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技术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

2015-10-21 17:12杨旭辉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桩基础技术土建施工建筑工程

杨旭辉

【摘要】文章首先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常用的桩基础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建筑土建施工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桩基础技术;建筑工程;土建施工

1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常用的桩基础技术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常用的桩基础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人工挖孔桩、预制桩、钻孔灌注桩。

1.1人工挖孔桩

人工挖孔桩是依靠人力完成的桩基础技术,具备成本合理、质量可靠、制作工艺简单的特点,可减少对施工现场和工程所在地周围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由于人工挖孔桩机械化程度低、施工进度缓慢,所以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应用逐渐减少。

1.2预制桩

预制桩技术常见的施工方法为通过锤击或通过振动的方式使预制桩下沉。在实际施工中,应当准确确定桩顶部的高度和方向,一旦顶部出现偏斜,就会严重影响底部方向,所以在打入管桩之前必须控制好桩顶方向。同时,预制桩施工技术必须连续作业,作业期间不能出现脱节问题,以避免管桩发生质量问题。此外,预制桩技术普遍存在振幅相对偏大、对周边土壤挤凸严重等问题,为了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减少这些不利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而为所有管桩留置科学间距就是有效措施之一。

1.3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是指在桩孔内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桩,该技术主要依靠机械设备完成施工。相比较打入桩而言,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明显不同,它是先成孔后成桩,并要控制好桩距,避免出现缩径和坍孔问题。由于钻孔灌注桩技术具备施工噪声小、施工振动小、施工进度快、适用各种地基等优势,所以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中。

在上述三种桩基础技术中,钻孔灌注桩的应用优势最为明显,故此,本文重点对钻孔桩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2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

2.1前期准备工作

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时,应当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此来确保整个施工过程能够顺利进行,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2.1.1组织技术人员对施工图进行学习,并做好图纸会审,及时发现图纸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加以改进。同时要编制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

2.1.2对工程中使用的主要原材料的供应商资质进行考察、确认,并充分结合工程设计要求,对主要原材料进行采购,如钢筋、混凝土等等,同时,要严把材料进场质量关,避免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

2.1.3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机械设备,如钻进、吊车、挖掘机等等,并对选用的设备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查,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

2.2施工技术要点

2.2.1场地整平。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进行施工前,应当先对场地进行整平处理,并将场地上的杂物清除干净,同时对场地进行夯实,以此来确保场地的密实度与平整度满足桩基施工的要求。

2.2.2桩位测放。测放人员应当根据桩基的平面图和坐标点,借助经纬仪等设备对桩位及控制点进行测放,最大允许偏差不得超过10mm。同时,对地面高程进行测定时,应当确定出成桩的深度和桩顶标高。

2.2.3护筒埋设。在对护筒进行埋设前,应当先采用厚度为3-5mm的钢板制作成护筒,为避免因刚度不足导致护筒变形的情况发生,可分别在护筒的上中下三个位置处加劲肋。在埋设护筒的过程中,除了要确保轴线与桩位中心间的对称性之外,还应当确保护筒底部与孔内土体的接触紧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护筒的顶面应当高出地面30cm左右,其倾斜度应当控制在1%以内。

2.2.4钻进。当护筒埋设完毕且质量合格后,可在预先设计的孔位上垂直安方钻机,并以经纬仪和线锥对钻进进行双向控制,对中的最大误差不得超过5cm,随后可以用枕木将钻机底部垫牢,若是钻机出现位移或是倾斜等情况,应当及时扶正,以免引起钻孔偏斜,影响成桩质量。钻孔过程中,钻进的速度应当由慢到快,钻孔的力度则应当从小到大,同时可采用冲洗液进行系统循环,并以正循环的方式进行钻孔。为了避免土体形成浆液的情况发生,可在钻孔前注入适量的清水,这样不但有利于孔口比重的控制,而且还能提高孔壁的稳定性。

2.2.5混凝土拌制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经常会在施工现场拌制混凝土,为此必須加强混凝土拌制质量控制,从而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①控制好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在同一场地进行砂石取样,将其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根据混凝土强度表和施工坍落度进行适配混凝土配合比。

②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进行常规检查和安定性复试。当水泥出厂时间超过90d或对水泥质量存在怀疑时,必须对水泥进行复查和试验,若试验结果不合格,则必须停止使用。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一般要求在3%以内,并使用粒径为2-4mm的石子,用饮用水拌制混凝土。

③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配制混凝土材料,控制好各类材料的重量误差,即水泥和外加剂的重量误差范围为±2%,粗细骨料的重量误差范围为±3%。

④控制好从混凝土材料装进搅拌桶开始搅拌到开始卸料的时间,对于低标号的混凝土而言,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时间不到超过1.5min,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不得超过1min;对于C30以上的高标号混凝土而言,自落式搅拌机和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时间均不得超过2min,如果在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则需要将搅拌时间延长1.5倍,以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2.2.6钢筋笼制作与安装。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制作钢筋笼,控制好钢筋笼焊接质量、调直度、除锈效果和耐弯折度。选用整根钢筋作为主筋,控制好主筋末端的焊接质量,将钢筋笼直径、顺直、间距的施工误差控制在20mm内,不允许出现弯曲现象;在钢筋笼安装前,使用探孔器探测钻孔洞,按照钻孔洞直径确定探孔器直径,用以监测孔壁是否有障碍物、杂物或坍塌等问题。如果发现障碍物,可采取正反旋转、轻轻下落等方式使其自然下垂。若下垂受阻,则必须停止施工,查明原因。在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之前,不允许强行安装,更不允许采用高起猛击的方式撞击障碍物,避免由此引发塌孔问题。

2.2.7混凝土灌注。在对混凝土进行灌注的过程中,为保证灌注质量,可在初灌前采用球胆止水。首批混凝土的配置应当足量,灌注时间可按照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进行确定,灌注时不得将管道拔离混凝土面。若是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必须在灌注前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严格检查,并在灌注时控制好时间间隔和速度。

结论:

总而言之,桩基础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为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选择最为合理的桩基础技术,同时,还应当控制好桩基施工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桩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也才能保证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本文重点对桩基础技术中的钻孔灌注桩进行了论述,与其它的桩基础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只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便可以保证桩基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波.超高层建筑土建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J].黑龙江科学.2014(10).

[2]马伟.高层建筑中土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门窗.2014(7).

[3]余宏.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风.2011(11).

[4]金丽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与桩基础施工技术探讨[J].民营科技.2014(3).

[5]曾庆巍.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4(2).

猜你喜欢
桩基础技术土建施工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及应用探析
建筑项目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分析
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
刍议土建施工中的高支模施工技术
浅谈工业厂房土建施工的施工工艺
关注建筑工程领域内的土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