰顺的生态族群中,还有茶产业,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茶产业以“三杯香”为代表,是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农产品。泰顺建筑瑰宝也独占鳌头,其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15座廊桥和仕水矸步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被命名为“中国廊桥之乡”。“十二五”期间,围绕“中国最美乡村”建设,“生态立县”战略进一步得到深化,“生态文明先行区”着力于乡乡生态、村村优美、家家和乐、人人幸福,将生态经济的人文化充分放大。“生态经济示范区”则主打生态休闲旅游的名牌,在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激活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一体化”,在特色优势农林基地建设、培育绿色餐桌农业、打造生态观光产业等成效显著。据统计,温州市2012年和2013年接待海内外游客分别是4 944万人次和5 75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484.38亿元和582.43亿元。[5]2014年全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6 578.5万人次,同比增14.4%,实现旅游总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16.9%,旅游业已成为温州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6]。而泰顺县2014年共计接待游客2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产值13.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88%、27.24%,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产值年均增速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7],入选了“中国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乡愁旅游目的地”、“2014最赞浙江景”。“生态人居集聚区”的主旨是现代新农村建设,优化城镇区域布局,推进城乡一体化,有序开展生态移民工程、中心城镇培育工程,建立科学的新老城区协调发展、特色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规划和实施。

泰顺生态经济的开发是温州生态产业发展和转型的一个缩影,从农业生态的宝藏中,生态经济的本体美与社会发展的时代美相互交合,其富含的美学经济的DNA,这将是时尚温州品牌下现代时尚农业经济的一个缩影。

(二)农村经济助长的“财神”——森林“金矿”开发利用

2014年我国林业产业总值超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约10%。这是很了不起的一大成就。传统林业产业多是以一次性资源消费型生存,而现代林业产业是在资源保护、资源循环利用前提下的新兴、长效的产业经济。温州市的精明也充分体现于此,从时尚美建构林业产业集群,紧扣现代人消费体验的热点,将自然美与文化美整合,以美的思维去盘活自然经济与人文经济的融通。基于此,温州十二五以来,林业产业发展始终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载体,把建设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作为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力求把森林这个“金矿”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温州开发“森林金矿”的新思维和大手笔,很值得借鉴和点赞。

在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土壤中培植森林产业。森林休闲养生业是森林旅游发展的新业态,是以丰富的森林生态景观、优质的森林环境、健康的森林产品、深厚的森林养生文化等为主要资源,配备相应的休闲养生服务设施,开展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休闲养生服务。温州山多,山地面积2 059平方公里,森林的覆盖率高达60.03%,旅游景区面积约占市域土地总面积的1/4,这是大自然的珍贵赐予。全市拥有16个国有林场和100多个乡镇林场,因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山、江、海、湖、岛、瀑、泉、石与之交错,自然景观美不胜收,蕴藏着众多尚待开发的森林旅游资源和发展森林旅游的巨大自然潜能。另外,温州瓯越文化具有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国山水诗发祥地,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赞颂温州秀美山川的名作,使温州蕴含诗画般人文旅游意趣,这是林业产业资源禀赋的绝妙天成。

从点到线体系化开发,“绿心”“绿环”打造“森林城市”。森林地理上的点状到一体的规划布局,其实也是自然美与人文美的交合过程,由此衍生的森林经济中美学经济的成份不小,尤其是绿色生态、自然环保、美感视觉享受等,使越来越多的人乐于到此、为此而消费。温州“十二五”期间的森林公园体系化建设就是一种有远见卓识的举措。该市自2011年启动百大森林公园和绿道网系统的建设,截止2014年底共投资20余亿元,新建成公园93个,修建森林绿道(即自行车道、步行道)1 250公里。更值得关注的是基于“绿心”“绿环”的森林体系建设理念,基本建成以中心城区三垟湿地公园和城区山体公园为“绿心”,以大罗山、五磊山、白水漈、胜美尖等森林公园为“绿环”都市森林休闲圈,形成“森林围城”生态圈。目前,全市已有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省级森林公园、33个市级森林公园及城镇公园。2014年9月,温州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林业局联合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温州的永嘉县入选“森林休闲养生试点县”。

依托森林,立体开发“森林经济”。森林的生态效应中所包含的经济潜力是巨大的,温州在森林深度开发中,紧紧扣住景观美、生态美、人文美的特质,重点建设了一大批森林旅游观光、森林养生保健、森林生态度假、森林科普教育为择向的新兴森林产业。仅就经济效益看十分可观,据统计[8],2006年全市森林旅游为198万人次,到2014年为2 116.09万人次,增长了10倍,森林旅游总收入也从2006年的1.82亿元,攀升到2014年的49.36亿元,增长27倍。有研究认为,旅游直接收入1元可带动相关产业4.3元,按此概算,生态森林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经济的潜力十分巨大。以永嘉县为例,作为浙江省第五大林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3.1%,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市级森林公园5个。2014年,该县旅游业共接待游客510.68万人次,同比增23.01%,实现旅游总收入39.25亿元,同比增长28.07%。[9]其中,森林旅游直接收入1 500多万元,森林旅游产值达2亿多元,成为浙江森林旅游发展最快的县之一。

做好生态森林开发,对于解决生态资源和林农利益的矛盾,促进林区农民增收,引进特色养生项目提升景区质量,满足市民的养生度假需求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农村经济“钱”源——“江”“海”经济的综合开发

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中段,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岛屿面积17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 000平方公里。其中,近海海域面积约8 950平方公里,大于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436个,岛陆面积169.54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676.47公里。温州有四大江河面积340平方公里,瓯江、楠溪江、飞云江、鳌江贯穿温州汇入东海。这种特殊的江河水网交错、陆海连体岛礁星布的地理结构,形成了温州农村经济与江河、与海洋岛礁无法分割的关联,特别是在现代沿海新农村经济体系中,江海经济无论是开发的前景还是现阶段的资源利用,都占居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比较而言,农村生态旅游业具有产业链长、拉动力强、绿色低碳等三个显著特点。如前所析,温州域内绿化面积比例较高,江河水质总体较好,这又成了温州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另一金字招牌。如瓯江年平均含沙量为0.1~0.2公斤/立方米之间,鳌江年平均含沙量约0.13公斤/立方米,楠溪江水含沙量更低,经检定仅为每立方米万分之一克,水质呈中性,PH值为7,符合国家一级水标准,被誉为“天下第一水”。楠溪江干流全长虽然只有139.92公里,流域面积2 490平方公里,但凡到过楠溪江的游客无不为那清澈入心的江水缭绕情怀,之所以产生这种效应,充分展现了温州开发江河生态产业的精明。根据楠溪江美在原始古朴野趣天然的资源优势,在独特的“土到家洋到底”的开发理念下,楠溪江水域经济带的生态农产业的系列开发第一要素是“土生土长”,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洋溢着地道的农家“原汁原味”和生态的自然景观。另一方面,现代人的返朴归真,其实很重要的是一种文化的时空穿越,楠溪江的“洋味”集中体现在跨业界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融合。例如,楠溪江休闲观光服务的绝妙是将白天行夜昼游晚上寝做到精致:日间泛舟坐筏漂游江上,远眺绵绵青山,近看郁郁滩林,俯赏碧蓝江水,用溪光山色抚慰心灵;夜间游江,见渔火点点,闻渔舟晚唱,受江风柔拂,聆淙淙流水,足以尽抒幽情逸致;安枕歇息滩林,横柯上蔽,草坪如茵,朦胧幽静,促膝谈心,诗意盎然,此乐何极。永嘉县的林坑古镇,是楠溪江经济带典型的代表,如今古村拥有38家民宿,年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旅游总收益达1 700万元,[10]美丽乡村游让这里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发展海洋经济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也是温州农村经济构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温州一面临海,位于浙南沿海瓯江口外北海上的交通要津的洞头是温州市唯一的海岛县,全县陆地面积100.3平方公里,海域水面积792平方公里,由103个岛屿和259个礁石组成,县域范围渔、港、景、涂、岛等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是海洋资源大县,其海洋经济的开发与利用,无疑是温州“海经济”的缩影。据该县统计局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报数据④,洞头县2014年生产总值达54.56亿元,较上年增长8.8%,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人均41 322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6 727美元),较上年增长8.1%。分产业统计,2014年洞头县三产的增加值如表2所示。

表2 2014年洞头县三产的增加值

作为海岛县,洞头县2014年农林牧渔的经济发展势头也较好。全年总产值98 110万元,较上年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 730万元,增长1.8%;林业产值300万元,与上年持平;牧业产值1 380万元,较上年下降17.9%;渔业总产值9.45亿元,较上年增长5.7%。随着消费环境改善和消费结构升级,洞头县的旅游市场和消费品市场十分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5亿元,较上年增长18.2%;外贸进出口总额2.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5.2%;共接待游客398.28万人次,较上年增长10.6%旅游总收入达17.99亿元,较上年增长10.8%。

温州抓住“江”“海”做大做活做强经济,精明在于善做天时地利人和之文章,善用“软经济”助力实体经济,展现了现代农村经济的新常态。农村经济的开发中注入、挖掘、放大美学经济的潜能,无疑为多元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建构及探索,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径。

三、农村经济发展中美学经济的相关性调查与分析

(一)农村经济中美学经济相关性的田野调查

前述中用了较大篇幅点状化的对温州2014年农村经济作了描述,个中哪些数据的背后美学经济成为推手,作用究竟有多大?本研究也作了相关的一些田野调查,试图从采集的信息分析对此作阐释。

1.田野调查的方法。结合被调查者在温州区域里节假日里的乡村观光、登山玩水等旅游活动,选择了温州市泰顺县的乌岩岭森林公园、瑞安市桐浦乡的号称“万亩油菜花基地”、永嘉县楠溪江古村落旅游区、洞头县海岛旅游等4个点,随机对旅游者采用同一问卷进行书面调研。各点发放和收回的问卷数目不一,为了便于对照分析,最后在各点收回的有效问卷中随机提取30份作统计。

2.问卷内容及统计数据。随机抽取120份问卷进行分类统计,详见表1和表2。

3.问卷统计中美学经济元素的分析。由于是在景区寻求合作游客的随机问卷,考虑被试对象的复杂性,问卷内容简明而通俗,尽量回避专业术语。7个题目中前5题是以游客出游动机、目标期望、过程要素等为关注,涵盖审美意识、审美取向、审美消费的选题,而后2题是支撑性的题目。细细解读,其中反映的倾向还是耐人寻味的。

表1 信息采集人的职业分布统计表

表2 信息采集内容的分项统计表

无美不成游。从调查样本的对象看,他们月收入在6 000元以下的占65%,而在出游考虑的首要因素中,近60%的并不在乎费用、路程、吃住等,89%的出游目的是美悦心态、感受大自然。将点状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分析,因美心动、寻美出游的动因这是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契点。因为在美无处不有的世界里,让自己的美亮出来并能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新农村产业经济的综合开发才有希望。问卷表明,人们进山寨、下海河、品农味,为的是美体验和收获美。温州时尚农业经济的崛起,农村的生态经济、森林的绿色经济、江海的水产经济如何深挖美元素、创意美品牌,盘活美产业,生成美文化,这是农村经济开发要下大功夫去研究和探索的重大课题。

因美消费。美在意识中似乎仅是一种概念、一个符号,而每当美与具体的客体联系在一起时,往往就会给客体注入一种社会身份、其形象就会成为精神意义的符号,贴上地位品牌的标签。问卷表明,到农村观光游,出游者大多数主体性较强,聚焦点是“美体验”,可见美所具有的商业性已经被大化,游的产业链与美的经济链密切融合在了一起。按理论成因分析,农村经济服务产业集群中,生态、环保、低碳、绝色、养生等时尚元素渗透到产业,起点是审美,而最终目的形成的是消费。不过,以“美”为基点撬动新农村经济,时尚元素品牌的创建必须注重个性化特色化。从前边的综述中,同样做生态,各自的着力点不一样,如泰顺县以“三杯香”为代表的茶产业,重点打造无公害栽培、加工的生态牌;廊桥品牌主打非遗文化、传统而独特的建筑艺术;乌岩岭产业群则刻意于原始森林、绿色氧巴的突出。永嘉县的生态牌则围绕楠溪江建构产业带,古村落的原始古朴、楠溪江流域的美山美水美景等,让生态鲜活而又时尚。美在,商机在,农村新经济的崛起机遇亦在。消费美的驱动绝不能以牺牲稀缺且不能再生的美资源为代价,要从美经济的长效机制、循环经济的战略出发,做强美产业做大美经济。

农村经济产业链与美学经济链的融通。问卷中有一个数据很值得关注,即“你还会再来或不再来的理由”选项,64.1%的游客最看重的是“体验满意度”和“特色品牌”。凡从事服务业的人都知道,争取“回头客”是企业市场博弈关乎生存的大事之一。更何况间接的“回头客”市场更为宏大,你“为何选择此地出游”的问项,别人的评价、社会的口碑份额占25.8%,日积月累下这种影响力不能低估!温州瑞安市桐浦乡在观光农业如何做,可谓匠心别具。他们以当地传统农业种植的油菜为载体,紧扣城市人消费心理的诉求,结合离温州市中心地理距离近、交通便捷、周边人口密集的特点,开辟了万亩油菜花基地,推出了“与春天约会”、“与油菜花零距离亲吻”等为主题的农业生态观光的“油菜花节”。经过多年的精心营造,从油菜出土的“踏青”、到油菜花怒放时节的“与花亲吻”,再到万亩油菜收获时的“金黄海洋体验”,伴着农业时令,形成了一条系列的油菜花旅游观光链。传统经济模式下种油菜到收籽榨油这是十分单一的路径,而现在由此拉动的旅游经济及所产生的附增值是巨大的。据2014年楠浦乡政府的统计,仅油菜花节直接的收入就高达千万元,为农民致富又找到了一条很好的路子。

(二)现代农村经济理论的美学经济的分析模型

有研究认为[11],一个国家的区域创新体系要素构建应具备6个基本要素:硬件、主体、资源、市场、制度、文化。作为区域性农业经济的规划与发展,6个要素同样重要。从温州2014年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现代农村建设与传统农村的不同核心聚焦是“美”,美丽农村涵盖了环境美(自然、个性化、村容、宜居)、产业美(特色产业、绿色、生态环保、宜业)、人文美(乡村味道、乡风文明、古朴与时尚相得益彰)。传统之美,是意识形态主体对客观的反映,但在现代社会,美的商业性附着使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美学经济油然兴起,特别是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美学的助力。

从温州数据到田野调查,现代农村经济背景下的美学经济分析模型,逻辑思路大体经历四个时期(图1),即客观存在(美的商业化先天资源),这是美学经济的孕育期;客观世界的认知(美的发现及美的商业性认知),这是美学经济的雏形期;客观世界的改造(美的商业化的挖掘与开发),这是美学经济的成型期;主观世界的主导(美的商业市场化、美的商业产业化),这是美学经济的成熟期。

图1 农村美学经济形成与发展模型图示

美学经济的孕育期,是农村自然条件的资源汇聚期。主要要素如地理风貌、地方特色物产、民俗、人文遗产等。这时期美学经济表现的主要特征是大自然造化的原生性和社会变迁的积成性,是不自觉的原生经济。

美学经济的雏形期,是人类文明对美学经济的觉醒期。在人与自然的交互中,人们朦胧地觉察到山水之美、特产之美、民俗之美等可以为人所用。这种特殊的“有用”之潜意识,美学经济开始进入人们的意识之中,其主要特征是头脑中的经济,或可称为美感经济。

美学经济的成型期,是人类文明主导下的美学经济转型期。这时期是美的“有用”,或美的商业潜质被广泛挖掘和开发利用,头脑经济开始转型为现实经济。这时期的美学经济的主要特征是线性经济,因山因水因物作对应的开发,经济功能的定向性明显,是典型的美用经济。

美学经济的成熟期,是现代文明全面融汇并主宰的经济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是开放性和社会化功能扩大,标志就是美学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文化化。由于美学经济的边际被泛化,它作为一个介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融入其他实体经济体中,助力实体经济力的提升和增值。因此,成熟期的美学经济并非是独立的实体经济,但现代实体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的形成都离不开美学经济的支持和作用。

曾有学者指出,把美感生活经验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商业活动,就是“美学经济”。温州在新农经济产业的开发利用和时尚之都建设中,富有创新地灵活应用了美学经济的原理,立足农业,紧扣现代时尚要素全面渗透美学理念,跨业界改良传统农业,促进了生态资源到生态产业的经济转型,使之成为驱动温州新农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温州新农经济范式的探索和完善,尽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发展中的问题要破解,但它无疑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注释:

①温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2014温州年鉴[M].中华书局,2014-10.本文所引数字资料,除注明引用来源信息的之外,其它皆来源于本“年鉴”.

②温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温州调查队.2014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03-28.

③浙江省发改委.泰顺县2014年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2014-05-11.

④文中有关洞头县的数据,皆来源于洞头县统计局2015-03-31发布的“2014年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章映,王大宁.我市去年实现外贸总值1276亿元[N].温州日报,2015-01-17(2).

[2]安蓓,于佳欣.新业态孕育新发展——中国经济新动力扫描[N].温州日报,2015-04-19(2).

[3]杨世鹏.全域布局改造提升揭开时尚城区盖头[N].温州日报,2015-02-04(4).

[4]柯哲人,等.泰顺呵护县域生态资源构建“廊桥国家公园”[N].温州日报,2015-02-03(4).

[5]杨继雄.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森林旅游[N].温州日报,2015-01-12(7).

[6]王丹容.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N].温州日报,2015-04-14.

[7]柯哲人,等.泰顺廊桥文化园晋升国家4A级景区[N].温州日报,2015-01-09(4).

[8]沙默,刘进希.到森林公园享受绿色福利[N].温州日报,2015-04-29(4).

[9]叶圣义,於凤燕.永嘉提升休闲旅游助推“三区两美”建设[N].温州日报,2015-01-27(2).

[10]王丹容.让城里人到山里享受生态资源[N].温州日报,2015-06-09.

[11]黄速建,等.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战略研究[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82.

(责任编辑:贺星岳)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Wenzhou from theAesthetic Econom y Perspective

QIU Ye1,QIU Kai-jin2
(1.Chinese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836,China;2.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College,Wenzhou,325003,China)

How to transfer ecological resources into ecological economy?Wemust establish the concept of respecting nature,complyingwith thenature,protecting thenatureand realize thatgreen nature is the true treasure.The successful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rich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partofWenzhou new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rise of new agricultural economy.Wenzhou new agri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experience isbased on thegreen natureand 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 human societyw ith the respect of life community consisted ofwater,mountain,forest,field and sea,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aesthetic economy thoughtand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2014 rural economy in Wenzhou,case analysis of new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of field investigation,thispaper tries to decod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and interactive law betweennew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aesthetic economy in the region economy.

ruraleconomy;aesthetic economy;ecological resources;agricultural industry

F303.4

A

1672-0105(2015)03-0001-08

10.3969/j.issn.1672-0105.2015.03.001

2015-08-12

邱晔,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美学及美学经济;邱开金,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农村经济。

猜你喜欢
温州美学森林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盘中的意式美学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外婆的美学
纯白美学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