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2015-10-21 18:15曾尚琼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骨科护理

曾尚琼

【摘 要】目的 浅谈骨科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利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结果(1)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水平、恐惧水平、抑郁水平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护理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试验组的疼痛得分(3.77±0.6)低于对照组(5.12±0.7)分得分,两组间比较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4);试验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1%)(2=6.02,P=0.03)。结论 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而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8],可见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深静脉血栓;护理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血流障碍性疾病,血液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是其常见的3大致病因素,以左下肢DVT较多见[1],DVT常常表现为小腿皮肤低热、皮肤颜色变化、肿胀、肌肉疼痛或压痛、严重时可见下肢浅表静脉曲张。近年来随着老年群体人数的增加,人群中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生率为40%~70%;深静脉血栓是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血栓可以随血流动力学流动,一旦栓塞到重要脏器,会造成患者因为脏器栓塞而导致的猝死[2],所以合理的护理对预防骨科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意义重大,本文就骨科大手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展开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笔者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集来我院骨科治疗的100名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41名,男性59名,患者年龄在8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2±0.2)岁。在调查对象的选择过程中,将患有严重心、肝、脾、肾、肺等严重疾病及心理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在外。

1.1方法

利用完全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

1.1.1人性化护理

⑴ 心理护理

对患者全程实行心理护理,其中在患者入院时,主动与患者沟通,待患者热情,举止稳重,认真负责,和蔼可亲的病人向病人讲明病因、进程、治疗措施以及入院的相关细节,让患者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同时消除紧张情绪,便于配合后期的治疗。

⑵针对性疏导

当遇到更年期及敏感性的病人时,如果他碰到情绪调节障碍及精神心理障碍时,要对其耐心疏导,消除其紧张及焦虑情绪,严重者要请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并进行相关的药物治疗。

⑶ 社会支持

积极鼓励患者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病情,积极与家人、朋友、医生聊天,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态,同时告知患者家属亲人在精神上给予支持。

⑷围手术期护理

碰到需要手术的患者,对手术患者全程实行护理,术前耐心的向患者讲明手术的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同时疏导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积极疏导患者;根据不同的患者给予不同的个性化处理,手术全程密切观察病人身体、心理各方面的情况,遇到病情恶化的患者,积极请专家进行治疗;遇到亲属不在身边的患者,要待患者如亲人,给予其情人般的呵护。

⑸康复指导

病人手术后给予病人康复指导,真诚对待每位患者,每日亲切的询问患者的病情,耐心的告知患者术后禁忌症,主班护士在每日交接班时要严密的向接班护士交接患者病情、受压处皮肤等一般情况,主班护士发现患者不适时,及时询问并上报上级医生,并给与对症处理,人性化护理始终恪守“以人为本”的原则,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切实解决患者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主动帮助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与其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对于无陪护的患者,要对患者进行悉心照料,帮助患者洗头擦浴、修剪指甲等清洁工作,注意患者的隐私,当卧床患者更衣或床上大小便时,应使用屏风进行遮挡。同时在饮食上,告知患者宜清淡低脂饮食,多食富含蛋白、维生素类食物,少量多餐,忌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嘱咐患者早日下床活动,给予患者心理上的鼓励和慰藉,积极与亲人沟通,避免手术后抑郁的发生,使其尽早融入社会。

1.2.2 护理评价指标

应用患者疼痛评价标准及心理状态指标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和频数进行描述,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水平、恐惧水平、抑郁水平较护理前有所降低,且护理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理变化情况

分组 例数 焦虑(%) 恐惧(%) 抑郁(%) 2 P

试验组 50 护理前 80.66 81.76 78.19 4.89 0.04

护理后 60.19 63.43 58.23

对照组

50 护理前 80.45 81.23 78.34 4.64 0.04

护理后 72.89 70.44 69.09

2.2两组患者疼痛得分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疼痛得分(3.77±0.6)低于对照组(5.12±0.7)分得分,两组间比较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4);试验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1%)(2=6.02,P=0.03),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组治疗前后效果对比表(%)

组别 例数 疼痛评分 不良事件率(%)

试验组 50 3.77±0.6 3.7%

对照组 50 5.12±0.7 9.1%

t/2 5.36 6.02

p 0.04 0.03

3.结论

人性化护理作为新兴护理模式,其主旨是“以人为本”[3],期护理理念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作为医疗服务的一种附加服务,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而是切实站在患者角度上,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关心患者;骨科患者因为病程时间长,且伤口难愈合,所以极易引发各种并发症[4],且病人在诊疗过程中,心理易产生焦躁、紧张等负面情绪,在上述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不仅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严重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加重患者的病情,而采取优质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并發症的发生,改善人群健康水平[5]。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后的焦虑水平、恐惧水平、抑郁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降低,试验组的疼痛得分(3.77±0.6)低于对照组(5.12±0.7)分得分,两组间比较具有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6,P=0.04);试验组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9.1%)(2=6.02,P=0.03),与黄鸣红等研究结果一致[6];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人性化护理是站在患者的心理角度上对患者进行治疗,骨科患者是一个危险系数比较高的科室,多数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一些患者会担心手术带来的诸多风险,内心会产生焦虑、恐慌心理,而上述负面情绪极不利于患者自身的康复,通过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让患者在住院过程中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与温暖[7],同时通过与护理人员的沟通,使患者更加详细的了解自身病情,有助于消除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通过人性化护理可以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进而增强患者治疗的自信心[8],可见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医疗模式,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强.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5):263~264

[2]邵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3):212-213.

[3]刘春荣,谢发连骨科病人的心理康复护理[J].福建医药杂志,2006(6):121.

[4]郑云娣,王菊吾,陆彩萍.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8,22(3C):824.

[5]Clavel C,Masure M,Bory JP,et al.Human papillomavims testing in primry screening for the detcetion of high-grade cervical lesions:a study of 7932 women[J].Br J Cancer,2001,8(9):1616.

[6]黄鸣红.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护理,2011,49(9):72-73.

[7]宋培琴. 急性骨折患者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0(31)

[8]蒲静,王心红.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附 76 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9(1).

猜你喜欢
深静脉血栓骨科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应用探析
7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诊治分析
预防脊柱外伤与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