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生命与重构文明

2015-10-16 22:28山河
支点 2015年10期
关键词:媒材水墨重构

山河

作为中国当代水墨抽象主义的开拓者和推动者之一,刘子建备受瞩目。最近三年来,他的作品走进了欧美多个国家。今年他参与的“2015水墨演义国际巡展”,继北京、布鲁塞尔之后,11月将在芝加哥亚洲艺术研究所展出。这是中国艺术家向西方抽象艺术发起的对话,亦可视为中国抽象艺术对世界画坛的贡献。

事实上,在刘子建从事抽象水墨创作的30年中,大部分时间中国抽象水墨一直面临着时代困境——传统与当代的冲突。刘子建的种种探索,正是在寻找新的表达方式以化解这种冲突。

刘子建的抽象水墨探索,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的工作是将水墨还原为媒材,在对媒材的认知态度和使用技术上与传统水墨画拉开距离,具体的方法是“以水墨取代笔墨”,利用水墨流变的随机性和大面积的墨块解构线性语言的传统方式,在观念上以现代的“墨象观”取代传统的“笔墨观”。

稍往后走,即是第二阶段,刘子建放弃了前阶段受楚艺术影响创造的“魂灵”符号。也就是说,放弃“魂灵”符号是他的艺术迈进纯抽象的一个标志。消除了物象的具体性,使水墨不受任何拘束,淋漓尽致地发挥水墨自身的特性,浓淡干湿在墨象的组合里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这就为刘子建后来的实验水墨打开了一个开阔的前景。由于目标单纯,到了80年代末期,刘子建的探索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标志是“水墨的流动感及其随机渗化特质所带来的种种奇妙变化,还有图式的抽象化处理,均给人以十分新奇的感受”。

从90年代开始,刘子建的水墨语言实验进入第三阶段,技法上不仅保留了水墨渗化的随机性和毫无变化的“死墨”,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技法,用来增加画面的空间层次。如用硬边拼贴的手法,对画面既有的黑色关系和空间作进一步的破坏与重构,从而展示出速度感、爆破感。

与之同时,刘子建在作品中大量引入象征性符号,如球体、碎片、破网、十字等,用以表达当下生命正体验着的漂浮、无序、撕裂与毀灭的痛感。这时刘子建已建构起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标识性极强的图式及成熟的风格。

刘子建的抽象水墨,不是对西方抽象艺术的模仿,它更多携带着本土或东方看世界的眼光和审美理想,这就是刘子建一直强调和坚持的意象性。他水墨抽象中的大气、浪漫与神秘,缘于楚文化的影响又受益于矛盾交织的现实。他认为对艺术表现来说,越具象越局限,越叙事越琐碎。他希望他的抽象水墨犹如老子所说的:恍惚之中有物有象,而不真的什么都不是,或仅仅只是一种形式游戏。

意象表现成了实验水墨艺术家刘子建的一种文化使命,他欲求创造从中国本土生长起来的当代艺术。意象给人的想象是无限的,就如同水的神奇一样,蒸腾化为云气,奔流是为江河,凝结又是冰雪。欣赏者要想从抽象水墨画里读出深刻的内容,需要有文化上的认同,需要和创造者相似的心襟、识见与才情。而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读懂抽象水墨作品需要眼光,需要更多美术史方面的知识,需要开阔的思路和悟性,才能接通令心智沉醉或飞翔的信息。

面对刘子建的抽象水墨,有人说那是对人类世界沦为宇宙废墟的预言,也有人说那里面有人类在宇宙动荡之中重构的文明与荣光,解读上的这种不一致性,便是刘子建抽象水墨真正的魅力!(支点杂志2015年10月刊)

猜你喜欢
媒材水墨重构
赋材料以生命一一自然媒材单元课程教学探索
残葵余姿——基于媒材拓展的儿童线性写生实验
水墨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徐冰作品选
混凝土媒材在城市雕塑中的潜在特性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