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东贡觉县乡土建筑

2015-10-21 17:10马汝翠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33期
关键词:民居寺庙

马汝翠

摘要:藏东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文化特色使藏东的建筑特色独树一帜,本文主要对藏东贡觉县传统建筑类型进行分析。

关键词:藏东;寺庙;古墓葬;民居

前言

我国西藏东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域文化使其拥有独树一帜的建筑特色,但由于该地地处高原,交通非常不便,目前缺乏相对完善的系统专业研究。笔者有幸跟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对藏东乡土建筑进行深入调研。藏东贡觉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相当丰富,乡土建筑百花齐放,建筑类型众多,主要的建筑类型有:寺庙、王府、墓葬、民居等;主要的结构类型包括:碉楼、井干楼、夯土结构、石结构、木结构,夯土结构、砖石结构、石木结构等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研究成果能够给后续的建筑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并且能够为国家对文物建筑研究作出一定的贡献。

本文就不同的建筑类型浅析藏东贡觉地区的乡土建筑。

一.寺庙

藏传佛教于7世纪上半叶、吐蕃王朝时期传入西藏,在藏东地区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宁玛、萨迦、噶举和格鲁四个主要教派。据统计贡觉现有藏传佛教寺庙共65座,规模较大的几座寺庙包括;相皮乡解放村的唐夏寺、莫洛镇根当村的加然寺,哈家乡曲卡村的卓珍寺等。

1、寺庙布局、平面

寺庙一般规划布局于民居聚集的地方,均依山而建,根据山式的走向把城堡式的布局和喇嘛教寺院的结构相结合,使得寺庙建筑同时具有防御功能且保证了寺庙的宗教建筑功能。寺庙建筑通常不是单一的独栋建筑,而是由多栋不同功能的建筑围合成的建筑群。贡觉地区的多数寺庙平面都是"回"形,建筑形式为中部升高,周围是回廊的形式,整个建筑外形给人威严神圣感。

2、寺庙结构

贡觉的寺庙都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天然材料,建材通常是土、石、木等,平屋顶、密梁和夯实的墙体是建筑结构的最大特色。藏东佛教寺庙建筑独有的粗犷建筑风格与其独有的建筑结构有着密切关系,墙体都是下厚上薄,形成明显的收分,其密实的木构架柱网能在视觉上以及建筑结构中达到稳定坚固的的效果。

3、寺庙实例

唐夏寺:位于贡觉县相皮乡解放村,始建于公元1096年,现有132个僧人。总平面由大大小小约二十多栋建筑构成,现整体建筑基本保持完好,但木构建筑有虫蛀现象,屋面局部渗漏,挑檐等局部有腐朽现象,需要得到及时的修缮维护。该寺规模较大的几栋建筑一般都是局部3层,平面呈"回"字形,殿内4X4柱网,柱距约3-4米;一、二层无窗户或开窗非常小,不足50公分,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屋顶有金顶、宝瓶、鹿等吉祥物。剖面层高一般为3-4米,柱网排列整齐,殿堂内格局气派伟岸。

4、研究价值

土、木、石在藏东地区是应有尽有的天然建材,而当地的人们在繁衍生息的千年时光里发挥了相当的建筑智慧,在居住过程中打上了深厚的劳动结晶,这对研究当地建筑的建造结构类型有着独特的意义。

二、古墓葬

藏东贡觉地区陆续出土过很多古墓葬,墓葬结构多为石板墓和石块墓,比较著名的两座墓葬为相皮墓葬与莫洛墓葬。

1.相皮墓葬

该墓葬位于相皮乡热曲河二级台地上,发掘时共清理石棺墓5座,后又发现多座但均被毁损。该墓葬有石板墓4座,石块墓1座。石板墓的结构手法为:在原先的黄粘土中挖出近长方形的竖穴土圹,长宽度略大于石棺,棺椁放入后不经夯填,用石块或河卵石填塞石棺与土坑的缝隙,故固定效果较好。

2.莫洛墓葬

莫洛墓葬位于马曲河二级台地上,该墓葬结构为一个长方形土坑竖穴双墓室,修筑时先挖土坑,中间留土梁,分作两个墓坑,墓穴位置东西走向,以石板为墓壁,上面盖石板盖。

三、 民居

传统的居住建筑是当地最符合民族原生态文化而发展起来的产物,按照当地气候地理等特征,特有的建材条件,原住民的审美习惯、生活习俗等而创造出的文化遗产。贡觉县位于横断山脉的北部地区,当地的居民们同样也因地制宜创造了独属于他们的建筑形式。此外,贡觉的三岩地区民居尤其独具特色。

1、 民居类型

(1)牧区:黑帐篷、白帐篷。世界各游牧民族最原始的居住形式均以帐篷为主。贡觉地区的居民也是如此,帐篷造型庄严华贵,立面图案均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帐篷顶部均有各种吉祥图案,色彩鲜明,帐篷的四角懸挂有五彩经幡,给建筑增加了动感的情调。

(2)农区:贡觉县境内县城中的公共建筑有部分现代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余农区基本都是农牧民自己建造的土木石结构,这种当地民居结构基本分为两种形式:土木或者木石结构的藏式平顶房屋以及三岩地区的碉楼建筑。

2、民居结构类型

(1) 生土结构

生土是当地最丰富且易取的资源,这种结构建造时先把地基挖好,用块石砌筑地基,用稀泥土粘合,在地基上打围墙,然后用木板搭出土墙的厚度,往里面灌注生土,一层一层往上修造,一般最终房屋达到三、四层高度。底层墙厚达1.5米,往上砌筑时墙体对齐同时有很大的收分,使得墙体更加稳定、坚固。

(2) 石砌结构

当地的石砌建筑一般用块石与片状石料层层交替叠加而成。较多的形式是采用一层方石叠压一层碎石片,逐层向上砌筑,结构形式不仅稳固,同时外形也相当粗犷美观。还有一种形式的石墙所使用的石材块料大小不等,形状不一,这些石材从山上采掘过来之后直接使用,逐层堆砌,建造完成之后即形成石料大小不一的墙体。

(3) 井干式结构

井干式建筑是指木维护而成的墙体结构,平面上一般呈矩形,支撑结构和维护结构合二为一,具体的结构形式做法为在房屋的转角处做凹形榫卯,搭接处吻合衔接,层层交叠而成。贡觉地区的井干式通常一层没有隔间,用作大的牲畜间,二层及以上采用井干式墙体。这种结构的建筑墙壁厚实,保温效果极好,且取材方便,施工简单,外立面感官具有朴素的自然美。

3、三岩民居

贡觉的三岩地区是中国唯一保留原始父系氏族特征的地区,有着非常独特的婚姻制度:一妻多夫制,同胞兄弟共娶一妻,这就使得每一户家族兄弟不分家,其一户的房屋体量也较大,形成了该地区独有的建筑形式:碉楼。

碉楼的平面柱子一般有9柱、12柱、15柱三种,平面功能一层为牲畜间,二层为厨房、寝室,三层为经堂、粮仓等,四层为库房,屋顶为晾晒场。房屋立面开窗极小,一般在三层及以上开瞭望孔,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碉楼立面采用土木混合结构,正面用原木拼接而成,进行简单装饰。

结语

藏东贡觉地区的建筑是当地人民长期与当地恶劣自然环境斗争的结晶,也是藏族独有的彪悍民风的体现,从总体布局和单体建筑上都充满着当地人民独有的特征,但是据笔者调研及当地政府调查报告显示,当地大部分具有一定历史年限的房屋使用达到一两百年以上,房屋出现裂缝、倾斜等老化损坏现象,有些已成为危房,且当地的原始森林由于过度砍伐,林业退化,土木结构的房屋建造已经不能得到很好的延续,或许不久的将来这种建造技术也将消失,面对这种古老的建筑技艺走向衰退,且当今社会对该地区的文化遗产等无完善的系统研究,笔者仅以此文希望能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等著.曼陀罗的世界--藏东乡土景观阅读与城市设计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贡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贡觉县志(送审稿).内部发行.2008.4

猜你喜欢
民居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不断重建的寺庙
谈油画家笔下的民居
古城中的巨大“印章”
坐成佛,树起塔
这样来介绍民居建筑
这样介绍民居建筑
日本寺庙曾是精神病院
独特的中国少数民族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