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地压矿井大断面煤巷支护技术研究

2015-10-21 17:12白杨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锚杆支护冲击地压

【摘要】通过提高锚杆强度、刚度和预应力,增加锚杆配套构件,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形变,降低冲击地压影响,解决冲击地压大断面煤巷支护问题,为类似条件下的巷道支护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冲击地压;大断面;锚杆支护;支护泄压结合

引 言

随着煤炭连续的开采,浅、表部煤炭资源越来越少,目前己转向深部煤层的开采,高地应力巷道支护问题便越来越突出,如冲击地压、围岩大变形、强烈底臌等浅部巷道没有的支护问题。孟村煤矿煤层埋藏深,煤层厚,地质构造较多,随着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的不断延伸,冲击地压灾害日益显现,选取合理的支护参数和防冲措施对工作面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1、工程概况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设计层位在煤层中部,顶板为砂岩,底板为铝质泥岩,巷道规格为掘宽5.64m,掘高4.57m,掘进断面积达22.4m2,属于典型的深部大断面巷道。原支护形式为:锚杆规格采用φ20×2800mm,锚杆托盘为150×150×8mm;锚索采用φ21.6×8800mm的钢绞线,间排距2.1m×2.1m,布置形式为“四四”型,锚索托盘规格为:100×100×10mm、200×200×10mm、300×300×10mmQ235组合托盘。

该巷道在掘进过程中,动力显现频次、强度与日俱增,主要表现为煤炮频繁、声响巨大,伴随围岩震动,造成掘进工作面煤壁片帮,顶板抽冒,巷道成形差,支护施工困难,施工安全存在风险。

2、巷道稳定控制方法

2.1 掘进支护

在冲击地压矿井的支护设计中,要坚持一次支护的原则。特别是锚杆支护,应尽量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避免二次或多次支护。一方面,这是矿井实现高效、安全生产的要求,为采矿服务的巷道和硐室等工程,需要保持长期稳定,不能经常维修;另一方面,这是锚杆支护本身的作用原理决定的。巷道围岩一旦揭露立即进行锚杆支护效果最佳,而在已发生离层、破坏的围岩中安装锚杆,支护效果会受到显著影响。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为矩形断面,采用锚网索喷联合支护。锚杆采用20#左旋无纵筋400号螺纹钢筋,L=2500mm,杆尾螺纹为M22,螺纹长度150mm,配高强度螺母,矩形布置,间排距700mm;锚杆托盘采用拱型高强度托盘,钢号Q235,规格为150×150×10mm,拱高不低于34mm,配调心球垫和减阻尼龙垫圈;锚杆护板采用W型钢护板,厚度5mm,宽280mm,长度450mm。網片采用6.5mm钢筋编织的钢筋网护顶,网孔规格100×100mm,网片规格1500×900mm,网间搭接100mm,要求双边孔孔相联,绑丝扭结不少于3圈。

锚索采用L=21.8mm,119股高强度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长度7100mm,顶部每排三根布置,排距1400mm ,帮部每排一根布置,排距1400mm,距巷道底板1200mm,锚索安装在两排锚杆间顶板中部。锚索托板采用300mm×300mm×14mm高强度拱形可调心托板及配套锁具,锚索托板高度不低于60mm,厚度不小于14mm。

锚杆预紧扭矩:利用扭矩倍增器(放大倍数5倍)或风动冲击扳手拧紧螺母,预紧扭矩不低于400N.m。锚索预紧力:锚索锁紧预紧力要达到200~250kN。

巷道支护断面如图1所示。

选择该支护参数主要有以下原因:

(1) “三高一低”。即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与低支护密度原则。在提高锚杆强度(如加大锚杆直径或提高杆体材料的强度)、刚度(提高锚杆预应力、全长锚固),保证支护系统可靠性的条件下,降低支护密度,减少单位面积上锚杆数量,提高掘进速度。

(2) 高预应力和预应力扩散。预应力是锚杆支护中的关键因素,是区别锚杆支护是被动支护还是主动支护的参数,只有高预应力的锚杆支护才是真正的主动支护。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给锚杆施加较大的预应力;另一方面,通过托板、钢带等构件实现锚杆预应力的扩散,扩大预应力的作用范围,提高锚固体的整体刚度与完整性。

(3) 相互匹配。锚杆各构件,包括托板、螺母、钢带等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锚杆与锚索的参数与力学性能应相互匹配,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锚杆支护的整体支护作用。

2.2 巷道卸压

根据 “预测预报、逢掘必卸、不卸不掘、强支强卸”的冲击地压防治原则,在掘进时采用大孔径卸压方案。

(1)掘进迎头大直径钻孔卸压:采用“三花”型布置,下部两孔距离巷帮各1.4m,上部孔距离底板1.8-2.2m。掘进工作面距卸压孔终孔位置15m时,施工下一轮迎头卸压孔,始终保持掘进前方不小于15m处于有效卸压范围。

(2)帮、底部大直径钻孔卸压:帮部卸压孔垂直于巷帮单排布置,钻孔直径113mm,孔间距1.4m,钻孔长度14m,距底板1.2-1.5m,封孔长度3m,卸压孔滞后迎头不得超过40m。3、底板大直径钻孔卸压:底板卸压孔倾角60°,钻孔直径113mm,孔间距1.4m,根据底煤实际情况,巷道底煤厚度超过10m(含10m)的区域,钻孔长10m;底煤厚度小于10m的区域,钻孔施工至距离煤层底板2m为止,卸压孔滞后迎头不超过40m。

3、巷道支护效果分析

对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进行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及冲击地压显现次数监测(如图2),支护方式调整后巷道变形量较原支护形式有所减少,冲击地压显现造成的影响也有所降低。虽然巷道局部出现顶板破碎,帮部垮落等显现,但是经过局部加强支护,巷道变形能够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结 语

该支护方法改变了煤矿员工在巷道支护方面一味提高支护强度、刚度的传统思想,开辟出“回归锚杆支护,支护和泄压相结合”的巷道支护思想,为孟村矿井的巷道安全掘进给出了具体施工参数,为施工提供了设计依据,降低了冲击地压影响,减少了巷道变形,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1]丁培盛,张风,杨志永.深井巷道防治冲击地压支护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煤炭科技, 2012年,第4期.

[2] 孙忠辉.冲击地压矿井煤巷锚杆支护研究[J].建井技术,2000年,第21卷.

[3]刘文斌,肖恩超.锚网索棚喷碹联合支护防治巷道冲击地压[J].江西煤炭科技 2012年,第2期.

[4]徐永忻.《采矿学》.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白杨(1987-),男,陕西商南人,2010年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陕西彬长孟村矿业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

猜你喜欢
锚杆支护冲击地压
浅谈冲击地压工作面危险性的评价方法
冲击地压工作面钻屑法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爆破卸压技术在冲击地压防治方面的应用
张家湾煤矿开切眼锚杆支护参数确定的数值模拟
隧洞围岩锚杆支护模拟方法对比分析
基于流形学习理论的冲击地压微震前兆辨识方法
试析煤矿锚杆支护技术现状与发展
煤矿巷道锚杆支护应用实例
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围岩活动规律与支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