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过程天气分析

2015-10-19 03:38李静王凯苏立娟
河南科技 2015年21期
关键词:呼和浩特市内蒙古降水

李静 王凯 苏立娟

(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过程天气分析

李静 王凯 苏立娟

(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结合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人工影响天气过程,综合卫星、雷达、探空、雨量等宏观观测资料,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人工增雨作业的实际情况,为今后在内蒙古地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此次降水过程主要受高空冷涡的影响,低层切变明显,高低空配置对降水过程十分有利;多资料集合预报能很好的把握增雨过程的时间段及落区,云层具有很好的可播性,整个降雨过程十分适合催化增雨作业。

天气分析;作业分析;可播性

1 引言

自然界中有些降水云,自然降水效率不高,可以通过人工干预,提高其降水效率。如何把握合适的人工增雨条件,十分受限于云降水的宏、微观探测条件,需要重点加强利用卫星、雷达、飞机等探测手段,研究开发多尺度云降水的监测技术,完善云降水和人工催化过程的实时监测识别系统。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利用各种探测设备对云降水结构特征及人工催化物理响应的做了许多方面的研究。如Yum[1]采用粒子总数浓度大于1个/cm3为阈值确定云中的可播区域。Hobbs[2]则认为,当利用FSSP-100探头探测到云中大于2um的粒子总浓度超过1个/cm3,看作为云水区。段英[3]等利用河北省层状云系飞机综合观测资料,分析了人工催化过冷性层状云的微物理特征和可播性条件。周毓荃和欧建军[4]利用探空秒数据,计算分析了不同云的垂直结构,验证了相对湿度阈值判断云垂直结构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将相对湿度超过阈值判别云的方法。蔡兆鑫[5]等利用2009年4月18日一次积层混合云飞机云物理观测和播云试验资料,结合卫星、雷达、加密探空和雨量等观测资料,对该次积层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业条件作业效果和云降水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黄梦宇[6]等利用机载粒子探测系统获得云的宏微观特征分析北京消云实验结果。

本文主要针对2014年5月8日20时至5月10日20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详细介绍下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技术特点。分别从天气过程、作业条件预报分析、作业条件监测识别、作业方案设计以及作业效果检验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概述。

2 资料介绍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具有实效性强、信息传输要求高、天气时空转化快等特点,所以,内蒙古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的业务平台设计紧紧围绕人影实际业务流程,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依托现有的基本气象业务现代化系统,实现多种尺度和不同种类的信息采集、快速传输、集中存贮、综合分析和直观显示,确保能够把握稍纵即逝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机会。资料采集主要来自Micaps天气分析平台、卫星云图、雷达拼图等。

3 天气过程概况

3.1 天气形势

图一 2014年5月8日20时至5月9日20时700hpaT639高空风场与相对湿度叠加图

由图一700hPaT639的预报场可以看出,8日20时,河套西部存在明显的风切变,西南风水汽通道建立,但是内蒙古中部作业区附近湿度条件较差。9日08时,河套北部有明显的风场辐合,河套及东部地区水汽条件较好,温度露点差基本都小于2,天气形势对降雨过程有利。

3.2 云场条件

图二 2014年5月9日10时及14时红外云图

从图二红外云图的分布看出,2014年5月9日10时左右云场主要集中在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北部、呼和浩特市南部以及乌兰察布市东部,云场主要分布在作业区偏南及偏东区域。2014年5月9日14时左右云场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市、包头市北部、鄂尔多斯市大部、呼和浩特市北部以及乌兰察布市西部,云场主要分布在作业区偏西及偏北区域。

3.3 雷达条件

图三 2014年5月9日10时及14时呼和浩特市雷达拼图

从图三呼和浩特市雷达拼图的分布看出,2014年5月9日10时左右雷达回波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南部及东部区域,4 总结

大部分回波强度小于40dbz,南部局地回波达30dbz以上,适合进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2014年5月9日14时左右雷达回波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南部及西北部区域,回波主体强度小于40dbz,作业区偏南区域整体回波较西北区域高一些,总体回波不强,适合飞机增雨作业。

(1)2014年5月8日20时至5月10日20内蒙古中部地区一次人工增雨作业过程主要受贝湖冷涡的影响,中低层切变明显,河套地区有较好的风场辐合,水汽条件较好,有利于降水的发生发展。

(2)通过多尺度条件的判断以及飞机观测识别,通过多尺度条件的判断以及飞机观测识别,此次云具有很好的可播性,在整个作业过程中,云中温度约为-5℃,湿度为80%,十分适合飞机增雨作业。

(3)多资料集合预报能很好的把握增雨过程的时间段及落区,提高增雨潜力预报的准确性,预报结果与实况基本接近,能很好地抓住此次降水过程的移动和发展。

[1]Yum S. S.,Hudson J G.Maritime/continental microphysical contratus in stratus[J].TELLUS SERIES BCHEMICAL AND PHYSICAL METEOROLOGY,2002,54(1):61-73.

[2]陶树旺,刘卫国,胡志晋等.层状冷云人工增雨可播性实时识别技术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1.12(sj)14-22.

[3]段英,吴志会,石立新.飞机人工增雨催化条件的研究.生态农业研究,1998,3(6).

[4]周毓荃,欧建军.利用探空数据分析云垂直结构的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气象,2010,36(11):51-59.

[5]蔡兆鑫,周毓荃,蔡淼一次积层混合云系人工增雨作业的综合观测分析,高原气象,2013,32(5):1460-1469.

[6]黄梦宇,张蔷,魏强等.2005年北京消云试验微物理检验,气象,2008,12(34):191-194.

李静(1985.7-),女,硕士,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人工影响天气。

P426.61

A

1003-5168(2015)11-073-02

猜你喜欢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降水
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自然降水与有效降水对比分析
多媒体在小学英语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市小学为例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为什么南极降水很少却有很厚的冰层?
诗书画印
爱在内蒙古
降水现象仪模拟软件设计与实现
呼和浩特市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治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