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

2015-10-21 17:25刘艺荧李政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土地利用城市规划轨道交通

刘艺荧 李政

【摘 要】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分析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并提出若干建议,使三者协调统一发展。

【关 键 词】 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协调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可分为地下铁路、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等类型,具有节能、环保、快捷、高效等特征。尤其地下铁路,由于不占用城市用地,不影响城市景观而备受青睐。目前,发展轨道交通已成为世界各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主要方法。在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以下简称“两种规划”)的大方向下,轨交线网规划应结合城市发展趋势合理布置站点,以满足各区域百姓的出行需求。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是轨交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轨道交通的建设针对线网规划内节点的设计应经过充分论证,如换乘节点的商业开发、车辆段的上盖开发等,不同区域的轨交开发建设所形成的城市商业圈及居住圈对两种规划的发展形成重要影响。因此,三者相互衔接,科学以及合理的发展对城市的建设形态有着重要意义。

一、我国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对轨道交通建设的意义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区域内土地的利用做出超前计划和安排,城市规划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进行综合部署,是城市各项工程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两种规划都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城市建设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一次性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点线结合、大量集聚人口等众多特殊性,涉及到众多城市资源,它所带动的是以线路为轴、站点为核心的城市一系列开发。一条线路的建成,会促进沿线道路网建设、房地产开发与商业中心的转移。因此,在当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指导下,加强两种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可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减少资源浪费,节约施工成本,能够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作用,实现轨交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对促进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健康、有序地进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目标更侧重满足客运需求、解决交通压力,在交通规划中对两种规划地思考较少,使轨交规划与两种规划之间缺少有机连接和合理协调。轨交建设与沿线土地开发利用和站点区域内物业功能布局与规划协调性不高,使得轨道交通沿线,特别是站点区域的客流不足、区域土地利用价值不高,交通优势难以有效发挥,从而导致运营后出现长期经济亏损的情况;另外,由于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在前,轨道交通近几年才大力发展起来,三者若不进行统一规划,在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时,会陆续出现一些轨交线路与既有土地开发、建筑布局、以及地下管线远期建设等相矛盾的情况,导致轨道交通临时改线或者大量工程管线被破坏,既浪费了资源,也增加了建设的成本投入。

三、加强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在轨道交通建设中应用的建议与对策

要想富,先修路。轨道交通建设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以及城市空间价值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建设轨道交通可以缓解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将中心城区的人口和部分功能外移,保护旧城区,同时也引导边缘城区的土地合理开发,构筑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另一方面,城市两种规划影响轨道交通的走向和布局。从理论上讲,轨交系统改变了土地区位条件,影响了土地利用形态、强度和价值,进而改变了城市形态和布局。为此,在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两种规划的有效衔接。两种规划与轨道交通规划是两个主要问题,要摒弃以往轨道交通规划滞后、被动适应土地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局面,将其放到土地规划、城市规划布局中,整體考虑,统筹安排,使轨道交通运输系统成为土地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保持三者规划平行推进。其次,在城市规划的指导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对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进行区域划分。通过对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置用地属性、物业类型、设置道路和交通设施,充分发掘土地利用价值,为轨道交通培育客流,降低轨道交通运营成本,全面提升轨道交通带来的经济效益。

两种规划的变更,会影响到轨道交通的需求和敷设方式。比如,低密度的土地开发条件下,产生的交通量小且分散,高密度土地开发产生的交通需求量大且集中。加强两种规划在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减少轨道交通与城市两种规划之间的负面影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除了要符合实际要求外,还要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区域规划现状,就既定的城市发展战略而言,轨道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应在本质上是一个整体。对土地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开发强度低的区域,如城郊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可通过建设轨道交通来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如某市一条轨交线路因某方面原因不能开工建设,那么其沿线的土地开发就达不到预期规划,待问题解决后,或面临与早期规划编制时的不同背景,可能需要重新对线路进行规划,由此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决轨道交通的开发需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协调。

其次,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置轨道交通站点,完善步行及换乘设施。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合理安排,使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新的客流集聚点,以此来发展城市副中心和卫星城市,并带动该区域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车站站点规划要注意对周边的土地应进行混合式开发,对各种建筑布局实行功能组团,研究表明,车站2公里范围内的商业建筑和住宅物业,可以最大程度低发挥土地的利用价值。在轨道交通支撑城市副中心发展的作用上,上海市徐家汇轨道枢纽站就是城市副中心建设与交通枢纽耦合的一个成功案例。目前,徐家汇已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该城市副中心主要服务上海市西南地区,规划功能定位为城市文化、体育、商业中心,亦为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

再次,要注意将轨道交通与毗邻建筑物进行一体化协调开发,避免与既有建筑产生矛盾,导致各类工程问题发生。一体化开发,可以提高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带动相邻物业获得较好的发展收益,促进城市形象的提升和城市景观的形成。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设计到多个方面,与城市许多部门息息相关,政府应加强对交通的领导,建立统一的交通管理机构,实现城市交通客运系统的整体规划、整体运营,良性循环。

四、结语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其毋庸置疑的是,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共交通体系,是缓解大城市客运交通压力的出路,未来将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主流模式。因此,我国应加强对两种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上的应用研究,使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布局之间实现统筹规划、有机衔接,使三者的发展达到最佳,促使城市整体更加健康、有序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零非. 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J]. 低碳世界,2014,21:286-287.

[2]曹旸.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周强. 地铁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改善[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5:478-479.

猜你喜欢
土地利用城市规划轨道交通
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在土地利用、能源与碳排放研究的应用
轨道交通TOD模式创新引领宁波城市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及电力技术探析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轨道交通快慢车越行问题研究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留用地安置制度分析及完善
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