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类心理需求的居住空间设计研究

2015-10-21 17:12康婧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私密性归属感空间设计

康婧

摘要:良好的居住空间设计不仅能满足居住者的基本使用要求,而且能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心理需求,从而创造出满足不同居住人群心理需求的精神空间,以体现设计者进行居住空间设计的真正意义。本文首先从人类心理需求入手,针对人类心理需求的空间设计进行探讨,分析不同年龄人群对居住空间的需求,为创造更符合人类心理需求的居住空间提出建议。

关键字:心理学;心理需求;生活空间;不同年龄的心理分析;

1人类心理需求的概论分析

1.1美国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把需求分成: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的生理需求、生命中整个有机体所追求的不同层次的安全机制,人类对于个体不同方面的安全需求、人类对于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而衍生出的社交需求、人类在基于有稳定的社会地位的同时要求个人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的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自我实现需求五类[1]。

2基于人类心理需求的空間设计

2.1对于个人领域性的满足

领域感是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具有领域感的空间就是让人觉得有安全感的同时,不影响居民间的正常交往[2]。

领域感的形成和对于居住私密性的满足是居住空间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想要满足空间的私密性,领域感的形成是基础条件。依靠空间不同的分隔处理,就可创造出空间的领域感,在满足人们对室内空间私密性要求的同时满足其开放性。下面就通过几种不同的空间分隔角度形式加以诠释如何满足空间的领域感和私密性:

2.1.1. 绝对分隔

绝对分隔的使用可以使空间界限异常分明,分隔空间的实体墙面, 可以达到隔离视线、温湿度、声音的目的,墙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 具有很强的私密性[3]。

2.1.2. 相对分隔

相对分隔就是通过屏风, 隔断、较高的家具、不到顶的隔墙等,不完全将空间进行封闭, 让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空间界限不是十分明确。这种分隔形式无法形成绝对分隔那么强烈的领域感和私密性[4]。

2.1.3. 意象分隔

所谓的意象分隔就是象征性的分隔。主要是通过非实体的局部界面进行象征性的心理暗示, 形成一定的虚拟领域场所, 以实现视觉心理上的领域感。这里的非实体界面是以栏杆、罩、花格、构架、玻璃等通透的隔断,以及家具、绿化、水体、色彩、材质、光线、高差、音响、气味、悬垂物等因素组成。

室内空间设计的目的就是为方便人们实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心理需求,也为人们个性化生活中增添一抹亮色,生活的个性化与空间的领域感、私密性,实质性的相互“配套”。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室内空间, 很大一部分人对于心理上的所追求的领域感就是从空间设计中得到满足的。

2.2归属感的缔造

人们对于家的定义就是让人有归属感,然而不达标的空间设计往往就不能给人们塑造出自身对于空间需求的满足感和归属感。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不仅包括对于空间形体上的创新,也要追求空间内容上的丰富,同时加深文化与空间的结合,空间结构形体与自然的结合,居住者的需求与功能的结合,不仅仅只追求与平面、立面的规整,也要注意视觉,光与色彩的结合。虽然空间的局限性阻碍了空间立体效果的完美展现,但设计师们所拥有的跳跃性的思维,以及对于空间设计的理解与创造感的不同,在设计时不断创新的,最终得到的成果既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也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的心理与功能需求[6]。

21世纪的建筑里,空间设计追求对资源最大程度的利用,同时满足居住者的归属感。随着人们生活需求的提高,小户型家居空间的设计带给设计师很多困扰。最简单的来说,一个30平米的房间,作为一个单间来看,很舒适、宽敞。但是设计成一个具有完整功能分区的居住创所就有难度了。所以设计师在空间处理上首先考虑功能分区的实用性,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注意功能的兼容性,如用餐与休闲、学习功能的兼容,收纳与床等家具合二为一的处理方法等。通过以上空间处理手法,合理的布局,巧妙的设计,使小的居住空间不再凌乱,同样也让我们拥有一个温暖的心灵港湾。

3人性化居住空间设计的实例分析

3.1不同年龄层次的心理需求

3.1.1针对中青年人群心理的考虑

在对于中青年人群来说,自我意识逐渐稳固,他们勇于改革创新,表达自我个性,渴望摆脱成年人的约束,表现在居住上,愿意选择独立于父母以小家庭的方式居住,从而更好的实现自己个性化的居住理想。因此针对他们的需求更注重于领域性设计带给人他们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在套内空间中最需要考虑通过绝对分隔手法划分私密空间如卧室、卫生间和书房。

青年群体自我意识强,希望创造能代表自己特点的行为方式。而表现在居住需求上,希望在功能使用上能满足自己个性化想法,但又要考虑他们对空间的占有欲,不要过多的在他们居住的空间里放置小物件或进行太突兀的改造。根据不同个性青年人的偏好设置空间,例如设计中预留独立空间,或通过意象分隔、相对分隔等手法划分区域,为爱运动的年轻居住人群放置一些运动器械如可折叠乒乓球台、跑步机等。

3.1.2针对老年人群心里的考虑

多数老年人普遍存在孤独,担心受到社会的冷落,对前途干道来日不多,更关心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渴望相互交往获得平等参与社会的机会,在生活上喜欢安静,不希望寂寞,喜欢阳光,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慰藉[3]。因此在老年人居住空间设计中除了考虑生活上的无障碍外,还要考虑其心理上对亲情、娱乐、交往、学习、文化等需要。所以在空间设计时根据他们的个人兴趣,为老年人群开辟出一个专用的活动场所。

对于爱好绘画老年人需要一定的朝向、空间及设施,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的这种需要。通过领域性心理需求单独设计出来的这种空间可以具有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如读书、书法等空间需求。

老年人大多注重群体效应,喜欢和其他同龄人进行活动和沟通,桥牌、麻将、扑克、围棋等小型桌面娱乐,由于不拘泥场地很受老年人青睐。这些娱乐项目能够有效增加人际交往,对老年人的生活十分重要,老年人室内空间设计中通过建立属于他们的“娱乐圈”从而减少他们的孤独感,增加他们的归属感。空间设计时材质多以舒适、健康的木质为主。

结束语:

人们总是不断的追求更舒适、适宜的空间,某一个特定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之后, 就马上产生了新的需求。所以对于和人接触最为频繁的居住空间和源自于空间自身的领域设计来说,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人群对于空间设计的不同心理需求,进行综合塑造,从而形成最适合人们生活或者说是最符合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场所。这就需要设计师们在结合空间方位和空间范围的情况下,还要全方位去了解人们对空间设计的心理需求,两者相结合,逐层次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这不仅是每个设计师的目标也是居住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侯青.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宜居环境研究[J].艺术科技,2013,26(2):160-160.

[2] 陈慧.现代老年人居住空间行为需求研究【M】.天津大学,2005年6月.

[3] 魏伟.浅谈室内居住空间设计对人的感受[J].大舞台,2010,9(8):85.

猜你喜欢
私密性归属感空间设计
《室内空间设计》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SOHO模式下的现代办公空间设计—婚庆展示区效果图》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高娜作品——合一园艺空间设计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办公展示两不误的书桌
学校教育空间的公共性与私密性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刘鑫、叶满波、刘颖空间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