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南宗家庙往事

2015-10-15 07:42阿土
文化交流 2015年10期
关键词:南宗孔氏家庙

阿土

9月,又届一年一度的祭孔之典。作者回忆重新恢复祭祀15年来,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与名人过往的点滴,从中可以看出中华优秀传统的核心所在孔子思想与文化的深远影响之一斑。

清代浙江总督李之芳撰文说:“自唐开元后,郡邑皆立孔子庙……而为孔氏之家庙者,遍行天下,惟曲阜与衢州耳。”(《清康熙衢州重修孔氏家庙碑》)

南宋建都杭州。建炎三年(1129)高宗以孔子48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扈跸南渡”有功,赐衢州州学校舍暂作孔氏家庙,其后四址三迁。孔氏嫡裔就此安家衢州400多年,繁衍生息,并继续行使“衍圣公”职权。从此,衢州成为孔子后裔的第二故乡“东南阙里”。

有朋自远方来

1998年衢州市政府拨款大修孔氏南宗家庙,2000年7月1日开放。由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已经成为衢州市的一张金名片。

开放的当天下午,时任浙江大学校长潘云鹤来这里参观,谈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并挥毫题下了“万代师表”四个大字。此前,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社长张浚生在参观时,曾虔诚地敬上三炷清香。他说,我不是祈求什么,只是表达一个读书人对读书人老祖宗的崇敬心理。

1998年秋,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女士听说衢州有孔氏南宗家庙,特地来参观。在大成殿前合影时,孔子75世嫡长孙孔祥楷表示要送她一套《论语》,她说“我有,我有”,便从军用挎包里掏出一本已经翻旧了的袖珍《论语》,可见“孔子语录”在这位毛泽东幼女心中的位置。

1999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从杭州特地到衢州来看孔氏南宗家庙。汪道涵很详细地询问孔氏南宗的历史和现状,在谈起当时奉祀官的待遇时,他问孔祥楷:“那时薪俸多少?”孔祥楷告之:“四百三十大洋。”汪道涵笑着说:“哈,一个小孩子月俸四百三十大洋!当时小学教师顶多只有十来个大洋。”

2000年11月23日,解放军空军原司令员张廷发将军夫妇来参观。将军夫人说:“我和老张从小尊敬孔圣人,到孔夫子庙里,我腿也不痛了。”孔祥楷请将军留墨宝。将军回说:“我一个当兵的,写不好。”孔祥楷说:“那就写个‘兵字。”将军大笑,随即在留言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2002年12月29日晚上,孔府花园大中堂内的炭炉燃起丝丝火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一行视察孔氏南宗家庙。小憩时,孔府艺术团的志愿者们演出了即兴节目。习近平详细地询问了孔氏南宗的历史沿革以及今后祭孔的设想,并称赞礼品部的一些小礼品很有特色。习近平认为,孔氏南宗家庙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广,是浙江历史文化中的一个亮点。之后几年,他又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衢州的孔子文化要重重“落地”。

在孔氏南宗家庙,有不少贵客留下了墨宝。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刘蔚华题曰:“爱国、弘儒、平民化,是孔氏南宗的三大传统特点。”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书“高山仰止”。电影导演谢晋题曰:“孔府南迁,造福江南。”京剧表演艺术家宋宝罗则以四尺整张水墨画《不老松》相赠……

2007年11月的一个星期天,时任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同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到衢州看孔氏南宗家庙。听取汇报时,吕祖善建议:“你们每年祭孔活动能否邀请一些孔子学院的领导参加祭祀典礼?这样孔氏南宗的影响就能扩大到世界上去。”从2008年开始,孔氏南宗家庙每年邀请七八个国家和地区的孔子学院的负责人与教授来衢州参加祭孔典礼。

征集书画的故事

孔氏南宗家庙开放前,孔祥楷对我说,历经战乱,这里几乎没有什么藏品,应当征集一些知名书画家的作品传之后世。他拟就了一封介绍孔氏南宗家庙历史与现状、诚恳希望书画家捐赠书画作品的信函,由我联系。

“海上阿衡”画牛,声名颇著。2000年5月的一天,我陪阿衡参观孔府。她说,想送孔府一幅画作纪念。孔祥楷请她画一幅《百牛图》。阿衡出手很快,7月中旬,她打电话来,说已画好了由两张四尺整张宣纸拼起来的《百牛图》。我即陪孔祥楷赶到龙游阿衡家里看画。画极佳,可孔祥楷不满意,嫌牛少。孔祥楷有他的打算:《百牛图》牛数满百,绝对是一大奇迹,画了这幅,今后阿衡不会再花那么多精力画“百牛”了,这样,孔府的《百牛图》就成了绝品。阿衡好商量,说再画就再画吧。8月23日,阿衡将由四张四尺整张宣纸拼成的水墨巨作《百牛图》送给了孔府,图中有牛过百。

杭州是书画名家集中的地方,孔氏南宗家庙的不少书画藏品来自那里。张蒟林女士当时是西湖书画院的秘书长,孔仲起、吴山明、许竹楼、郭仲选、周沧米、宋宝罗、施祖铨、姜东舒等名家的作品,都是她帮助征集到的。她曾对我说,这不是她的功劳,而是孔氏南宗家庙的名声所致。孔仲起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当时有人出价数万元求购,他说自己是孔子73世孙,孔氏南宗家庙正在集藏书画,他要亲自携画,到衢州孔氏南宗家庙认祖、捐画。

2001年秋天,我去探望宋宝罗。闲聊时,宋宝罗问我:“张蒟林有没有对你说起过郭仲选的一幅字?那件事你也许不知道,她请郭仲选写了两幅……”

原来,张蒟林去取郭仲选送给孔氏南宗家庙的条幅,那天下雨,条幅个别地方沾湿了,她便将之摊开放到办公室文件柜顶上,盖上一张旧报纸。几天后,张蒟林想拿这幅字去装裱,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她包了个红包,请郭仲选再写一幅:“你送给衢州孔庙的墨宝他们很喜欢,还想要一幅。这次,他们特地捎了个红包来,算润笔。”

次日,我去看张蒟林,特地问起此事。她有点吃惊,回说没有。我说别瞒了。这时,她才自责做事毛糙。我掏出钱还她,她再三推辞。我说,这种事情发生也属意外,现在总得解决。你收下吧,我回去也好向孔祥楷有个交待。

沈定庵的书迹是他挂号寄来的。2000年10月中旬,我接到沈定庵的电话,他说:“不好意思,你们8月份寄给我的信,夹在报纸堆里,我现在才看到。我现在写了寄给你们还来得及否?”不几天,我就收到了沈定庵的作品。绍兴市政协主席曾大为惊讶,钦羡地说:“你们真厉害,只凭一封信就得到了沈定庵的墨宝!”我想,这应当就是孔氏南宗家庙的文化效应。

那次征集名人书画,共收到40余件作品,其中省外有山东、山西的,而我们回报的,只是一本《孔氏南宗家庙收藏证》和一套线装《论语》。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南宗孔氏家庙
孔氏南宗儒风不坠,文献渊薮集为一编
《孔氏南宗文献丛书》出版
20世纪以来讨论中的“南宗”
荒家庙
“南宗”与“北宗”之间的区别
南宗余脉——苏州博物馆藏清初正统画派四王吴恽及其传人山水画展
宁化红军医院 旧址焕然一新
鲜为人知的满族家庙兴庆寺
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