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

2015-10-21 17:12蒋旭燕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蒋旭燕

摘要: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设置后浇带是为了避免因为温度或者是收缩应力作用等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对裂缝问题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有效的解决因为沉降、温度、材料性能变化等方面引起的裂缝问题,有效的提高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进一步改善建筑施工技术,提升建筑项目的施工效益水平。本文对建筑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

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建筑的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还能使建筑更加的美观。结构的收缩应力对建筑有着更很大的危害,而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使这个危害降到最低。在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设置合理的后浇带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后浇带的施工技术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利用。

一、建筑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分析

建筑项目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结构,在建筑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因为沉降不同而造成建筑结构的裂缝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降低因为沉降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就必须要利用后浇带完成施工建设过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发挥后浇带作用,将建筑结构分为两个部分,等到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对于沉降量较大的施工项目,可以通过对沉降位置进行很好的混凝土浇筑处理,从而将其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在对后浇带浇筑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不同受力情况的问题,对其不同受力情况进行有效的计算和确定后,需要对由于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内力进行很好的考虑,比如通过压力差和高度差的调整,从而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二、如何设置后浇带

1、合理设置后浇带间距

进行后浇带的施工时,如果图纸没有留设,就必须根据图纸设置进行作业。根据具体的情况,不一定根据图纸的构件间距来进行留设,矩形建筑物的后浇带间距最大为40 厘米,最小为30 厘米,但需要根据不同的季節平均温度来设置。

2、 合理设置后浇带宽度

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把结构的整体切割成互不相干的若干板块,时刻保证结构完整,尤其是楼板或者基础,受力作用处的钢筋通常不允许被切割断开,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完整的结构,而且还可以保证施工的安全。在确实有很大的后浇带跨度的情况下,就要对受力钢筋进行一定的切割,保证后浇带完成浇筑后,进行对钢筋的焊接连接,以避免楼板因为两端过大的受力而造成的下垂变形。要求后浇带宽度最大为10米,最小为7 米。

3、 后浇带的位置选择

一般选在混凝土构件中最小受力处进行后浇带,不在剪力墙中部设置后浇带。而且梁、板反弯的附近也是后浇带的最佳位置。

4、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选择

后浇带与混凝土结构通常要保证它们的断面一致性,避免浇筑后直缝的出现,以免因为受力的集中而引起机构变形。

三、 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技术

1、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材料

在建筑中,需要根据建筑结构的特性等对筑后浇带的材料进行选择,主要的混凝土材料应该不具备收缩效应,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制时,一些添加剂,例如掺和剂、减水剂等也需要进行适量的添加,从而使混凝土的配合比得到保证。除此之外,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施工必须按照施工方案严格的进行,使模板的侧向压力能够被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工程的要求。在垂直后浇带进行浇筑的时候,还必须要注意模板钢丝网不能被损坏,同时还应该对混凝土的振捣环节进行监控,对混凝土模板以及振捣工具的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出现混凝土流失的现象。

2、 后浇带的合理设置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也需要根据施工中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在施工的过程中,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必须要与混凝土结构的断面形式保持一致。断面形式在一般情况下存在平直缝、V 形缝、阶梯缝还有企口缝这四种。断面的形式可以依据墙和模板的厚度进行确定,一般超过60cm适宜用企口缝,阶梯缝适用于厚度在30 - 60cm 之间的,而当厚度小于30cm,宜用平直缝,但是由于它的承载能力较弱,在后浇带浇筑施工中很少使用平直缝。在施工中,对实际的浇筑位置也要进行确定,分析混凝土构件的受力,选取的浇筑位置一般都是受力最小的混凝土构件,但是在实际工程中,最佳的浇筑位置一般是建筑的梁、板的反弯点,后浇带不能设置在剪力墙中间区域内。对后浇带之间的距离也要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没有后浇带位置的施工图纸,要根据相应的规范进行现场设置。对于矩形的建筑而言,后浇带距离在30cm 到40cm 之间,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一些其他的外界因素也会对后浇带的最小距离产生影响。

3、严格控制后浇带的浇筑时间、温度

进行后浇带的浇筑时,它的时间长短会因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后浇收缩带的浇筑作业要在两个月之后才能进行; 对于后浇沉降带,还必须对施工工序、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考虑施工的具体情况可以提前进行; 对于后浇温度带,它的时间大约为60 多天的时候能够开始进行的浇筑作业。除此之外,后浇带的浇筑时间也会受到天气、材料等因素的限制,提前或者延后都需要在图纸上详细的标明。新旧混凝土的裂缝在浇筑过程中尽量要防止出现,这时就需要对浇筑温度进行准确的把握,根据研究得出,后浇带浇筑最适宜的温度为100℃。在后浇带浇筑作业完成两天之后,选取合适的时间进行处理,避免出现新旧混凝土裂缝。

4、后浇带的控制要点及配筋设置

为了使后浇带的浇筑质量得到提高,对后浇带内存有的污水、杂质等,要在开始进行浇筑前对其彻底的清除,与此同时,也要使后浇带的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模板在浇筑的时候也要对其强度进行控制,安装模板的时候必须按照所给的图纸进行操作。为了防止后浇带内的外露钢筋被污染物腐蚀,需要在清理工作完成之后对其密封处理。在建筑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时,可能会对连接建筑结构的钢筋进行切割,各结构之间的联系是保证结构质量的基础,所以钢筋切割不能对所有的结构进行操作,例如基础或者楼板的钢筋,建筑的整体荷载都承受在它的钢筋上,钢筋必须连续。但是对于必须切割的受力钢筋,在浇筑之前,需要焊接进行处理过的钢筋,确保结构的强度能够满足要求,避免建筑结构产生变形。

四、结束语

总之,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在建筑结构的施工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建筑的施工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还能使建筑更加的美观。结构的收缩应力对建筑有着更很大的危害,而后浇带施工技术可以使这个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骏, 高艳超. 浅析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 年23 期

[2] 萧蕤. 人防工程温度后浇带间距设计与计算[J]. 生命与灾害 2010 年S1 期

[3] 所向宽. 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设计和施工浅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1 年11 期

[4]陈平.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中外建筑,2012,7( 4) : 54 - 55.

猜你喜欢
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土建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及应用探析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基于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