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标发展中的对比研究

2015-10-21 17:25于家兴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用房校舍规模

一、 高等院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标发展情况

1964年5月,原高等教育部编制了《一般高等学校规划面积定额(修订草稿)》。之后《一般高等学校校舍规划面积定额(试行)》作为第一个面积定额标准于1979年开始试行。该定额标准中对高校的办学规模进行了等级式划分并分别规定了用地面积指标。初步形成了校舍建筑用地指标、校园体育用地指标和集中绿化用地指标的概念。

1992年原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92指标)。92指标首次明确提出了13项高等学校必须配备的校舍指标内容及相关参考内容,巩固了原有高校三大用地面积指标的制定,更加系统的制定了总指标内容与各类指标内容,并相应规定具体控制指标数值。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家更加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全国高校数量与在校本科生数量发生了质的改变,因此,92指标的办学规模依据与区域性出现了问题。2006年以来,国家相关组织需要完善原有的92指标,并且根据城市发展程度的不同研究与修订高等学校的校舍面积指标和用地指标,根据本地实情制定了本省(市)高等学校建设用地指标。其中,提出了新型高校用地指标、区域性容积率标准等不同的指标参考量。

二、 高等院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标研究与更新

92指标逐渐不适应国内高校使用与发展,受教育部委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对其进行修订,于2008年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征求意见稿(08指标)。新版指标根据高校近年情况,对办学规模、学科结构、13项指标的取值等方面都进行了更新,起到了一定提高用房使用效率、改善校园生活条件的作用。

(一) 08指标更新特点:

1.规模级别提高、学科结构变化

自1992年到2008年,我国高校数量、学校规模及在校生发展迅猛。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见表1)可知,高校本科在校人数总体增长9.3倍,研究生人数总体增长13.6倍,院校个数增长2.1倍,高校平均规模增长4.2倍。而从08年到12年,高校本科人数总体增至2391.32万人,研究生人数总体增至171.98万人,院校个数增至2442所,高校平均规模增至9675人。由此可见,92指标中高校在校生规模范围已经不能符合近年高校的发展规模,高规模的学校没有参考指标,容易产生教育用地分配误差较大的问题,导致国家公共资源不合理利用。在这方面,08指标提高了高校学生规模分类中的规模级别,将原有最高值5000人的规模增至20000人的规模,也达到中档规模满足全国高校平均规模的基本需求。

在校本科(万人) 在校研究生(万人) 院校个数(所) 平均规模(人/所)

1992 218.44 9.42 1053 2074

1993 253.55 10.68 1065 2381

1994 279.86 12.79 1080 2591

1995 290.64 14.51 1054 2757

1996 302.11 16.23 1032 2927

1997 317.44 17.64 1020 3122

1998 340.87 19.89 1022 3335

1999 413.42 23.35 1071 3815

2000 556.09 30.12 1041 5289

2001 719.07 39.33 1225 5870

2002 903.36 50.1 1396 6471

2003 1108.56 65.13 1552 6471

2004 1333.5 81.99 1731 7704

2005 1561.78 97.86 1792 7666

2006 1738.84 110.47 1867 8148

2007 1884.9 119.5 1908 8571

2008 2021.02 128.3 2263 8679

表一:高校規模变化图

多年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引起社会结构与所需就业的变化,高校借鉴国外的学科结构分配也产生了矛盾:某些专业培养数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学科结构不合理导致部分专业学生“学无所用”、浪费教师资源与消磨大学生就业热情等;同时学科结构也决定了教室面积分配的比例。学科结构的合理与确定可以间接的优化教室指标实施的准确性,08对此有所改善。

2.师生学习、生活条件优化

92指标中各类学校办学规模的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总指标的上限对应在08指标中都有所提升,可见08指标考虑到提高学生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性。其中,主要体现的指标有图书馆指标、食堂指标、宿舍指标、风雨操场指标。图书馆方面增加了学科规模的级别(见表2),促进图书馆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食堂方面不仅增加了办学规模,同时也提高了生均面积,为学生饮食与就餐提供更好的条件;学生宿舍方面大幅度提高生均宿舍面积,宿舍配套设施也优化更新;风雨操场方面取消了原有的面积指标上限,同时提高各级指标,以便于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与解决大城市剧增的室内活动需求。08指标同样提高了教师的办公、活动面积指标:对于教师办公室的生均面积有所提高;师生活动用房是从92指标中附属用房一类分离出来。

科别 500 1000 2000 3000 5000 8000 10000 15000 研究生补助指标

92指标 理、工、农、林、医、体育各科 2.91 2.45 2.07 1.82 1.54 0.5

文、法、财经、艺术各科 2.95 2.64 2.25 1.99 1.77 0.55

08指标 理、工、农(林)、医、体 2.44 1.99 1.81 1.63 1.48 1.42 1.34 0.5

文、法、经济、外语 2.65 2.21 2.02 1.83 1.68 1.62 1.54 0.5

艺术 2.98 2.5 2.29 2.1 2 0.5

表二:92指标与08指标数据对比

3.节约资源的做法

与92指标的规模范围相比,08指标中规模范围覆盖几乎所有现有高校办学规模,更为精确控制不同规模下学校校舍面积的指标,避免了旧版指标中低规模的指标过高造成的面积计算不合理与教育资源浪费。校舍总生均面积有了上限要求,意在控制估算面积过多,导致浪费教育资源。教室方面调整了学科发展过程中所需合理生均面积,随着对于教室使用效率要求的提高,大部分学科教室生均面略有下降。总体看,虽然总面积指标上调,但是各项指标是根据所需按比例调整。

4.研、博指标重视

硕、博指标在08指标中的调整与提高,体现了国家逐步开始重视硕博教育。相关的研究类房间面积指标普遍上调,其中实验室的指标无论从学科分类上还是硕博指标补助上都有较为明显的調整。

(一) 08指标调整的合理性与不足

1. 08指标的合理性

08指标根据今年高校发展具体情况,优化了高等院校建设面积指标,提高了高校用房使用效率,具有更为有效的指导作用。新版指标在校园规模提升、学科改革,打造集约式校园,提高生活学习水平及研究类使用条件这几个方面做了充足考虑,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指标的时效性仍然是个问题,任何指标都不能永久作为参考的指南,需要周期性进行更新。

2. 08指标的不足

办学规模范围需要根据全国高校规模发展进行调整。从13年教育年鉴来看全国办学规模的比例,对于30000人以上办学规模学校的数量增长,需要增加指标的办学规模参考范围,合理的覆盖到所有高校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源合理利用。与此同时,办学规模应该合理控制,如美国出现巨型学校,也存在几百人的学校,都是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发展而来,而国内随意开设新兴专业、扩大教学规模,达到吸引生源、增加办学规模、扩大教学用地的目的,其实也是一种对教育资源的浪费,需要遏制教学规模盲目扩张。

学术层面已开始参考国外优良的结构比例,向研究类教育培养发展。硕博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认知,其指标条件也有所提高。但是硕博教育的普及程度与美国相比,仍然需要推动与发展。

高等院校建设面积指标的参考取值主要是校舍用房为四到六层为主,建筑密度也以20%为宜。但是中国各个地区经纬跨度大、城市发展程度不同,统一标准考虑存在不合理性。往往教育的建设的建筑容积率与建筑密度应受到当地情况而定,例如香港地区高校建筑密度普遍超过内地高校建筑密度,大型城市也在繁华地段提高了高校建筑容积率的要求。总之,建筑密度与容积率的考虑,应该在高等院校建设面积指标里有所体现。

08指标并未普及,或者硬性规定使用,主要作为征地参考,并没有体现本身的研究价值。一方面,由于研究方法不够完善,还存在争议;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高校管理层不愿意放弃原有部分指标偏大的优势。

三、建议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为中国高等院校建设面积指标调整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指标周期性进行研究与整理,并发布有效、硬性参考文件,增强指标的时效性。

(2)调整需以高校办学规模范围覆盖力以及学科比例的变更为前提。

(3)优化生活与学习环境质量的同时,需要提高建设研究类教育的面积指标,考虑留学生在校的生活条件。

(4)借鉴国内外学校标准规范,研究各类功能下的标准用房,并且提高用房有效使用时间,达到提高用房使用效率。

(5)研究分析不同地区与高校建筑密度、容积率的关系,提高地域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于家兴(1987.05-),男,山东威海人,建筑学硕士,北京建筑大学。研究方向:文教建筑。

单位:北京建筑大学

猜你喜欢
用房校舍规模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罗平县开展民办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鉴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工程项目
高校公共用房管理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