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点

2015-10-12 05:52
工友 2015年5期
关键词:作秀公积金机关

新视点

别扭曲“关机陪家人”的善意

过度使用移动电子产品已经影响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个人健康。日前,全国妇联等发布调查报告显示,晚上玩移动电子产品的频率越高,婚姻满意度就越低。因此,全国妇联呼吁每天关机一小时,多与家人相处。不想,此举遭到一些网友的谩骂和无情吐槽。(5月5日 《长江商报》)

点评:

诚然,要求一个人每天关机一小时也不现实,毕竟现在是一个信息沟通非常频繁的时代,关掉手机,哪怕只是一小时或许也会耽误很多正事。可是,我们应当试着理解妇联这一“呼吁”的良苦用心,妇联的良好愿望是,希望能将人们从沉迷手机的状态中唤醒出来,多关注一下家庭亲情,多呵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其实,妇联呼吁“关机一小时”,更为准确的表达应该是——离开手机一小时。网友刻意把关注点聚焦在“关机”上,有故意扭曲其意之嫌。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功能无限放大,夫妻之间、子女之间、朋友之间的语言交流回落到历史最低点。妇联的呼吁即便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初衷还是颇具善意,不容忽视更不容扭曲。一个有良知的人,不应扭曲“关机陪家人”的善意;一个有素质的网民,不应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别人,这是底线。

从“作秀”到“做实”有多远

时下,各级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做了不少事,比如开展走访慰问、助农春耕、帮扶弱势群体等,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在干部们看来,帮群众做了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群众应该感到满意;但在群众看来,干部们没干多久就走人,根本没起到多大效果,还让基层花时间去准备,简直是走过场。干部“自我感觉良好”,群众却“冷眼旁观”,这就是时下一些志愿活动的问题所在。(5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点评:

应该说,多数干部从事志愿者活动的初衷是好的,希望能干点实实在在的事,但由于一些人不注重“细节”,导致活动走形、变味。

比如,踩着红地毯前往植树现场,特殊日子献爱心扎堆,养老院老人一天屡被洗脚等。本是好好的志愿活动,却搞成了“作秀”,不能怪群众要求太高,只能怪干部没用心,没把工作做到实处。

那么,“作秀”到“做实”有多远呢?其实,二者的界限并非那么清晰,甚至仅是“一步之遥”。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干部真正干得卖力、干得不错,大家又怎会瞧不出来?一些干部把本该“做实”的活动弄成了“作秀”,一方面是因为没用心,不够务实,或基层服务“太周到”,滋生了形式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脱离基层实际,做了一些无用功,让群众看了“笑话”。因此,如何在基层接地气、和群众想法“接轨”,如何更好地指导本职工作,才是真正值得干部们反思的地方。

公积金的“谎言”究竟想隐瞒啥

工作了一辈子,临退休的老陈想把一直扣缴的公积金取出来,装修一下,迎接晚年生活。可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人说,老陈根本就没有公积金账户。在老陈的单位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水务局,像老陈一样多年扣缴公积金、却连账户都没有的职工,一共有14位,平均工龄都在20年以上。(4月29日《人民日报》)

点评:

公积金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是职工的基本权利,具有互助性和保障性。找工作时,“五险一金”的高低也常常关系着职工对单位的满意度,足见公积金的重要性。

当然,也会有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公积金的单位,但多是效益不好或刚起步的民企、私企,谁能想到堂堂国家行政机关也会如此呢?不缴纳也便罢了,更让人莫名其妙的是,乐东县水务局给职工的工资条是扣缴了公积金的。若不是这次有人退休想把公积金提出来,这个谎言不知还要隐瞒多久。

的确,没给缴公积金的职工属于编外人员,由单位自筹经费。若说是没钱,又为何不能大大方方说出来,偏要想方设法地实施欺瞒?欲盖弥彰之下,我们不禁更好奇,公积金的“谎言”究竟想隐瞒啥?

一则,正如律师所说,代扣代缴的公积金,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是免税的;单位从工资上告知员工发了,但实际没发,会不会将公积金发放列作了人力成本,而成为避税的手段?那避税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二则,“八项规定”实施之前,行政单位的福利那是杠杠的,公款吃喝的花费亦是高得令人咂舌。现在的自有经费可能是减少了,但长达20余年的欺瞒又怎么可能是“一直没钱”?当缴没缴,钱又究竟去了哪儿,是被挪作了他用,还是收入了单位自己的“小金库”?

三则,20年的老员工,领导都不知换了多少届,难道就没一任插手关注过这件事吗?

公积金的“谎言”关乎职工权益,更关乎政府形象,不管因为什么,都不应以一句“没钱”就给打发了。是否该好好查查了?

破除“借调乱象”还需制度给力

工资、编制在原单位,工作却在另一个单位,这种特殊的人才流动方式被称为“借调”。在一定意义上,借调对促进人才交流、提升基层人员业务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近年来借调变得越来越随意,借调人员越来越多,借调时间越来越长,借调形式花样百出,在基层干群中备受诟病。(4月27日中国新闻网)

点评:

对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而言,“借调”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行为。纵观现今无处不在的“借调”,大抵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上级单位人手不足,向下级单位“借”人手;一种是纯粹只为晋升职务的“曲线救国”。

《公务员法》中明确规定“公务员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这就是说“借调”这种用人模式根本没有任何法理依据。但在工作中,各种巧立名目的“借调”依然成为行政机关用人的“潜规则”,不但在制度层面涉嫌违规,更在现实层面造成了“借调机关人浮于事、被借机关留不住人、被借人员患得患失”的窘境,更给部分“关系户”走“曲线救国”路线留下了“暗道”。可以说,“借调”这种四不像用人模式明显弊大于利。

要破除当前行政机关“借调乱象”,关键还需制度给力。首先要从制度层面明确“借调”的“不合法、不合规”身份,彻底堵住“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漏洞,让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交流回归正常有序。其次要建立编制动态管理机制,让行政机关的编制能及时随着机构职能的增减而变化,真正实现“人岗相配、编制相当”。最后还需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人员合理流进流出机制。

猜你喜欢
作秀公积金机关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作秀过敏症
机关制造
给“晒家底”的官员多些鼓励
作秀离灾难最近
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