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煤矿机械化开采应用与分析

2015-10-13 07:00袁行贾民
山东工业技术 2015年20期
关键词:机械化生产

袁行 贾民

摘 要:矿井采煤工艺直接影响煤矿的整个生产能力,利用国内现有的成熟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矿井机械化设备相结合,提高矿井生产效率,实现矿井安全高效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采煤;机械化;生产

1 矿井概述

我矿井田有两个可采煤分层5#及局部可采10#煤,均在太原群煤系中,井田内无大型断裂构造,小型断层(落差0.8—2.0)的断层比较发育,主要可采煤层情况:5-2煤为矿井主采煤层,可采厚度1.02m~ 8.05m,平均3.42m,含夹矸0~3层,多为两层,夹矸以泥岩石和炭质泥岩为主,适合小型机械化开采,现年核定生产能力150万吨。

2 机械化技术在我矿采煤过程中的应用

目前我矿选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将采煤工作面破煤、装煤、运煤主要生产环节实现了机械化,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职工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达到了我矿安全高效生产的目的,使用效果显著。

根据我矿生产情况及地质条件,采面配套设备如下:采面选用MG200/468—WD型电牵引采煤机,支架选用ZF3800/15/24型放顶煤液压支架,工作面选用两台SGZ630/264型刮板输送机,一台SZB730/75转载机,一台SSJ-1000/125胶带输送机。采煤工艺流程如下;

(1)割煤:工作面采用MG200/468-WD型双滚筒采煤机,前滚筒割顶煤,后滚筒割底煤,采高2.2m,循环进度为600mm,采用端头割三角煤斜切进刀的方式进行落煤,往返一次割两刀煤。(见图1: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进刀方式图。图a:当采煤机割至工作面端头时,其后的刮板输送机已移近煤墙,采煤机机身处尚留有一段下部煤;图b:调换滚筒上、下位置,上滚筒下降,下滚筒升起,并沿前部溜子弯曲段反向割入煤墙,直至前部溜子弯曲段移成直线为止;图c:再调换两滚筒上、下位置,重新割煤至前部溜子机头处;图d:将三角煤割掉,煤壁割直后,再次调换滚筒上、下位置,反向正常割煤。)

(2)放煤:用支架后部低位放顶煤机构放煤,一刀一放,放煤步距600mm。采用单轮间隔放煤方式,放煤时同时开启放煤插板,活动尾梁放煤,直至将顶煤放完。

(3)装煤:割落的煤利用采煤机滚筒、前部运输机铲煤板联合装煤;支架后部顶板垮落的煤通过操作支架放煤机构直接流入后部运输机。

(4)运煤:工作面在支架前、后各安装一部可弯曲刮板运输机将煤运至转载机,经胶带输送机运至工作面煤仓。

(5)支护:1)工作面支护:工作面中部采用ZF3800/15/24型支撑掩护式低位放顶煤液压支架支护,共76架。端头采用ZFG3800/18/30型过渡支架支护,机头、机尾各布置4架。支护滞后机组距离6~9m,移架步距0.6m;2)前端头采用四架ZFG3800/18/30型过渡支架,并在前、后部机头上方各架设一对4.2米π型梁迈步式抬棚进行支护;后端头采用四架ZFG3800/18/30型过渡支架及机尾上方架设2.4米、4.2米各一对π型梁迈步式抬棚进行支护,π型梁主副梁间距不超过0.2米,端头错距0.6米,迈步步距1.2米,距离支架侧帮不超过0.5米,共四对八根。为加强上、下端头支护在上下对帮各架设一对4.2米π型梁,共六对十二根。当π梁距支架帮超过0.5~0.6m时,加一对π型梁支护。π型梁的架设符合“一梁四柱”要求;3)工作面超前支护:选用DW28单体液压支柱和1.0m铰接顶梁,支护长度非人行道一侧不少于50m,人行道一侧不少于30m。

(6)采空区处理 :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3 机械化技术在煤过应用中带来的经济效益

工作面前、后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全部由集控操作台集中控制,顺序启停,采煤机与运输设备之间实现电气互锁、闭锁功能,防止误动作或误操作,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机械化设备的投入为矿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1)安全效益:机械自动化的投入有效的减少井下作业人员,从而减少井下人员伤亡的可能性;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矿井生产安全系数,从而保障职工人身安全。

(2)人员效益:机械自动化的投入有效的降低人员成本,减少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岗位用工,提高全员工作效率。

(3)生产效益:减少工人操作上的失误,延长生产设备的的使用寿命;提高对生产设备的故障分析和判断能力,有效减少机电设备停机事故;

(4)管理效益:提高设备整体集成水平,发挥自动化系统的综合管理效益,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调度水平。

4 结束语

采煤综合机械化设备在我矿投入使用至今,效果十分显著,核定产量由原90万吨升级至核定年产150万吨,在矿井安全上也有进一步提高,可见采煤综合机械化是实现矿井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煤矿机电自动化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高效、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亚杰,赵兵文.采煤机械化技术峰峰矿区实例研究[M].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05).

[2]张红俊.综合机械化采掘设备[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07).

[3]周茂普.连续采煤机短壁机械化安全高效开采技术[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04).endprint

猜你喜欢
机械化生产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贵州省“关键4%”煤矿机械化开采技术榜单发布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我国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率接近50%
2017年农药生产企业新增生产地址备案名单
2014年第四批农药生产资质合并企业名单
食品与水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
生活中不应该有机械化
石雕艺术品的生产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