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探析

2015-10-21 17:12刘东平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刘东平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世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的发展对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规划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对未来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探索,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站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展望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城市规划 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

1、城市未来发展趋势

1.1、科学技术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影响

人类技术进步促成了城市的产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可以肯定的是,科技进步与创新对城市未来发展仍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进入21世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的兴起,并由此而出现的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等浪潮将城市的未来发展推向全新的境地。

1.2、知识经济与城市发展动力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始终存在的,如今,它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概念,即:“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

1.3、高科技园区规划越来越显其重要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日益明显著,现代都市都在积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以提升经济竞争力。高科技园区逐渐成为城市营造科技创新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今,高科技园区在各地层出不穷,而且也产生了显著地影响,但当今世界的科技创新主要来源仍然是发达国家的国际性大都市,因为这些发达国家资金充足、科研人员多,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较多,因而,他们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了最前列。总之,知识经济将催生各种高科技园区,它将成为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大的中心城市仍然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基础。

2、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2.1、经济发展始终是推动城市发展最直接、最活跃的因素

经济总量的增大、经济结构的变化、技术和工艺的进步、生产类型和方式的变化,都影响着城市化数量的增减、居民素质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各种经济活动所需空间的容量和布局。

2.2、城市社会

城市中的人群构成城市社会,而城市社会的性质、特点、结构、组成形式、管理模式等,都会影响城市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品质和特征。城市是人们工作和居住的场所,在经济继续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文化交流日益增强的作用下,城市社会不断出现新的特点和变化,如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人们的购物方式、娱乐方式的变化;教育方式的变革以及居住形式、生活方式的某些变化等,都影响着城市发展的方式和形态。

2.3、环境问题

城市的环境是容纳城市各项活动的客体。20世纪以来,人类创造了巨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适应人口增长和各项活动发展的需要。但总体的评价是成就巨大,破坏严重。主要的破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和破坏,二是历史人文资源的破坏。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将是影响今后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城市优化环境的创造设计,将会越来越明确地成为今后城市发展的基本目标。这里所讲的城市环境,既包括与自然环境良好结合的人工环境,也包括社会环境,如文化、治安、教育及一切精神文明的内容等。

2.4、科学技术

每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对城市的功能和空间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科学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网络化、智能化和高新工程技术可能影响今后城市物质空间结构。同时,也会影响和改变城市中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某些观念和价值观。

(2)智能化的公共建筑,不仅为人们提供方便、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而且有利于安全管理和合理而节约地使用能源、水源等。

(3)工程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们能够建造比现有超高层建筑更高的摩天大楼,开发更深层的地下空间,围垦海洋,建造大型人工岛等。以前人们谈论的“空中城市”、“海上城市”、“地下城市”等,今天都已经不是幻想而成为现实。

3、城市规划发展的展望

3.1、规划理论

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主要基于三个来源,即理想主义、现代主义、人文主义这三种思想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当代,城市规划的核心问题越来越趋向于“人”,城市发展越来越突出了人性化的趋势。由于城市规划的工作性质仍然主要是空间地域的规划,因此,不论社会、经济如何发展,科学技术如何进步,城市规划依然是政府在一定地域内统筹安排和布置各项物质要素,协调解决在空间发展上的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利益矛盾的有力行政工具。

3.2、規划的目标

规划目标是对城市发展的科学预测和预期,是现代城市规划制定方案的依据,大致来说,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结合国情考虑。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十一条:(1)保持适当的人口规模和增长速度;(2)合理利用土地;(3)高效的经济发展;

(4)健康的社会结构;(5)宜人的居住环境;(6)便捷的通讯交通;(7)节俭的环境消耗;(8)清洁的空气水体;(9)完善的历史保护;

(10)安全的防卫体系;(11)协调的城乡发展。

3.3、规划方法

城市规划的方法,随着规划任务的扩展和科学的思维与认识方法的发展而变化,近二十年来,随着信息网络化和计算机有关软件,硬件的大量开发和升级,对城市规划的信息收集、分析建模、模拟、制图、传播等几乎全面地实现了飞跃。城市规划的方法(包括技术和手段)已“面目一新”。但是,传统的调查研究、定性分析、构思、构图等方法上并未“过时”,而且仍然显得非常重要。如何把新旧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考虑的新课题。

展望今后,城市规划在方法上的发展,将会继续朝着以下五个方向:(1)城市规划向地区规划拓展;(2)应用系统方法;(3)多学科交叉融贯研究的方法;(4)公众参与的方法;(5)技术与手段创新的方法。

3.4、规划管理

现代城市规划的管理,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关键手段。虽然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的都有自己的规划管理机制和体系。规划管理工作的中心内容是:规范城市的全部建设活动和实现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

中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和世界各主要国家一样,正朝着建立完善体系的方向前进。依据国情,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1)法制手段;(2)行政手段;(3)经济手段;(4)技术手段;(5)社会手段。

4、结束语

城市规划的理论、目标、方法和管理,在近几十年来已经获得很大发展,中国的情况依然。但是,由于世界范围的变化很快,中国的发展也很快。人口城市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起码在21世纪前半期将是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城市由于系统的复杂性,仍然存在大量需要研究的问题。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又涌现出来。因此,作为一门学科而言,现代城市规划仍然是不够成熟的。

城市规划,如同城市自身,将永远处在发展之中。总之,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象征,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城市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等的转变,将带给人们更美好的生活和更繁荣的经济。

参考文献 :

(1)世纪之交论中国城市规划发展 吴良镛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畅想未来城市发展趋势 万钢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

猜你喜欢
科技创新城市规划发展趋势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