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战撰写军事著作的阮略

2015-10-13 05:06
贵阳文史 2015年5期
关键词:松桃军事日本

阮略,又名定邦,入学后改名开第,又名铁生,号晓军,从军后改名略,取文韬武略之意。清光绪二十四年(1900年)生于贵州福泉(原平越)县牛场堡子村的一户耕读世家,其父是一名武秀才。阮略幼时,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勤奋攻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古典文学造诣极深,从小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志向。

早年因不满包办婚姻,遂离家出走,先是应募建国联军李世荣部的扬烈团部任团副,后因该部粮饷短缺、难以维持,阮略只得另谋出路。1926年辗转至南京,考入顾祝同部任书记官。由于他办事认真,才思敏捷,书法又好,很快得到了顾祝同的器重和赏识,保送他进黄辅军官学校六期炮科学习,1929年从黄埔军校第六期炮科毕业。由于成绩优异,受到蒋介石的接见,并奖励了他一床德国尤克毡军毯,一块火车头牌的怀表和一支派克钢笔,笔上刻有“蒋中正”三个字。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阮略先后任江苏省立淮阴中学军事教官和上海交通大学主任军事教官。由于他教学有方,成效显著,1931年国民政府中央军事委员会特派他东渡日本,在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法学,获法学硕士学位。留学期间,任留日学生国民党特别党部书记和“留东新闻”主笔。之后奉命回国,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将在日本考察的成果编著成《军事教育》一书, 经当局审核后,于193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这是他东渡日本实地考察,结合自己戎马生涯撰写的一部颇有见地的军事专著。

抗战期间,时任贵州省主席的吴鼎昌了解到阮略是从贵州出去、黄辅军校毕业又留学日本的人,而当时的贵州又特别缺乏人才,于是专门写信、派人去到南京,邀请阮略回乡服务桑梓、报效父老。于是,阮略脱下军装,先后在广顺(今长顺)、水城、剑河、松桃、盘县等地长期担任县长之职。阮略每到一地,尽力削平匪患,整治地方建设,着力加强教育,选贤任能,兴利除弊。因他尊崇儒学文化,重视教育,在他任职过的几个县份,基本上做到了乡乡有完全小学,保保有国民学校,教师经考试合格才能任教。创办了四县联立师范,亲自兼任校长,并广招四方贤士前来任教,留用了逃难至剑河的吉林省工学院教授徐明月,桂林师范学院教授王慎庵,以及全家逃到剑河的北平大学教授陈致平及夫人、著名画家袁行恕(台湾著名作家琼瑶之父母)等。在松桃编辑出版《果勇侯杨芳全集》并作序,又亲自撰文《修建果勇楼募捐启》,修建历史名人纪念楼亭,为当地留下了精神物质文化财富。他在任各地的名胜古迹诸如映月亭、静月舫、惠林亭乃至民众茶园等公众场所均题有诗文或楹联。阮略重用贤良,体恤百姓,为官清廉。解放后“土改”期间,清查其家产,除了祖上遗留下来的几十亩水田外,无额外浮财。

1948年,阮略被八十九军军长刘伯龙任命为八十九军少将政工处处长。1949年与八十九军独立师师长刘剑魂在织金梭米寨一带宣布起义,率部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解放后蒙受不白之冤,最终在1986年由政府正式下文平反昭雪。

猜你喜欢
松桃军事日本
发现非遗之美
探寻日本
铜仁市委离退局组织退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日本神社
松桃县委离退局看望易地安置离休干部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