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大师学习,从心理学经典中探寻“成长路标”

2015-10-15 15:22俞国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丛书心理学大师

俞国良

这是一套为敬爱的教师量身打造的学校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读物。溯源于二年前普通版的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17册)。2013年,在北京召开的该丛书新闻发布会上,心理学泰斗林崇德教授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这套书是学校心理健康专业教材出版的创新”;2014年,丛书有幸入选《中国教育报》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的前十名;2015年,丛书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办的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这说明了专家、教师、政府对这套丛书的认可和首肯。作为主编,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我心存感激,胸怀感恩,希冀“反哺”。在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版的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应运而生。

所谓学校版,主要阅读对象自然是全国1200多万教师。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心灵成长和心理健康”的护法使者,作为“精神卫士和心理医生”的师者,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负有重要责任,而且自身也应成为学生身心健康的表率。他们肩上所负载的责任和使命,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师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人格特征会以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是其他职业所无法企及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容乐观。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机制的创新、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岗位竞争压力的增加,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着职业压力、情绪问题、人格异常、人际障碍和职业倦怠等现象,有相当数量的教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此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我们必须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应对策略。

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心理健康的教育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合格、称职的人民教师,特别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立足于学校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具备胜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其中,专业知识是教师工作和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为主体,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在身心发展和心理需求方面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以及如何在学校环境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咨询心理学为重点,掌握有关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心理异常的类型和表现,掌握在学校环境下对个别学生施以辅导和咨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心理辅导实践工作的操作能力,包括教育教学和辅导咨询两个方面。一是应具备面向全体学生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以及掌握学生心理状况的心理测评与筛选能力;二是应具备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能力及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专业素养是教师所具备的职业道德情操,以及在职业生涯中不断追求发展与完善的品质和动力。包括对自己的职业持有认同感和责任感,恪守职业伦理道德规范,并对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抱有向往与追求。除具备这些基本素养外,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教师还应具备自我反思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两种专业素养。全体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维护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

这一命题包含二层涵义,一是教师的心理保健与调适;二是教师心理健康的提高与促进。但必须看到,前者主要依靠教师自身努力,而后者仅依靠单一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自身、学校和政府、社会和环境以及社会支持系统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是对教育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的间接因素。教师是教育的载体,其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将对学生产生显著影响。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而言,其影响意义就更为重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仅是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者和组织者,更是一位言传身教的示范者和榜样,其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点与人际能力都会受到学生的观察、评价与模仿。因此,为加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教育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应得到格外的关注与重视。包括恰当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谐人际关系能力,压力管理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工作满意度与成就感以及教育独创精神。很显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立德树人、育人为本的工作,而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教育能力与自身健康水平将共同决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应通过终身训练,习得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恪守伦理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从一个“普通授业者”成长为专业的“传道解惑者”,真正成为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的“自我立法”者,不良职业角色和从业心理的“自我纠正”者,良好的心理、情绪、行为和习惯的“自我行政”者。这是教师职业的一种境界。

要“多快好省”实现上述两个目标,必须找到一条“捷径”。我以为,这条“捷径”就是向心理学大师学习,从他们的心理健康经典中寻“路标”、找答案。这也是学校版心理学大师心理健康经典论著通识丛书的初衷。

秉承“健康人生,幸福教育”的宗旨。我们从大家公认的20世纪最杰出的100名心理学家(其中有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选择了17位在心理健康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式”影响力的心理学大师,其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弗洛伊德、荣格、罗杰斯、马斯洛、奥尔波特、艾森克和塞利格曼等大家,分别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思想与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进行了详细介绍与深度解读。丛书各册结构与体例基本一致。第一章简述了心理学大师的生平经历和职业生涯。第二、三章精心选译了每位心理学大师各两篇心理健康的经典实验、论文或重要著作的重要章节,并对其该研究领域的经典名篇进行了广度解读。第四章诠释了每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对其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主要理论观点进行了论述、评价与展望。第五章是案例分析,阐述了应用其心理健康思想、理论的中外相关心理辅导与咨询经典案例,特别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教育中的心理辅导咨询案例。第六章从整体上讨论了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学思想与理论,及其隶属心理学流派对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的独特贡献,以及对我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引领作用和实践应用前景。毫无疑问,上述17位心理学大师的心理健康思想与经典论著、经典案例分析,不仅是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源泉和实践指南,也是他们自我觉察、自我调适和自我成长的重要支柱和精神导师。一句话,这是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能力和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捷径”。

重温经典,再读名篇,与大师神交。这既是一种学习提高,也是一种幸福享受。在这热闹嘈杂的现代社会中,静下心端坐下来读书,特别是读些经典、名著,与大师“对话交流”,不失为一件很美妙、很享受的事!愿与诸位共勉。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丛书是集体智慧的成果,是我和课题组弟子们齐心协力的结果。如果丛书中尚有可读可用可鉴可思的东西,应归功于他们的劳动和创新;至于不足、纰漏和错误之处,则应当由我负责检讨和“负荆请罪”。endprint

猜你喜欢
丛书心理学大师
“没有用”的心理学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对话大师
古代丛书与《丛书集成》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北京大学物理学丛书》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