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秀的人生不可复制

2015-10-21 07:35
妇女之友 2015年8期
关键词:四姐妹闺秀女校

你想要这样的人生吗?

出身名门,从小受到极佳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及长,才名在外,追慕者如云,父母对你的婚姻极为上心,你有正面的、极高大上的社交圈,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让你有机会遇到合适的、爱你同时也般配的夫婿,从此琴瑟和谐,白头到老。

这几乎是完美得不可能的人生,确实有人实现了——张家四姐妹。而今天,四妹张充和以102岁高龄去世,民国闺秀遂成绝响。

多年前我便读过《合肥四姐妹》《张家旧事》《最后的闺秀》,书中最著名的人物其实是四位夫婿:顾传玠、周有光、沈从文和傅汉思。再无知,周沈二位还是会知道的吧,前者是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开山泰斗,后者是一代大作家。而四姐妹本身呢?严格来说,她们就是旧时仕宦人家培养出来的女结婚员:才华,不需要太多,是带得出手的门面即可;学历,不够太高,足以冠一个女学生之名也罢;家政,略通一些就好,她们照理应嫁与自己阶层相平齐的人家,不需要亲理厨房……她们不是培养来当女强人、女英杰,而是给男强人男英杰当贤内助,相夫教子的。

类似教育西方也有。前些年我看过一部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说的是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卫斯理女校里,学生都是上流社会的千金,从小接受人文、家政、艺术类的教育,但目的不是培养她们成名成家,更不是为了她们大展宏图,而只是告诉她们:你们这样做,才能嫁一个好丈夫,才能成为贤妻良母。后来,美貌的大嘴罗伯茨去那里当老师了……会怎么样,可想而知。

卫斯理女校至今还在,可见西式闺秀教育仍一脉相承,教育方针当然大有不同,与时俱进。但中式闺秀教育确实荡然无存。从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传统世家崩摧,老式男主外女主外婚姻模式难以维系,女人抛头露面出来工作,和男人一起抢公车、排队买菜,为生存殊死而战。

到了现在,这种教育有可能恢复吗?八十代九十代的女孩子,许多是当作公主被培养的:学芭蕾、学钢琴、学英语,父母从小带着她们周游世界、增广见闻。但结婚是不是她们唯一的归宿?我认识的大部分父母还是会踌躇:嫁好男人当然好,但能靠自己也许更好。她们自己在很累的时候也会想:当归家娘也不错。转念再一想:世上哪里有免费午餐。

猜你喜欢
四姐妹闺秀女校
关于博文女校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证
《闺秀》
花甲四姐妹的馄饨店
黄花闺秀,蕙质兰心——茶人曹锦旺说黄花茶
如何做一位活在诗里梅边的现代闺秀
四姐妹40年
清代闺秀赠妾诗词的情感诉求
勾搭留学君!
英式淑女是如何炼成的
女院长的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