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流域经济开发的经验及启示

2015-10-12 17:43张莉
群众 2015年9期
关键词:密西西比河莱茵河流域

张莉

从国际经验看,现代工业化的历史,都是由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沿内河而上开发,这是“普遍的经济规律”。许多发达国家在其现代化进程中,都把流域经济的开发作为战略重点,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充分挖掘沿江沿河流域巨大的能源蕴藏量,依托水源、土地以及其他自然资源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分工合理、陆海联动、互补互给的产业密集带,从而带动整个流域的经济发展,如莱茵河、密西西比河、田纳西河和多瑙河等,目前均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人口、产业和城市密集带。通过分析并总结由沿海地区溯内河而上开发的“国际经验”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为什么要发展长江经济带以及如何依托黄金水道发展长江经济带有着重大借鉴意义。

莱茵河经济带的开发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全长1390公里,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在鹿特丹以西注入北海,年货运量在3亿吨以上,相当于20条铁路,是目前世界上航运量最大的内陆运河,流域面积超过25万平方公里,其中德国境内约12万平方公里。

18世纪以来,沿河各国就把内河整治和航运作为开发的首要目标,既防灾抗涝,又通过干支流直达、河海港口相连的航道网,实现了流域经济与国际市场的联结,后来又陆续在莱茵河沿岸修筑铁路、公路,铺设油气管道,形成公、铁、水、管道整体衔接和贯通的综合物流网络体系,兴建物流园区和国际航运中心,带动港口经济的发展。多年来,莱茵河流域以煤炭资源和水电为基础,不断进行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沿莱茵河干流形成了巴塞尔—米卢斯—弗莱堡等6个世界闻名的工业基地,是欧洲和世界重要的电力、化工、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冶炼、造船、商业银行、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中心,其中旅游业是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莱茵河流域集聚了近1亿人口,包括巴塞尔、法兰克福、科隆、鹿特丹等世界著名中心城市和90多个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圈”,莱茵河不仅是欧洲的“黄金水道”,也是欧共体“香蕉”形经济轴线的主体。莱茵河流域是世界最密集城市群和产业带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充分发挥了鹿特丹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对莱茵河流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龙头带动、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港口与腹地产业合作模式。

莱茵河流域最大的特点是国际化和标准化,制定了各类法规条例以及签订各类协议和公约,建立门类齐全的跨国和跨地区的管理协调机构,对于推动整个流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早在1831年,就成立了莱茵河航行中央委员会(CCR),由莱茵河流域的国家、州、地方等代表组成,各国负责本国河段的养护和疏浚,促使莱茵河渠道化,推动自由航行和取消征收通行费,根据1861年的曼海姆—莱茵航道等公约制定了CCR的组织法,对航行于莱茵河的船型、船龄、航道规划和技术条件等方面提出规范性建议。莱茵河虽然有“先建设、后治理”的过程,但时间不长,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KSR)的协调下,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基本上走的是一条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路子。

密西西比河流域

密西西比河发源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注入墨西哥湾,全长6262公里,流域面积涵盖美国31个州和加拿大两个省,密西西比河干流长3950公里,由北向南流经美国明尼苏达、维斯康星等10个州,其中,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位于美国东南部,长1050公里,地跨7个州,密西西比河航运占美国水陆运输的60%,其平均货运密度比铁路系统大11倍左右。

密西西比河自然通航条件差,田纳西河历史上甚至曾是一条“害河”,其综合治理和产业开发得益于政府高效有序的流域组织管理和一系列立法管理:早在1879年,美国国会就成立了密西西比河委员会,主要研究密西西比河的开发治理规划和航道、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并通过了《水土保持法》、《水灾控制法》等作为法律依据,1928年美国联邦政府启动了“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工程计划”,开展大规模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首先建起了干支畅通、标准统一的现代化航运网,形成了密西西比河纵贯美国南北,而铁路、高速公路则联通美国东西,水路、铁路、公路联运的综合交通网络。1833年,联邦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是兼具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与经营实体的实权机构,依《田纳西流域管理法》对流域自然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治理。政府还注重整治开发与对外开放相促进,美国在对密西西比河水系进行疏浚和经济开发的同时,还在干支流的两岸设立了一批对外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仅密西西比河干支流两岸就有53处,如阿肯色州境内的小石城14号。

美国管理机构注重对流域内的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引导,随着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产品资源、水电的开发,形成了“钢铁走廊”等沿河产业密集带,工业链不断向纵深延伸,经过200多年的开发建设,密西西比河流域发展成为食品、钢铁、电力、机械、汽车等美国最重要的工业和配套服务业聚集带,并形成沿岸10个州各具区域特色的产业布局,形成了匹兹堡、圣路易斯和新奥尔良等工业和港口城市,密西西比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和优美环境也使之成为旅游胜地。目前,美国人口超过10万的150座城市中,有131座位于大江大河边,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密西西比河水系。在TVA的管理下,田纳西河治理工程的逐步推进,带动了流域内工业、农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沿田纳西河工业走廊,田纳西这个昔日落后的州如今也成为美国南方的工业大州。

多瑙河流域

多瑙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发源于德国西南部黑森林地区,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等10个中欧及东欧国家,最后从多瑙河三角洲注入黑海,支流还延伸至波兰、瑞士等9个国家,有大小300多条支流,可通航的有30多条,既涵盖了上游经济发达国家,也包括了下游相对落后国家,是跨越欧盟边界的最大河流和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全长2857公里,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是欧洲重要的经济、环境、运输廊道。随着罗马尼亚的多瑙—黑海运河和德国的莱茵—美因—多瑙运河的先后开通,多瑙河的航运价值更得到极大开发,跨越11国,连接16国,形成了从北海斜贯欧洲大陆直达黑海、总长3400公里的巨大国际航运网,成为贯穿欧洲的水上交通大动脉,扩大了中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对外交往。多瑙河全年的货运量大约有2亿吨,被誉为“黄金之河”。沿线各国共同积极开发水电资源,目前,在多瑙河干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65%,为各国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航运经济的合作和发展,在沿岸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港口和中心城市,比如,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和奥地利的维也纳。

沿江沿河开发的国际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流域管理机构,科学论证并制定整个国际河流流域区统一的管理规划和多层次的流域协调机制,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形成完备的法律和标准体系,特别是在船型和航道的技术标准方面;其次,要重视河流的综合开发和全面治理,树立“大交通”观念,形成以江河为干、陆路为支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打造对外开放新通道;再次,沿江沿河开发不仅仅是对于水资源、水环境的开发与管理,更要促进沿江沿河流域产业带的形成,实现“以城市为依托,干流为轴线,扩及腹地的点轴面”的流域经济发展模式;最后,要发挥政府、地方和公众的合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旅游休闲产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所)

责任编辑:戈尚达

猜你喜欢
密西西比河莱茵河流域
昌耀
压油沟小流域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摄影作品
《哈克贝恩历险记》中密西西比河的象征意义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建国后毛泽东的密西西比河之梦
那些惨痛的回忆
巴塞尔:莱茵河畔的博物馆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