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吐槽”,老师罢教

2015-10-15 18:06李郑龙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9期
关键词:张伯苓南开风波

李郑龙

民国时期,学生罢课乃是家常便饭,屡见不鲜。

在1924年,南开大学却发生了一起罕见的教授罢教事件,闹得沸沸扬扬,颇惹物议。

原来,南开大学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聘请了大量留洋博士担任教员。这些留学生虽满腹经纶,可是并不会教书,课堂上只能照念留学时的笔记,敷衍了事。一来二去,学生对上课渐生厌倦,对老师也心有不满。

1924年11月,南开学生宁恩承(1901-2000)在《南开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轮回教育》的短文,对本校教师照本宣科式的讲课提出批评。

文章大意为:教授们讲课枯燥无味,只会念留学时的笔记,这样教出来的大学生,若出来做中学老师,依葫芦画瓢,再兜售给中学生,成一轮转;若出国留学,依样葫芦,再拿回笔记贩卖,又成一轮转。如此循环不息,很像佛教所讲的“轮回”,中国教育的未来实在不容乐观!

由于是学生的戏论,文章发表后,起初并没有多少人关注。到了12月初的一天,南开大学全体教授突然宣布罢教,指责《轮回教育》侮辱师长,学校须严惩肇事者,否则不再教课。

对于厌倦了学生罢课的新闻界来说,教授罢教产生的震撼效果不啻于“人咬狗”。一时间,国内媒体竞相报道南开罢教事件。

更有甚者,《字林西报》《京津泰晤士》等英文报纸还把《轮回教育》翻译成英文,以飨外国读者。

宁恩承本以为自己调侃师长,定会招受谴责。孰料,中外舆论大多对《轮回教育》拍案叫好。他们认为此文所言处处切中要害,是教育界难得一见的好文章!而教授们罢教则犯了幼稚病,实在是无理取闹。

舆情出人意料,也自有其道理。其实,宁恩承所言的“教育轮回”现象,不单是南开一家,乃是教育界的通病。

民国初建,大学多是新建的学校,教授们多是二三十岁的毛头小伙。上焉者,如胡适等高才,不仅抱得博士学位归来,而且在讲台上还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叫好又叫座;中焉者,如南开诸公,虽能学成归来,但是毫无教学经验,只得靠念教材、抄笔记应付;次焉者,如小说《围城》中的方鸿渐之流,不学无术,临毕业时,买一张野鸡大学文凭了事,既无学识,又不会讲课。

在民国初年,有学识又有授课能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轮回教育》中所言教授不会教书的情形,举国皆然,故能博得各方的喝彩。

南开学生得到国内外报纸支持后,士气高昂,拒不认错。学生会还派人安慰宁恩承,表示《南开周刊》由学生会主办,学生会既然是周刊出版人,一切后果将由学生会承担,与个人无关。教授们虽然在舆情上处下风,但也毫不妥协,继续坚持罢教。

南开全校遂陷入停顿状态。学生与教师互不买账,罢教问题僵持20多天仍得不到解决。

此时,身为南大校董的丁文江(1887-1936)看不下去了,亲自出马,寻求解决之道。

丁文江是著名的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过淞沪商埠督办公署总办(相当于上海市市长),是响当当的大人物。他首先找到宁恩承了解事情经过,劝宁恩承:“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你写文章引起的风波,只须你出头认错,便可解决。”

可是宁恩承不畏“强权”,对丁文江称:“我的功过全在《轮回教育》一篇短文,每字每句明明白白地载在周刊中,没有任何隐情,是功是过任凭推断。”

丁文江见劝说无效,只得软磨硬泡,继续开导。宁恩承听久了,觉得一味坚持己见也不是办法,便稍稍动了主意,改称要南开校长张伯苓先生亲自出面主持公道,“如果张校长以为我有罪,我自应受惩罚;如果认为无罪,岂不更好”。

丁文江听言,立即打电话给校长办公室,可不论怎么打,对方就是没人接。无奈只得亲自去找。一找才知道,自从罢教第一天起,张伯苓便不再上班,人不知去向。

宁恩承见一时请不到张校长,也没了主意。丁文江趁此做决定说:“既然联系不到张校长,你还是认错的好。只要你认错,风波自可平息,你放心,学生会那里我去做工作。”

12月23日,丁文江亲赴南开与全体学生在秀山堂(当时南开礼堂)见面。他一上台就先说了宁恩承一大堆好话,表扬他能够“勇于认错”,希望学生会也能做出退让,就此收手。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那样简单。学生会坚持认定《教育轮回》正确有理,反映了广大学生的心声,《南开周刊》既然是由学生会主办,出了事与作者本人无干。学生们争先恐后发言,言辞激烈。丁文江单枪匹马,站在台上根本抵挡不住万箭齐发,尴尬万分,最终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走了。

连丁文江这样的大人物都调解不成,便再没有人出头了。全校在寂静无声的僵局下又过了5天。

到了月底,“失踪”的张伯苓校长突然宣布提前放假,期末考试于下学期开学举行,罢教风波于是暂告一段落。

原来,“老谋深算”的张伯苓在罢教风波伊始,就隐居在家闭门谢客,静静地观察事态发展。丁文江劝解告吹后,他决定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以提前放假的对策来化解此次风波。他后来跟人讲起此事时说:“好比两个小孩子打架,摔倒了,再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回家吃饭,第二天又和好了。”

果然,第二学期开学后,全校照旧复课。对于罢教风潮,教授方面没面子提,学生们也不怎么庆祝胜利,仿佛像一场梦一样,醒来后被忘得一干二净。

值得一提的是,罢教风潮的始作俑者宁恩承,事后不仅没受到处罚,还因祸得福。《轮回教育》一文传到关外后,张学良看了此文,拍案叫绝,深以为是。

1925年春,张学良便把已结业的宁恩承延揽到帅府,并资助他去英国留学。宁恩承学成归国后,曾协助张学良主办东北大学,最终成为一代教育家。

猜你喜欢
张伯苓南开风波
张伯苓去世时口袋中仅有6元7角钱
自黑也能激励人
张伯苓妙语
孵蛋风波
改名风波
我是爱南开的
汪东波张智勇等人的绘画作品
张伯苓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