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及建设管理的措施分析

2015-10-21 17:12郭明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措施建设

郭明辉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基本原则,分析了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管理措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措施

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及管理的基本原则

1.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相关的研究资料,对于可持续发展的依靠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集中性特点,使得其成为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费者,这样也就使得人类住区不适宜的开发和不善管理有可能造成不可持续的生产和耗费。在城市的基本发展进程中,如果不采取成效的措施进行改变和处理,将会导致土地和水资源及大气层产生严重的破坏与影响。

1.2 法制化的原则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是使城市规划的管理能够在有效的规划指导下进行的根本措施,在它的基础上,形成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战略规划政策和方针,并报经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审批通过,最终成为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规划政策,并且编制能够作为城市规划及管理依據的城市规划内容及方案。

1.3 公众参与的原则

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的过程,以及开发建设将是一项巨大的社会系统性的工程。如果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发动广大城市市民的共同参与方能实现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城市规划的初稿设计及完成的过程中,都需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的途径,向广大的城市市民做进行宣传,并征求意见和建议。只有在吸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和形成最终的城市规划方案。

1.4 政策原则

城市规划的目标应当考虑所有人民的公正和公平的机会,减少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措施以促进发展的根本要求。对于政府部门,在制定城市规划的政策和执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应当与城市规划师保持相关价值的平衡关系,即: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利用规划的市场营销手段,吸引投资;反映并保护公共的利益,发挥规划“守门员”的作用;倾听并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2.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规划建设存在盲目、无序状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建设规划盲目性、无序性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城市规划时间缩减,导致部分城市20年的规划指标在5年内即已完成,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失去了应有的调控作用;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城郊结合部建设管理混乱;部分城市规划建设不善,导致城市环境严重污染,生态遭到破坏;部分城市规划管理监督约束机构不健全,违法建筑现象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序混乱,建设绿地被大量占用,城市生活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多数城市建筑风格雷同,出现大马路、大广场、人工湖、豪华办公楼等千城一面的现象。

2.2规划管理的实施手段相对缺乏

一是城市规划依法审批管理不到位。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应由政府审批。规划实施管理依据的不充分,容易造成决策失误。所以,出现了个别房地产企业随意改变规划等违法超建现象。二是城市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不健全不到位。当前,许多城市的规划执法主体管理职能被肢解,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尚未形成,致使统一的城市规划难以得到落实。三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经费投入不到位。目前,城市规划执法主体履行城市规划职能所必需的经费,没有稳定的来源。四是城市规划人员素质不到位。部分城市存在规划管理执法力量不足,处罚标准偏轻,规划执法水平与繁重的城市规划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城市规划人员素质函待提高。

2.3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我国多数城市的规划管理还主要是政府一方的事务,并没有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对规划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评价,并没有形成一个顺畅的、有序的表达机制。这也导致我们的城市管理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的弊端,突出地表现在部分政府部门过分的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城市规划管理在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推进整个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城市规划管理是社会多元主体追求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最大化形成的共识,是一种在矛盾交织的环境中形成的一种公共性、协商性的机制,是一种利用人类的理性对城市资源进行再分配的有效活动。当前社会公众的参与观念尚未树立,归根结底是我们现行的城市规划管理法制中却缺乏明确的群众参与机制程序,迫切需要健全完善。

3.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措施

3.1完善规划法规体系

建立健全规划法规体系,运用法律手段保证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城市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统一管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城市合理发展和协调运转。

3.2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

充分运用法制管理手段是切实搞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保证。这也就要求各级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抓紧法制建设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3.3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要使城市规划管理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就必须按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也就是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这样就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制止各种滥用职权行为发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严格的审批程序是城市规划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对于城市规划区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也要以有关的城市规划管理法规为依据,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通过改革管理体制有效发挥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作用。要改革规划行政管理体制,就要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深化城市规划管理制度改革,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城市规划管理的重点由开发转向保护。

3.4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各级城市规划部门要把规划实施的监督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做好土地使用建设活动审批后的各项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城市规划违法活动,及时发现纠正,督促提高城市规划行政管理的质量水平,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将规划管理的行政责任具体分解落实,使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于由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

3.5加强公众参与,确保规划公开

城市规划管理涉及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政府、开发商、投资者、普通市民等与城市的规划管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要完善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制度,构筑不同主体监督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体制,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结束语

城市规划的根本就是促进城市发展,为城市的建设提供依据,是城市合理的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现代化社会、新型城市的主要手段。我们将继续从自身职责出发,努力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品质。

参考文献:

[1]盛科荣. 城市规划的弹性工作方法研究[J].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

[2]刘伟,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措施建设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寒露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阅读练习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