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爱哭?

2015-10-13 01:45龚思莹
为了孩子(孕0~3岁) 2015年10期
关键词:信任感哭声肺活量

龚思莹

“哭”这一行为,在很多父母眼里是不好的,甚至是糟糕的。爱哭的宝宝常被视为是具有“不够独立、不够坚强、缺乏自信”等性格特质的宝宝。对于宝宝的哭闹,父母们更倾向于向教育专家讨教制止其哭闹的办法,却疏于探究宝宝哭闹时有怎样的感受。

“经验丰富”的人这样告诫新妈妈:婴儿若是哭闹,就不要抱。他们的“理由”往往是:一哭就抱,会惯坏宝宝;会让宝宝养成一个坏习惯——用“哭”来要挟父母,索求父母的安慰,进而全面依赖父母,长大以后无法独立。

还有一种酷似经典行为主义的主张:在宝宝哭闹时,不要抱;等宝宝不哭时,再抱他。这样就可以让宝宝“知道”——哭,是得不到满足的;只有安静的宝宝,才会被满足。

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宝宝哭闹时,不要着急抱他,无需及时抚慰。据称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用“哭”来训练婴儿,增大其肺活量,另一方面还能让婴儿习得“延迟满足”。

然而,无论上述理由听上去有多好听,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冷冰冰。对待婴儿的哭,它们的态度只有一个:不要哭!

哭,是婴儿降生后用来表达自我感受的首要方式,是一种情绪情感的表达,它与微笑一样,没有不好。无论是生理需要还是心理需要,婴儿都会用哭声来表达。所以,对宝宝的哭声,无论是轻视还是冷漠,都相当于忽视宝宝所提出的基本生存要求,进而使得宝宝无法在内心中形成足够的安全感,无法养成基本的信任能力。而在婴儿时期所养成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对人的一生而言,对其人格发展而言,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

猜你喜欢
信任感哭声肺活量
哭声
肺活量的故事
情感认同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培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建立师生信任感的方法
哭声
组织内多层次社会交换关系对员工角色外行为影响机制研究
WONCA研究论文摘要汇编
——肺活量测定用于无症状吸烟者气道阻塞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