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煤柱综采工作面端头与超前支护研究浅析

2015-10-17 20:07李秋礼明万庆张永全
关键词:木垛顶梁端头

李秋礼 明万庆 张永全

摘 要:采煤工作面端头及超前巷道悬顶面积大,设备集中,受采动压力影响大,维护困难,是影响采煤面生產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工作面事故多发点之一,在顶板破碎的综采工作面,这个问题更为突出,龙山煤矿11煤柱综采工作面的端头与超前支护,一直严重影响着生产、安全和经济效益,成为综采生产中的一大难题,值得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究。

关键词:11煤柱;综采工作;超前支护

1 概况

1.1 11煤柱工作面概况 11煤柱综采工作面位于11采区三条上山上部,北部及南部为11采区两翼工作面采空区,西部为11采区上车场及回风井保护煤柱,东部为-220大巷保护煤柱。工作面平均倾斜长度为395m,工作面平均长度141m,工作面煤层厚度最小为1.6m,最大为8.2m,平均煤层厚度为6.1m。工作面煤层倾角为4°~10°,平均为7°,工作面运输顺槽采用U36型钢支护,巷宽4.5m以上;轨道顺槽采用U29型钢支护,巷宽4.5m以上。

顶底板岩性:工作面无伪顶,直接顶是黑色泥岩,平均厚度2.3m,破碎易冒落;直接顶是泥岩,砂质泥岩,平均厚度8.2m;根据工作面掘进期间收集的地质资料,工作面回采期间将会受到5条断层影响(延伸到工作面内的断层),这5条断层均为正断层,最大落差为8m,最小落差约为2m。

由以上可知,11煤柱工作面顶板破碎易冒落,底板较松软,端头及超前支护比较困难。

1.2 11煤柱顺槽超前压力的分布规律 根据11煤柱工作面回风顺槽超前及端头的矿压观测资料和各采煤面顺槽的实际观察,得出正常推进采煤面顺槽顶板支撑力分布规律,该分布规律说明,顺槽距煤壁1~2m段为急增压区,2~5m左右为支撑压力峰值区,5~15m段为增压区,15~30m为缓增压区,30~50m为压力影响区。所以正常推进工作面顺槽超前支护的重点是加强工作面15m以内的支护强度,对2~5m的压力峰值区应该格外重视;超前支护的距离不能少于20m。

2 综采工作面端头与超前支护演变过程

前后木垛支护——后木垛与抬棚支护——四对八根工字钢梁支护——超前液压支架支护。①第一代前后木垛支护,因木垛初撑力较小,交替前移造成顶板下沉量大,破碎速度加快。②第二代是后木垛抬棚支护,这种支护增加了运输机前的顶板初撑力,减少了顶板下沉量。③第三代是四对八根工字钢梁支护。④第四代是超前液压支架支护。

3 煤柱工作面端头及超前支护设计

3.1 “超前支架”支护形式 ①上顺槽超前支护0~14m采用四组“超前支架”支护,每组“超前支架”由两架长度为3.4m,宽度为0.5m的单架组成,每组“超前支架”两个顶梁之间使用两根液压千斤顶作为连接,起稳固顶梁的作用。每个单架“超前支架”共有大立柱4个,前后各一对,顶梁与底座之间使用“三连杆”连接,位于前后大立柱之间,使移架时顶梁与底座能够同步前进。每组支架两个单架之间净宽度为1.0~1.2m,作为行人通道,“超前支架”偏上顺槽上帮侧打设。组与组之间使用两个推拉千斤顶连接,用于拉移支架。②下顺槽端头(安全口处)采用一组“超前支架”作为端头支架加强支护,端头支架单架长度为4.3m,宽度为0.5m,下端头向外采用三组“超前支架”支护,支架形式与上顺槽“超前支架”形式相同。四组“超前支架”靠工作面煤墙侧跨下顺槽40T刮板输送机打设。③上、下顺槽“超前支护”由里向外方向,1#组、2#组支架前后两个单架分别使用一组液压操作阀组进行控制操作,3#组、4#组支架前后两个单架分别使用一组液压操作阀组进行控制操作,每组操作阀组共有7个操作手柄,分别控制前、后单架之间的推拉千斤顶、前单架的前、后大立柱、后单架的前、后大立柱以及连接顶梁的前、后顶梁千斤顶。④超前液压支架实物图。

猜你喜欢
木垛顶梁端头
高地压、强冲击条件下整体中置式新型端头支架应用
基于PC-Crash的公路护栏端头安全性评价方法研究
矿用液压支架顶梁结构强度仿真分析及优化
中煤大屯公司简易端头支架研制与应用
矿用液压支架顶梁强度分析与优化研究
摄影作品欣赏
综放支架顶梁外载及其合力作用点位置确定
掩护式液压支架顶梁运动轨迹分析
木垛里长出灵芝
端头支架和超前液压支架在漳村煤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