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住小区雨水提升系统的设计要点及探讨

2015-10-21 17:12沈丽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沈丽

摘 要:居住小区一般自行车坡道入口、室外下沉广场、汽车坡道入口等需要设置雨水提升排放系统。某些小区由于市政管网高度高于基地雨水排出管,也需要设置雨水泵站。雨水提升系统包括雨水的收集、雨水集水池、水泵装置和排出管道等。

关键词 集水坑 排污泵 雨水提升泵站

工程概况 苏州市某小区占地面积约1599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37073.39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为127001.63平方米,由11层、18层、33层的住宅和配套物业、商业、幼儿园组成。

规范依据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9.5条,雨水排水管道的排水设计重现期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程度﹑汇水区域性质﹑地形特点﹑气象特征等因素确定,各种汇水区域的设计重现期不宜小于表 4.9.5 的规定值。

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第4.9.36B条,雨水集水池和排水泵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排水泵的流量应按排入集水池的设计雨水量确定 ;

2 排水泵不应少于 2 台,不宜大于 8 台,紧急情况下可同时使用 ;

3 雨水排水泵应有不间断的动力供应 ;

4 下沉式广场地面排水集水池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最大一台排水泵 30 s 的出水量 ;

5 地下车库出入口的明沟排水集水池的有效容积,不應小于最大一台排水泵 5min 的出水量 。

一、自行车坡道入口

二、汽车坡道入口

由于目前业主为节省投资,减少开挖量,常常压缩集水坑参数,认为仅仅把水泵放置在集水坑即可,因此最后一步核算其有容积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相当重要,且在实际使用中,集水坑过小会导致水泵启动次数频繁,影响电机寿命。如果能够保守一些,建议集水坑做2.0mx2.0mx1.5m(净尺寸)的集水坑,中间做格栅,可以拦截部分杂物,以免堵塞泵腔,以延长水泵寿命。

三、小区雨水泵站

苏州市某小区由于西侧市政道路雨水管绝对标高高于小区雨水排出管标高,导致雨水无法排出,因此雨水管转向排至南侧河道,其占地面积月50000㎡,重现期按2年计算,其计算过程不再赘述,最终得其排水量为600.5L/s。现排水泵参数为:Q=1200 ,H=20,N=110KW,二用一备,见表3。

设置一个6.6m×3.0m×5.0m(H)的集水坑,如图2、图3及表3:第一台水泵启泵水位(同时也是第二台水泵停泵水位)为FL+3.7(m),第二台水泵启泵水位为FL+4.2(m),第一台泵停泵水位为FL+1.7(m),所以集水坑的有效容积89.1 ,水泵30s的排水量为20。89.1 远远大于20,满足要求。如果仅仅是满足20m3的有效容积,这三台水泵基本无法安装进去,所以在大排量排污泵的集水坑设计中首先应考虑的是水泵的尺寸。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透水地面面积增加,使得雨水径流量增大。而利用管道本身的空隙容量调节最大流量是有限的。如果在雨水管道上设置较大容积的调节池,暂存雨水径流的洪峰流量,待洪峰径流量下降至设计排泄流量后,在将储存在池内的水逐渐排出。调节池调蓄削减了洪峰径流量,可较大地降低下游雨水管干管的断面尺寸,如果调节池后设有泵站,则可减少装机容量。这些都可以使工程造价低很多,这在经济方面无疑是有很大意义的。关于雨水调节池设置的位置,如天然洼地等,其位置取决于自然条件。若考虑人工修建地下调节池,则要选择合理的位置,一般可在雨水干管下游的适当位置设置;同时,雨水调蓄池的建设建议与雨水利用设施、景观水池、绿化和雨水泵站统筹考虑;另外也可以考虑建造下凹式绿地,设置植草沟、渗透池等,人行道、停车场、广场和小区道路可采用透水路面,促进雨水下渗。但是对于本项目,业主为了节省投资及运营成本,决定不采用以上措施。

结语:小区内雨水提升系统形式较多,集水坑的设计不仅仅考虑排污泵的参数规定时间段内的排量,同时也要考虑水泵的体积。建议常启动的集水坑相对大一些,之前某小区正在施工中,其采光井处集水坑容积小,每次下雨水泵都要高频率启动,导致一定数量的排污泵产生故障。在建筑给排水设计当中,除了要满足规范,同时要通过人文方式去考虑整个项目长期的运行状况。

参考文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编

3.《排水工程》(第四版)孙慧修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