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监测情况及分析

2015-10-13 08:27王英利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7期
关键词:野毒头份狂犬病

王英利

(河北省沧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沧州 061001)

河北地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监测情况及分析

王英利

(河北省沧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 沧州 061001)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PR病毒(PRV)引起的一种猪急性传染病。PRV的主要宿主是猪,猪感染后可以存活的唯一物种,因此,也是PRV的贮存宿主。PRV可以感染不同年龄段的猪,但以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感染最为严重:导致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哺乳仔猪出现神经症状、麻痹、衰竭死亡,死亡率几乎高达100%。随着PRV基因缺失疫苗在规模化猪场的推广和应用,该病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从2011年底以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出现猪伪狂犬疫情明显增加的情况,表现为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和大猪死亡的案例,有的地方同时伴随猫狗死亡。不少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率显著上升。

2014年5~12月对河北省15个规模场进行血清学调查,血清共559份,有44%的规模化猪场为野毒感染场,部分种猪场群阳性率可达到97%以上。初步分析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在河北省转阳的主要原因与免疫程序不合理、种猪场种猪带毒、免疫抑制病影响及疫苗质量有关,本文就猪伪狂犬病免疫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以期对防控该病有所帮助。

1 检测步骤和判定标准

血清样品:河北15个规模场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Bartha K-61株)的猪血清共559份。

试剂盒:为IDEXX猪伪狂犬病病毒gpI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步骤和判定标准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判定标准:PRV gE(伪狂犬野毒)S/N值≤0.60为阳性;S/N值>0.70为阴性;两者之间为可疑。统计时,只要猪场有一个血清样品判定为阳性,则判定该场为伪狂犬病野毒阳性场。

2 目前出现高发病或野毒阳性高主要原因

2.1免疫程序的不合理

(1)错误的免疫程序,笔者在走访发现某些猪场反应个别所谓的技术专家指导其仔猪在7日龄进行肌肉注射,有的还指导其在10日龄进行后海穴注射,有的还指导其进行口服,这些错误的指导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适得其反。

(2)出现免疫空白问题,商品猪不免疫或免疫时机把握不正确,免疫剂量不足(疫苗效价低)。现在流行的伪狂犬病,虽然多数表现在母猪流产、仔猪神经症状,而笔者通过血清学调查显示往往是育肥猪gE转阳在先。仔猪免疫的不完整或程序的偏差,或免疫量的不足,使育肥期猪群不足以抵御高感染压力或强毒攻击而感染,临床出现大量排毒,同时血清gE抗体转阳。大量野毒的扩散,使其他猪群处于高压之下,当病毒高压突破母猪原有抗力,则出现流产,继而仔猪发病死亡。育肥期的免疫漏洞不可忽视。

2.2疫苗质量问题

(1)销售渠道混乱,出现假苗。某猪场老板为了贪图小利,从一些不正规的渠道购入疫苗,这就值得猪场反思,不要因小失大。疫苗本身对环境要求比较高,运输、冷链保存中断等均可造成疫苗失效;(2)注射接种操作错误,很多猪场是脂肪注射,而不是肌肉注射,这是普遍存在问题。

2.3免疫抑制疾病影响

(1)饲料霉变、饲料营养差、环境差、高密度免疫接种等原因造成猪群亚健康;(2)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可以说蓝耳病、圆环病毒病是目前影响我国养猪最主要的两大疫病,尤其在它们协同感染的情况下危害更大,因此在防控伪狂犬病的同时一定要做好这两种病的免疫。

2.4选种或引种不作检测

引入野毒阳性后备猪是导致种群血清阳性率居高不下的关键。(1)选种或引种不作检测,后备猪带毒普遍存在尤其是公猪;(2)自留种猪场仅采取一般控制措施,未实施扑灭方案,几乎没有进行淘汰野毒阳性猪的工作;(3)猪场消毒、隔离措施不严,这些都是伪狂犬流行的原因。

各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结果(gE)

3 当前伪狂犬病的防控策略

猪伪狂犬病属于病毒感染,除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措施和确保引入/或留种的种猪是gE阴性外,选用安全高效的疫苗免疫是预防该病的最好措施。

3.1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1)猪场实施封闭管理,严格控制人员和车辆进出,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各生产区相对独立。

(2)坚持开展灭鼠工作。鼠是伪狂犬病病毒的携带者,因此,消灭猪场的鼠类对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3)严格执行消毒制度,每周定期对猪体、猪舍、用具、周围环境等进行消毒;猪场门口要设立消毒池,进出猪场的员工必须更衣、换鞋、洗手和消毒,对进出猪场的车辆也要严格消毒;回收的料袋经消毒后才能进入饲料厂。

(4)严禁员工购买非本场的猪肉;猪场内不能饲养其他动物。五是对病死猪尸体及胎衣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粪尿进入沼气池发酵处理,减少病原传播。

3.2加强管理

(1)提高饲养管理和卫生水平,饲喂全价饲料,做到冬暖夏凉,提高猪群自身抵抗力。

(2)加强其他疾病的防控,注意其他弱毒疫苗与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干扰作用,避免引起免疫失败。

(3)隔离、淘汰发病猪:本病带毒猪具有持久排毒的特点,因此对于本病康复的猪,需要做好隔离饲养,没有价值的尽早淘汰,同时对尸体、死胎、流产物和其他污染物、排泄物销毁做无害化处理,并加强卫生消毒,以减少环境载毒量。

3.3正确选择疫苗

单基因缺失gE自然弱毒疫苗(Bartha K-61株)的问世,由于其良好的免疫源性和鉴别标记特性受到广泛欢迎。Bartha K-61株最适合用于伪狂犬病潜伏或隐性感染的控制,滴鼻后在神经系统内的定居能力明显优于TK基因缺失毒株。因此在使用时,应选择品质良好、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文和批号的猪伪狂犬病单基因缺失gE自然弱毒疫苗(Bartha K-61株),避免劣质疫苗和疫苗贮运温度不当造成的损失。

3.4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

根据本场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猪群实际情况及相关疾病的流行特点,科学制定不同阶段猪群的免疫程序。

建议免疫防疫方案。公母猪:每年免疫3~4次,2头份/次。

后备种猪:在选留时免疫1次,2头份/次,配种前1~2个月再加强1次,2头份/次。

仔猪:可用“3-4-7”方案,3d内滴鼻,2头份/次;40多天肌注免疫2头份,70多天肌注免疫2头份。因为近年来从检测报告中发现,很多规模化场,14周龄后,抗体水平都较低,达不到保护,所以,特别强调,这种场需要在70多天加强免疫。

3.5定期免疫检测

(1)外引种猪和本场后备猪要适时检测,保证是伪狂犬病野毒阴性猪才能进入种猪群。(2)加强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检测,及时了解本场野毒感染情况,通过淘汰野毒抗体阳性种猪,为猪场净化创造条件。同时由于疫苗抗原含量、母源抗体高低、猪群健康状况、生产管理情况不同,产生的免疫效果也不一样,因此,要应用gB-ELISA抗体检测法对免疫抗体进行检测,随时检测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确保猪群有足够免疫力。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7.018

猜你喜欢
野毒头份狂犬病
打败狂犬病
2012~2017 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 野毒 流行病学调查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调查
龙岩市2011-2015年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血清学调查
抗狂犬病VHH和疫苗用于暴露后处置显著提高小鼠对致死性狂犬病感染的保护作用
一例规模猪场蓝耳病抗体监测分析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狂犬病预防流行病特征及处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