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探究

2015-10-21 17:20杨霜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分组合作有效性

杨霜

摘 要:分析课堂分组合作常见问题,提出发挥教师地位和作用,改进分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分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办法。

关键词:分组合作;有效性;教师地位;教师作用

教改多年,分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之一,成为新课堂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但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

一、分组合作课堂中常见的问题归纳

1.有分组的形式,无凝聚的团队

这是最为普遍的问题。教师往往一开始扔出一个题目,然后把学生随意分组(有时连组长都不指定),让学生自学讨论。课堂观察发现,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分组内涵的情况不在少数。虽有小组学习的形式,却无情感和态度上的合作。

2.小组成员的组成随意、不规范

教师对学生的分组缺乏合理依据和规范,常规课多数是按当前座位就近分组;公开课时虽有提前分组,但也并不严格,往往是按成绩高低搭配组合分组,分组总体显得比较随意。

3.分组之后的课堂,教师角色缺失

分组之后,一旦让学生开始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室内巡视,偶尔会参与某些小组的讨论。但是,对于更多的小组而言,教师的角色等同于缺失。

4.分组讨论的问题设置不合理

(1)讨论的问题设置过多,导致主题不明,讨论不集中、效果差。(2)设置的议题过于浅显或者难度过大,导致学生难以开展讨论。(3)教师设问的方式不对,导致学生理解有偏差,讨论偏离教师原有的设计意图。

5.教师对课堂评价不力,引导不足

主要表现在小组分享阶段,教师缺乏反馈,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检测、质疑与提升,当发现小组学习成果不佳时,教师的引导不足。分析原因,不少教师反映,由于顾及小组讨论的完整性,不便在讨论过程中插入评价,造成一堂课下来,评价相对滞后,激励作用不明显。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与教师地位不明、作用不清有关

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均与教师有关。由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关系,以及教师组织引导能力、调节课堂能力的差异,特别是分组任务的设置不当等,使分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分组合作的课堂上,人们重点聚焦于学生表现,这没有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是,由此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显然也是不恰当的。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分组合作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教师具有举重若轻、决定性的作用。分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有不少问题是由于教师组织管理不当埋下的隐患。教师应该如何促使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的分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充分发挥分组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分组合作的有效性,避免无效协作?

在大量听课评课与课堂实践操作的基础上,观察研究发现,教师如果能正确把握主导者的地位,在课堂分组实践中发挥以下作用,就能有效带动学生自主研习,提高分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地位与作用

1.明确主导地位,发挥主持导演作用

分组之前,组织分组,培养组长。在学期之初,就应该在本学科课堂内做分组安排,并把培养小组长作为开课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抓好。通过小组长明确课堂目标,带动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迅速、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分組之后,教师作为课堂的导演应该处在幕后,但“幕后”不等于“消失”,教师应像一个高明的导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应发挥导演“无处不在”又“处处不显”的作用。

2.明确教育者地位,发挥启发点拨作用

当学生的讨论陷入僵局、思路受阻的时候,教师及时地点拨启发,将推动学生顺利进行合作学习。因此,分组合作的课堂并不是交给学生就完了,相反,教师要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观察小组讨论状态,从中发现问题,及时提供帮助。这是由教育者的地位决定的。

3.明确协调者地位,发挥掌控课堂作用

教师对分组合作课堂的掌控取决于教师的协调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教师对课堂的管理能力。从课堂组成要素上看,是教师对学生、老师、教学环境三者关系的协调与掌控;从内容上看,是教师对小组关系、师生关系、学生与学材、教师与学材关系的调配与掌控。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几个关系处在不断的变动中。在知识点的起承转接之间、在教学环节的转换之间,在小组讨论过渡到小组分享之时、在小组分享过后、在需要教师小结点评之际,就是几个关系主次发生转换的时刻。教师协调得好,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向需要的方向转移,课堂就高效紧凑;反之,课堂拖沓冗长。

4.明确协作者地位,发挥促进学习作用

协作者,也可以说是合作者。在分组合作的课堂中,教师并不能游离在课堂之外。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参与,可以是组织引导,也可以是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实践表明,在学生面临讨论困境,小组不能得出统一结论的时候,教师采用协作者的姿态解决学生困境,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更能推进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当小组内部出现分歧的时候,分歧意见的双方征询老师裁判:“谁说的对?”这个时候,老师可以反问:“是什么原因让你这么想的?”也可以提出几种可能:“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演变呢?”“如果我在这一点上,不是这样处理,而是那样处理,又会怎么样呢?”如此,采用开放的态度与学生一起协作研究,仅为学生提供思路和可能,由学生自主发现,突破困境,从新的视角继续讨论。这样做,比起权威地告诉结论让学生来说,更能够发挥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5.明确引领者地位,发挥评价促进作用

在分组合作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分组合作学习应及时点评。特别是在小组分享的环节,学生的发现并不一定能触及要点和核心,每当这些时候,都需要教师果断介入、适当点拨、适时引导、启发疑问,推动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思考。评价用得好,可以提示学生思考漏洞,引导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学习进程。

总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也是教育者、引领者、协调者、协作者和组织者,是课堂教育的实施者,即使组织教学的手段、方法有转变,但教育者的身份角色是不变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合作的课堂是否有效,也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与引导。分组合作的课堂,必须明确教师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参考文献:

梁瑞涛.对体育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J].学周刊,2012(34).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分组合作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浅谈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
分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分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分组教学法在职校“网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