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网融合
——《大公报》大公网的实践探索

2015-10-20 06:56韩红超
传媒 2015年12期
关键词:报网大公报融合

文/韩红超

报网融合
——《大公报》大公网的实践探索

文/韩红超

报网融合概念的提出已有20余年的历史,从网络媒体作为一种媒介形态被认可的那天起,报网融合就成了学者、专家们热议的话题,它经历了早期“报网互动”的自觉,到如今形势所迫下“报网融合”的自省。20年过去了,报还是那张报,网还是那张网,融合大多停留在意识上,“雷声大雨点小”,或者说想得多、做得少,探索的多、成功的少。原因究竟在哪里,答案莫衷一是。

报网融合需要无为而治,不破不立

报网融合,融什么?笔者认为,报网融合,融的是意识,融的是行动,融的是品牌,融的是资源。报与网,载体不同,内容呈现不同,传播渠道不同,阅读习惯不同,融合起来难度可想而知。首先,在意识上,融合不能分谁主谁次,融合是彼此的需要和生存的必然。前些年,谈报网融合,很多人还仅仅是坐而论道,但今天再谈报网融合,大家共识越来越趋同,套用业界一句流行语:“这年头,不融是等死,融是找死。”但找死,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追求的是同生共赢。其次,在行动上,融合的步调必须一致,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不能让“举全社之力”变成一句口号。过程中,不仅仅是敢于伤筋动骨,必要时更要有脱胎换骨的勇气。再次,在品牌上,报网融合,同一个品牌,同一个目标,报发挥报的优势,网发挥网的强项,求同存异,发展是前提。网不是另起炉灶,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报也不能抱住过去不放,要有涅槃的勇气和自信。最后,在资源上,报网必须共用内容资源、采编资源、行销资源等,共用是对原有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报要给网更大的支持,网才能给报更大的回馈。

报网融合,怎么融?上述四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到,报网融合需要无为而治,需要不破不立。首先,无为而治,主要说的是管理。报与网有诸多不同,不能用办报的思路去办网,要按照网络规律和市场原则去办网,尊重平台、尊重市场。领导者要放开手脚,大胆启用熟悉网络和市场的新人,给网独立发展的空间,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所以,无为是最大的支持,唯有支持,才能发展。无为,不是不管,是抓大放小,抓大就是抓方向抓战略,放小就是放权松绑,以结果论英雄。无为而治,挑战的是领导者的魄力与胆识。其次,不破不立,融合虽然没有血雨腥风,但也是一场革命,是新意识与旧思维之间的碰撞。所以,要敢于破,破而后立。破是求变,面对困局,要敢于求新求变,敢闯敢干,创新发展。破的目的是为了立,不能破而不立,所以不能一味的破,要有勇有谋,破而后立。

报网融合,挑战是什么?一句话,挑战无限,前景无限,问题的解决一靠实践,二靠时间。实践是主动的,时间是被动的,要积极的用实践换取时间。如果发展到靠时间才能解决问题,那就错失了良机。好在,新媒体作为媒体未来发展的趋势已经得到了更多的认同。在此背景下,再谈报网融合,嘴仗少了,共识多了,而且融合变得更加务实、更加深化。

《大公报》和大公网——报网融合的实践探索

媒体融合发展不仅表现在传播渠道和传播形态的变化,更涉及到背后的资源整合、生产融合、内容融合、终端融合、渠道融合、组织和管理融合等,甚至包括媒体与用户之间的深度融合。对任何一家传统媒体而言,融合发展挑战都很大,对《大公报》这个“百岁老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要解决融合发展的一些难题,必须进行统筹规划、顶层设计。

第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产权多元化。引进社会资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多个投资主体相互制衡的产权结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按照市场规律和行业规律去做,接受集团监管、绩效考核和法律制约。2012年年初,《大公报》引进民营资本,建立股份制公司,以新体制新机制运营大公网。在《大公报》组织架构中,大公网不是一个内设机构,也不隶属于任何一个部门,而是纯粹的公司化运营,重大事项,董事会决策,日常工作总裁说了算。媒体职能方面,《大公报》具有绝对控制权和主导权。

第二,建立公共资源的共用机制。大公网共用《大公报》的品牌、资源和管道。只有真正实现了资源共用,才能真正的促进大公网发展。《大公报》在全国31个地方设有办事机构,这些办事机构,同时也是大公网的办事机构。大公网没有在地方另起炉灶,有效地避免了“李鬼”的出现,减少了内耗,降低了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分化与稀释。同时,大公网发挥技术优势,研发基于PC、移动终端的新闻资讯采集平台,打通报与网的新闻资讯共享渠道,缩短新闻现场与传播平台的直线距离,联通地方分社与《大公报》、大公网网络资讯的报送渠道,加强记者与编辑的互联互通,提高编辑效率,确保重大、独家新闻资讯的多平台生成和多元化传播。

第三,建立彼此尊重的互信机制。大公网充分尊重《大公报》的品牌,其100多年积累的厚重文化内涵和品牌是网赖以生存的灵魂,《大公报》众多记者编辑也是大公网坚持内容为王的坚实保证。报也充分尊重网作为新媒体的行业属性、市场属性和渠道属性,要按照行业规律和市场原则去办事,尊重市场、尊重专业。大胆启用熟悉行业和市场的新人,给其独立发展的空间,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第四,理清板块边界,不打乱仗。边界,这里是指管理权利边界、报网业务边界和市场边界。融合造成报网间的业务边界和市场边界很难划分清楚准确,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兵力不打乱仗,应该及早理清,制定勘界原则和争议解决办法。大公网与《大公报》地方分社,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互相借势。在营销开展上,大公网主做增量拓展,地方分社在原有存量上借助大公网平台做大体量。《大公报》授权大公网负责报纸的新媒体业务建设,授权大公网整合地方分社的媒体平台,确保关键时刻,一种声音、一个论调,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

第五,探索股权、期权激励制度。人才是文化企业的第一核心,如何引进和留住高端人才是各家都很头疼的问题,尤其是高价引进后如何把人才价值最大化。把企业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进行有机的统一,通过股权、期权激励,把“打工者”变成“创业者”,实现“为你干”到“为自己干”的转变。

基于报社高层对打造《大公报》新型传媒集团的发展布局进行“顶层设计”,再加上大公网一批敢破敢立、敢闯敢试、敢拼敢杀、有勇有谋的年轻力量的“基层创新”,《大公报》大公网的融合发展,才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脱颖而出。

新媒体时代,报网融合的困难和障碍还有很多,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既有思维意识层面的,也有操作方式方法层面的。不同的融合对象,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操盘者,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内部因素可能是制约融合发展速度、发展品质的关键因素,而且由此造成的沟通成本将是融合发展成本中的最大成本。

挑战无限,机遇无限。“互联网+”的时代,产业界限打破之后,形成的新产业蓝海和新商业模式将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机遇。如今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移动互联网新产品新应用的不断涌现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革命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管怎样,不等不靠是前提,迎难而上是常态,唯有发展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

作者系大公网行政副总裁兼总编辑

猜你喜欢
报网大公报融合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第三十六届(2020年度)贵州新闻奖获奖作品目录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县域乡讯媒体的报网融合探索与实践——基于《青田侨报》的思考
不是报纸上了网就报网融合了:当前报网融合中亟待厘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