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鉴赏课多点互动式微信教学模式探究

2015-10-13 04:33李霞孙尚
关键词:美术微信教学模式

李霞,孙尚



高校美术鉴赏课多点互动式微信教学模式探究

李霞,孙尚

(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6)

高校美术鉴赏课普遍存在生师比过大、思想碰撞环节无法实现等问题。本文基于美术鉴赏的百人课堂提出了微信互动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老师与同学间一点对多点以及同学间多点对多点的交流,然后通过学生的调查问卷进行了课前与课后的授课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微信互动是适合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的低成本、高成效的创新授课方式。

微信教学模式;高校美术鉴赏课;多点互动;百人大课

一、引言

美术鉴赏是“接受美学”在美术领域中的一个较高层次,不论从审美教育还是从艺术教育的作用来看,都是人的文化素养的高层次体现[1]。因此,《美术鉴赏》课程作为2006年教育部明确要求教育部所属高校必须开设的限定性艺术公选课之一,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学科交叉和渗透日益明显的信息社会,美术鉴赏能力已经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人才的基本素质,更是工科学生进行跨学科研究实现创新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院校在美术鉴赏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影响鉴赏力与创造力培养的瓶颈。一是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冻结,特别是在工科院校,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本文针对某高校的《美术鉴赏》课程进行了跟踪调研,调研结果显示,认为目前教学方式具有吸引力的仅占18.2%,认为效果一般的同学占到了74.6%,具体表现为出勤率很低,经常不到50%。而来到教室的学生多以听为主,不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实时思考的现象非常明显,同时缺乏与老师主动沟通的动力,很多学生边听边忙于其它不相关的事物,甚至有学生整堂课都低头做其它课程的作业。调研数据显示,68.3%的学生会做与课程无关的事。二是选课人数普遍很多,无法互动。例如北京大学的美术鉴赏课程选课人数一般在400人左右,是公选课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而普通院校尤其是艺术师资有限的工科院校选课人数通常都在100人以上,课堂的授课方式多以讲授为主,无法了解学生对作品的感受,更无法进行现场讨论。调研显示,有56.4%的学生愿意参与讨论,但是其中有49.1%的同学表示因为没有机会而无法进行交流,在不愿意参与讨论的43.7%的同学中表示因为没有机会而导致不能互动的就占了34.6%,由此可见,学生不愿意交流的主要原因是不具备交流的条件。这些现象都直接制约着高校美术素质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因为单纯讲授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鉴赏方法与创造能力。美术鉴赏的内容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非常丰富,仅讲解课上那些联系不多、未成体系的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将“美术鉴赏”扭曲成“美术史论分析”,虽然教学的难度并未降低,但是教学效果却大打折扣。学生掌握少量美术常识是不够的,更不是该课程的目的,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才是美术鉴赏课程的初衷和提高学生创造力与美学素质的关键[2]。由此可见,要想真正实现教育部美育素质培养的目标与学生审美感受力、判断力与创造力的提升,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授课模式、提高课堂的活跃性、实现交往式教学以激励学生主动思考的教学实践势在必行[3]。

二、微信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

交往教学论是20世纪 70年代联邦德国的K沙勒与KH舍费尔首先提出的侧重探讨师生关系的教学论思想。他们将教学与交往纷繁复杂的关系当中内隐的一条线作为水平基准的逻辑线索,把教学具体分为:教学之外的交往、为了教学的交往、作为教学成分的交往以及教学就是交往四种不同的水平。其中“教学就是交往”的第四个层级已经由作为教学的工具存在而上升为教学的本体性存在,交往就是教学的本质之体现[4]。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的詹姆斯·泰勒教授曾经通过“网上教学”这门课程对学生参与课程的活跃度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定量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他把学生分为积极参与者(称为积极者)、周边参与者(称为旁观者)以及极少参与者(称为消极者)。研究表明,学生的参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积极参与者的平均学习成绩最高,而旁观者的平均学业成绩与积极者接近,这说明通过有适当的周边参与进行学习也是行之有效的。然而,极少参与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很差,甚至大部分的消极参与者没有达到学业的最低要求[5]。在艺术鉴赏类型的课程中,教学交往论中的第四个层级“教学就是交往”显得尤为突出和必要,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与老师在语言与心理方面的交往是实现良好顺畅的艺术感知与沟通的必要条件。很多理解性的问题与内容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的问题也会非常发散,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能够与学生一起讨论。但是面对数百人的大课堂,提问式与讨论式互动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出声讨论会让教室嘈杂混乱,影响教学秩序;另一方面,教室太大,学生的提问与讨论会因为同学间相距太远而无法听清。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信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工具,以其普及性、即时性、富媒体性、多人互动性与低成本、对硬件无特殊要求等特点在百人大课堂中体现出了独特的互动优势。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其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 23.8%①。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通过手机网络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视频聊天,还能根据地理位置找到附近的人。腾讯2015年微信平台数据研究报告显示:18-35岁的中青年为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所占比例高达86.2%;每月数据流量超过100M的用户突破80%,微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0次以上的用户达到55.2%②。大学生基本每人都拥有至少一部手机,且本文的调研结果显示同学都使用着微信,其中使用微信功能进行学习的同学达到72.7%。由此,本文提出了运用微信在美术鉴赏课堂中使用无声文字或者图片的上传与分享功能进行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虽然,已经有少量教师进行过微信教学尝试,如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辅助课堂教学研究以及运用于英语等课程的微信教学实践等等[6-8],这些改革探索有的是以远程教育为主的在线网络课堂,有点侧重以课外学习课上辅导为主的翻转课堂,还有的依托移动平台进行课下延伸性辅助教学,还有的是针对英语类摄影类专业课程开展微信课堂的教学尝试。但是本次教学尝试则用于美术鉴赏类艺术课程的实践,更重要的是利用微信用于课堂上的同步交往式互动,以实现美术鉴赏类需要随时沟通思想的百人大课堂的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

三、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针对上述的创新教学方式,本文以微信为平台进行教学模式的构建,具体模式借助微信拥有的点对点、点对面有机结合的传播方式,让学生运用微信和同学实现多点对多点交流,同时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让老师与同学们实现一点对多点的沟通[9],模式构建形式见下图1。具体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内容、授课环境、学生人数与实践步骤。其中,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为中国山水画鉴赏。实践环境为能够容纳200人的多媒体阶梯教室;实践人数为当天实际上课的学生数量,该课程实际选课人数为160人,当天实际上课人数为110人。实践步骤:首先建立班级微信群,并在课程开始前以扫描二维码或者面对面加群的形式将所有学生加入群,并在课程开始之前请学生填写一份以往课程授课方式与效果的电子问卷。讲课开始后,将微信群聊界面以大屏幕的形式投影在ppt的屏幕旁边,让学生与老师在关注课程内容的同时,能兼顾到微信发帖与跟帖的情况。老师在教课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学生在群中的回答来了解学生对正在讲解作品的熟悉程度与学生对作品的想法,这样老师在总结与归纳作品时,能结合学生的反馈进行更有方向性的讲解。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有问题可以直接发布在群里,学生们通过跟帖来互相回答或者讨论,老师则可以在讲到相关内容时一并回答,也可以预留出一些时间对典型的或者有意义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回答。课程结束后,同学们结合课程的效果与感受再填写第二份电子问卷。

图1:教学模式示意图

四、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通过两节课近100分钟微信课堂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从问卷统计入手对实践前后的效果进行了呈现与分析。参与课程并加入课程群的学生共有110名,最后收回课前与课后成套的有效问卷共102份。具体课前的问卷数据见表1,课后的见表2。最终结果显示学生在接受微信的态度上、课程关注时间、课程感兴趣程度、互动交流的积极性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接受的态度上,课前因没有接触过该类的课程形式,有74.9%的学生表示不愿意采用在线工具进行交流,而在实际的课堂中,有78.4%的同学参与了交流,这其中又有80.4%的同学表示今后还愿意采用该上课方式(意愿对比数据见表3)。在课程内容的关注时间上,传统教学中关注课程时间不超过30分钟的学生占了20%,而在微信课堂中明显下降到了3.9%。传统教学中关注时间一小时以上的仅有20%,微信课堂上关注度超过一小时的学生已经超过了一半,达到了52.9%。整个课程一直在关注的学生在传统教学中仅有两名学生,占1.8%,而在微信课堂中已经有14名,即13.7%的同学能够全程关注课程内容(关注时间对比数据见表4)。在课程的兴趣程度上认为以往讲授式教学模式具有吸引力的同学仅占18.2%,一般的占有74.4%,但是使用微信方式后,高达95.5%的学生认为关注度得到提高,对课程更感兴趣,明显地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在互动环节中所有的同学都关注了微信内容,其中有70.6%的同学参与了讨论,发帖5条以上的同学占了45.1%,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时有64.7%的同学会采用微信的方式进行交流,而在以前会有9%的同学选择忽略掉,仅有约15%的同学选择小声与同学沟通的方式进行交流,约90%的同学会通过微信与小声沟通的形式进行交流,94%的同学表示有交流的意愿,明显地加强了美术鉴赏课程应该具备的互动与思想碰撞环节(问题交流方式对比数据见表5)。最终100%的同学认为该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表1:课前问题统计数据

表3:实践前后微信课堂的意愿统计

表5:实践前后对待问题的处理方式对比表

当然,在看见教学效果明显提升的同时,也需要发现该教学方式对教师提出的挑战与有待进一步改进的环节。首先是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需要教师的知识背景非常丰富且能够融会贯通,在非常熟悉课程本身内容的前提下,具备对学生提出的扩展问题进行解答的能力。其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拥有足够的教学经历与精力,能够在讲课的同时关注微信的内容,同时在回应微信问题时不会影响过多的教学进度。统计结果显示,支持微信方式的学生中有52.9%的同学认为有些麻烦,会浪费部分上课时间。针对该问题可以借用助教的力量,例如在北大美术鉴赏类的几百人的课程中一般会配备4名左右的研究生助教。而在微信课堂中,则更需要助教替主讲教师维持微信中的秩序与气氛,归纳微信中主要的学生问题,替教师在微信群中回答同学们的简单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而且可以避免主讲教师的精力过分分散,保证教学进度。此外,微信课堂对网络环境、手机等硬设备也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百人教室中由人群密集引发的网络通讯质量下降会影响交流的即时性,该问题则可以通过增加路由器的数量得到改善。

小结

从上述的实践教学效果可以看出,微信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美术鉴赏,并给予及时合理的分析与评价反馈,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文学内涵和艺术价值。虽然对教师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是对于目前大多数高校中美育素质教育的生师比过大、课堂活力缺乏与思辨环节缺失等问题的解决,的确是一条行之有效且操作简便的教学创新方式。

[注释]

① 参看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25-33页。

② 参看网址:http://www.199it.com/archives/324845.html。

[1] 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2] 李园.高校美术鉴赏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08(27):235.

[3] 金昕.当代高校美誉新探[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3:185-186.

[4] 李其龙.德国教学论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

[5] 詹姆斯·泰勒,王立勋.网上的教与学研究:积极者、旁观者和消极者[J].中国远程教育,2002(9):31-36.

[6] 黄强.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的实施[J].教育信息技术,2014(5):24-26.

[7] 徐小雅.微信公众平台辅助课堂教学研究[J].新闻教育导刊,2015(2):92-93.

[8] 姜红梅.微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52-54.

[9] 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2(7):128-132.

The Explorations of Multiple-Interactive-Wechat Teaching Mode Within the Art Appreci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LI XIA, SUN SHANG

There are some common problems such as the ratio of students to teachers is too large and the collision of ideas can’t be achieved in the art appreciation classes in many universities. Aimed to the art appreciation courses over 100 students the thesis proposes Multiple-Interactive-Wechat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and realiz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from a point to multipoint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students from multipoint to multipoin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Finally, 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e students before the class and after the class, the teaching effect indicates that Interactive-Wechat is a suitable teaching method with a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for art appreci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Wechat teaching mode; art appreciation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multiple-interaction; courses over 100 students

G642.421

A

1008-472X(2015)05-0109-07

2015-04-15

李霞(1974-),女,江西南昌人,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艺术教研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美育教育;

孙尚(1985-),男,河南郑州人,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本文推荐专家:

康修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 动画创作与美术理论研究。

王文宏,北京邮电大学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文艺传播与教育。

猜你喜欢
美术微信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意美术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微信
微信
微信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