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15-10-21 18:15李红梅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围手术期腹腔镜护理

李红梅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患者的方法与体会。方法:以我院妇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5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式。结果:不同护理方式下,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无论术中出血量还是住院时间亦或者手术时间这些临床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更加优异。结论: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有效率的提升,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手术期;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护理

在妇科各种病症中,子宫肌瘤属于其中的常见病并和多发病,在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中占比52%左右,以30-50岁女性为其高发人群。子宫肌瘤在临床中症状一般并不显著,部分患者会发生阴道出血、腹部压迫等症状。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女性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1]目前对子宫肌瘤的治疗,通常会采用腹腔镜切除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相对来说,腹腔镜手术不仅出血量少且具有更小的创伤性。[2]尤其在围手术期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能够促进患者有效恢复,本文即对护理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患者的方法与体会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妇科2013年5月-2014年5月接收的5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年龄26-53岁,平均(36.5±1.1)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8±1.1)年;其中多发性肌瘤与阔韧带肌瘤分别为16例和8例,肌壁间肌瘤、子宫颈部肌瘤、浆膜下肌瘤分别为15例、6例、5例。纳入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经核实均未接受过开腹手术史,术前均给予患者腹部超声常规检查,检查后确认结果为子宫肌瘤。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两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较小(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方法:即对患者行心理护理、病情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健康宣教等基础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式:(1)术前护理:患者在接受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讲解手术的具体步骤、目的及疗效等,使患者对手术有更多了解以消除其对手术的未知恐惧。并在这一过程中使患者对围手术期的各种注意事项有所了解,通过与患者的积极沟通了解患者心理并给予适当鼓励,使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勇气不断增强。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常规检查,对患者具体身体状况详细了解并报告给医生。[3]将术前需用的各种器械认真准备,对患者手术部位一天两次进行清洗,叮嘱患者术前不能饮食和饮水。(2)在手术过程中不断安慰和疏导患者害怕、紧张心理,并向患者讲解如何更好地配合手术实施,引导患者对治疗积极主动配合。术中对患者肢体进行固定,同时做好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工作,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进行观察,一旦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即需对有效措施及时采取给予患者实施治疗。(3)术后将患者送入病房后,需对患者动态心电监护至少3小时,每次监测间隔时间15-30分钟;术后6小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面部情况进行观察;帮助患者对痰液及时排除,促进患者呼吸道感染几率的减少。实时检查患者导尿管通畅与否,导尿管可在1天后拔出,鼓励患者自行小便。术后24小时检查患者腹部穿刺口情况,使伤口部位维持干燥。引导和鼓励患者通过早期锻炼来提升机体恢复能力。[4](4)术后若患者伤口出现渗血,应对敷料及时进行更换,必要时可缝合处理伤口处;若患者出现发任务情况,降温方法可选用物理法;托患者腹部二氧化碳集聚过多,可对低流量持续给氧加以采用从而缓解患者症状。

1.3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对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和对比。其中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月经完全恢复正常为治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月经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稍有改善,但病灶仅有三分之一的缩小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毫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趋向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9.0加以采用,统计学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准。

2.结果

2.1 不同护理方式下,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见表1。

表1 不同护理方式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比[n(%)]

組别 例数(n)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5 15 6 3 1 96

对照组 25 8 7 5 5 80

2.2 观察组无论术中出血量还是住院时间亦或者手术时间这些临床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更加优异。见表2。

表2 不同护理方式方式下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手术时间(min)

观察组 25 97.1士4.2 5.9士1.5 100.1士12.2

对照组 25 115.7士22.2 9.8士2.4 127.2士13.3

3.讨论

作为一种在女性疾病中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会采用手术对其进行切除治疗。随着科学艺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技术也随之不断进步,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子宫肌瘤腹腔镜切除术虽然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传统手术要小,但即便如此在患者围手术期依然要做好护理工作。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实施后容易引起患者发生出血、胸痛等临床症状,如对这些症状的处理不够及时有效,对患者术后恢复是十分不利的,所以给予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很有必要。[5]

在手术过程中,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并有效检测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生命体征等,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坚实的保证作用,能够促进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减少。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手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时,应对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采取,通过对患者的积极护理来减少手术带来的损害[6]。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由于对手术并没有专业的了解,不少患者都会疑虑手术对正常生育功能的影响,基于这一情况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也是十分必要的。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无论术中出血量还是住院时间亦或者手术时间这些临床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更加优异。表明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全面的综合护理,能够能够促进患者临床有效率的提升,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君.子宫肌瘤研究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0,07:35-36.

[2]刘芙蓉,黄菊芳,张雪辉,邓越文.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上的应用价值[J].延边医学,2015,(02):68-69.

[3]刘玲.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J].健康之路,2013,12(04):241-242.

[4]朱士红,刘同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96例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2):99-100.

[5]徐园霞.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20):73-74.

[6]何秀子.不同护理模式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4):50-51.

猜你喜欢
围手术期腹腔镜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