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市董寺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探讨

2015-10-20 06:40
山西水利 2015年6期
关键词:汾阳市护岸蓄水

方 翠

(山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24)

1 引言

董寺河为禹门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市域以西的边山,地形坡度较大,洪水暴涨暴落,由于常年淤积,得不到有效治理,造成河流排泄能力严重不足,极易形成洪灾。同时,城区污水、垃圾肆意排放严重污染了部分河段,河水自净能力极低,河床两岸臭气弥漫,成为一条污水河,对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针对水系污染问题,汾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重视城市水系建设,打造禹门河、董寺河、永田渠环城水系,建设生态文明的汾阳”,形成市区水系环绕的怡人景区,董寺河是汾阳环城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工程区位于规划的汾阳城区范围内,始于石家庄东侧的两沟交汇处,至汇入禹门河的入口处,全长8.66 km。

2 设计原则

本工程以“以人为本,人水和谐”为设计理念,通过工程的实施,实现治理段河道的“安全、生态、水清、亲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生态休闲环境。

3 工程总体布置

工程集防洪、蓄水及绿化美化、截污、城市交通等多功能为一体,总体布局为“一轴、两带、三区”的结构。一轴:以董寺河为自然生态主轴,与禹门河和永田渠组成环城水系,辐射汾阳市,带动其工业、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两带:河道两岸作为两个绿色景观带,北岸景观带以“休闲、娱乐”为主,景观设计精细、雅致;南岸景观带以“生态、绿化”为主;三区:顺河道方向分为湿地景观区—蓄水景观区—湿地景观区。

河道设计为复式断面,形成开敞式河道空间,总宽度200~213 m,由布置在中间的蓄水主槽和两侧不小于1∶10的缓坡平台组成。主槽宽50~80 m,为行洪主河道,每侧缓坡平台平均宽35~50 m,为景观绿化带。

4 设计过程

4.1 行洪

董寺河在城南自西向东穿过城区,且基本上都是边坡小于1∶1的土堤,没有任何护砌,局部地方坍塌,防洪成为第一要务。本次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对堤防进行建设,满足河道防洪要求。当发生洪水时,塌坝泄洪排沙,防止淤积蓄水池。

4.2 蓄水

壅水建筑物是城市水景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景观影响最大的关注焦点,主要包括实体坝和活动坝两大类。实体坝影响河道行洪,故不能采用。活动坝又以橡胶坝和钢坝闸居多。通过比较,无论从使用寿命、防洪影响,还是技术含量、景观效果等方面,钢坝闸都占有较大优势,因此推荐使用钢坝闸。

4.3 生态美化

根据地形和两岸布局,自上而下将河道分为湿地景观区、蓄水景观区、湿地景观区。

湿地景观区功能为“生态、自然、休闲”,通过运用本地植物修复生态湿地,营建出一片纯自然的生态环境,实现“湿地入城”“森林入城”。采用引水上岸,设置亭、台、廊、榭、栈道等,供人们休息,让城市居民体会大自然原始水岸的趣味。

蓄水景观区以传承为主线,本着以传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汾阳地秧歌为主线,大水面与大滨水景观相结合,通过植物、铺装、地形、雕塑、小品的塑造,整体上体现出汾阳市“新生活,新景观”的空间特征。滨水地带配以水生植物和滨水建筑,构造丰富多样的亲水景观,增加对水的依赖性,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根据《汾阳市城市总体规划》,远期污水排放量为25 000 m3/d,污水、雨水采用分流制。近期雨水、污水为合流制,均排入禹门河和董寺河,远期污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线铺设在治理段(治理段始端—南熏大道)左右岸公路外的绿化带内,总长17.3 km,管径1.0 m,管道设计纵坡与河底设计纵坡相一致。污水管道采用直埋,沿线每隔约80 m及污水接入口处均布设1个检查井。

工程完工后,董寺河将形成41.8万m2的水面、83.6万m3的水体,由于蒸发和渗漏两方面的原因,必将使水面水位下降。为保证蓄水池正常运行,必须每天向蓄水池补充水量,用以消除由蒸发和渗漏造成的水量损失。本工程蓄水段的补水水源近期拟从文峪河水库供水进行补水,远期拟利用中水补水或中线引黄水补水。

5 工程设计特点

5.1 全槽蓄水

董寺河河道较窄,为减少河道拓宽占地,并最大限度地形成一定宽阔的水域,因此采用全槽蓄水方案,对以美化为目的的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5.2 凸现园林、生态理念

工程位于汾阳市城区,与城区整体建设融为一体,其主要目的是给城镇居民营造具有北方特色、小桥流水式的环境氛围,给当地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

结合北方河流汛期洪水暴涨暴落,以及年际之间不均衡的特点,河道设置为复式断面,由布置在中间的主槽和两侧的二级平台组成。二级平台以外为防洪大堤,堤顶高程满足50年一遇的洪水。防洪大堤采用坡度1∶10~1∶20的缓坡,与二级平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布设为滨水生态绿化走廊。

5.3 采用丰富多变的滨水景观,增加岸边亲水性

滨水堤岸是城市河流整治工程中水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既是防护工程,又是岸边景观多样性的基础。岸坡防护结构处在水陆交错带,是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结合工程为城市环境服务的特点,并要满足工程防洪安全。

蓄水池岸墙(即行洪主槽岸墙)处在水陆交错带,是人们主要的亲水休闲活动区,也是湿生和陆生植物繁茂发育地及动物生活迁移区。因此,岸墙既要满足生态需要,又要满足形式多样的景观需求,本工程拟采用缓坡入水式生态护岸、阶梯状台阶护岸、亲水平台及叠石式驳岸等驳岸形式。

5.4 引水上岸,增加亲水性

为营造园林氛围,搭接水利工程与岸上景观设计平台,在设计中引水上岸,增加两岸的亲水性。307国道河段以上根据现场地形,在主槽右岸相对较低洼地设置2处浅水域,形成湿地。307国道以下局部河段一级平台上引水上岸,形成浅水域,水深小于0.8 m。浅水域设计为锅底形,即便在塌坝泄洪、清淤,形成水位降落,浅水域内仍能维持一定的水深,对环境的营造较为有利。浅水域水深较小,可形成供人们戏水、游乐的安全水面。

浅水域中种植芦苇、荷花等。芦苇荡、荷花丛中布置栈道、曲桥等亲水设施,营造出具有北方特色的小桥流水式景观氛围。

浅水湿地岸墙采用生态保护型岸线,与自然融为一体。该类型护岸主要利用天然材料,包括植物、卵石和石块,主要采用斜坡式护岸形式,坡度 1∶5~1∶10,具体形式分别为生态袋护岸、柳木桩护岸、自然景石护岸、石笼卵石缓坡护岸等。

6 结语

水环境治理改造是一项公益性极强的系统工程,目前禹门河蓄水工程已建成,汾阳市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董寺河蓄水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改善了城区水环境,增加了汾阳市经济发展的动力,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和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

猜你喜欢
汾阳市护岸蓄水
浅谈水利工程中堤防护岸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山西:汾阳市总创新形式助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汾阳市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报告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生态护岸技术在深圳防洪治理中的应用
吕梁市农业农村局 领导深入汾阳市指导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
形成蓄水对彩色透水沥青路面性能影响的研究
19个谷子品种在汾阳市的品比试验
护岸框架减速效果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