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东新城给排水配套工程设计

2015-10-21 17:12路涛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设计

路涛

摘要:港东新城的现状,本文简要介绍了给排水配套工程方案阶段的设计情况。

关键词:港东新城 给排水配套工程 设计

1 序言

天津市大港区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天津市乃至全国重要的石油和石化基地。“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为大港区的高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经过十几年的建设,现有城区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的服务石化基地,大港城区急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因此,承接国家级大石化基地建设之利,顺应天津城市总体发展需求,“港东新城”-大港区东部新区,提到了规划建设的日程上。

港东新城项目位于津歧路以东,板桥河以西,李港铁路以南,上高路以北,规划总用地868公顷,其中居住用地334.33公顷,公共设施用地110.98公顷,规划居住人口11.45万人,规划户数为3.6万户。

在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所完成的“天津市大港区东部开发项目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之上,我院承担起港东新城配套工程方案阶段的设计工作,本次设计我负责给排水专业。

2给水工程设计

2.1 给水工程现状

目前,大港区主要采用水厂供给和地下水补充的分质供水形式。港东新城现状为荒地、水塘,没有任何基础配套设施,所有配套项目均需要新建。

港东新城供水水源为大港水厂,目前大港水厂的供水能力为1.0万吨/天,水源为滦河水,这部分水主要作为生活饮用用。生活杂用水及绿化,道路浇洒等均采用地下水。

2.2 给水量预测

规划用水主要有工业用水、生活用水、道路,绿化用水、消防用水、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

給水量预测的方法主要有⑴按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推算;⑵按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推算;⑶按大港城区目前用水情况调查的基础上预测。

按不同预测方法进行给水量预测,水量相差较大,应对照比较,综合分析。按照大港区现行的水源状况及国家对水资源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考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大港区人均生活用水量应该处于一个长期缓慢增长的过程。确定大港区到2020年的综合用水指标为285 L/人.天,并以此预测规划区内的用水量为3.26万吨/天。

2.3给水系统规划

按照大港区的用水现状,由现状津歧公路引一根DN500给水管到规划区内,保障日供水量约1.1万吨,另一路从大港水厂引一根DN600给水管,经上高公路至规划区,保障日供水约1.5万吨。两水源管在规划区内成环,满足区内供水的需要。

规划区内给水管网呈环状,供水主干管设置在南北和东西走向的大街上。考虑到消防和今后建设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规划区内给水规划最小管径为DN200,本次规划确定规划最低水压为0.24MPa。

3 排水工程设计

3.1 污水工程设计

3.1.1 规划区排水工程现状

目前,港东新城规划区内仅有的厂矿、企业排水为合流制,无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外排。

3.1.2 污水量预测

按照用地性质,预测对应的污水量。由于绿化,道路浇洒等用水量不进入污水体系中,由此本次规划过程中不予考虑。

3.1.3 污水系统规划

本次污水规划,在规划区内东北部有规划的污水处理厂,本次规划污水均流入该污水处理厂中。

污水分南北两个区域。两区大致以中心岛以北水体为界,南区收水面积为4.2km2,流量为 1.0万吨/天; 北区收水面积为4.5km2,流量为 1.1万吨/天。

本次规划,考虑到开发先后顺序及污水处理厂位置及场地标高等因素,污水管道总体走向是自南流向北,最终汇入污水处理厂中。污水主干管敷设在十四经路上,南区污水经泵站提升后,与北区污水回合,并通过十四经路污水主管一并最终排至污水处理厂中。

结合大港区排水习惯,控制污水管道起点管道埋深为2.0米,控制污水管道的最大埋设深度为7.8米。

规划区内设污水提升泵站一座,规模为1万吨/天,泵站占地0.16公顷,泵站位于四经路与十纬路交口。

在规划区域北侧设污水处理厂,考虑本区的污水处理规模为2.1万吨/天。

3.2 雨水工程规划

3.2.1本次雨水径流系数,按各种地块的用地性质,综合考虑,一般取值范围为0.45~0.55。

3.2.2 雨水系统规划

本次雨水分为三个区。部区服务面积为1.8平方公里,规划雨水流量为7.0M3/S,占地0.35公顷;中部区服务面积为3.6平方公里(含水体面积),规划雨水泵站流量为6.0 M3/S(考虑了水体的调蓄作用),泵站利用现状排涝泵站改造,以满足要求; 北部区服务面积为3.3平方公里, 规划雨水泵站流量为9.0 M3/S,泵站占地0.38公顷。

雨水管道总体走向是自西向东,排向相应泵站,雨水通过泵站提升,最终排向规划区外东侧排水河中。

雨水管道起点管道埋深为2.0米,控制管道的最大埋设深度为6.5米。

4 中水工程设计

面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能否解决天津市用水紧张状况,关系到千家万户日常生活和能否持续、跨越式的发展。大港要成为节水型城区,在淡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把污水再生处理后,作为第二水源,无疑是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有效措施。本次规划区内日平均污水量是2.1万m3/d。由此,充分利用这部分水源,补充给水量的不足,是十分重要的。

中水用在:冲厕、浇洒道路、绿化、建筑施工和冲洗汽车等,另外还用在工业和景观上。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基本上全部经深度处理后,达到杂用水标准后全部得到利用。中水设专门的中水管道供水。

中水的水质不应低于《天津泰达津联自来水公司企业标准》(Q/12KF4264-2002)—集中回用再生水水质标准。

结合本次规划区内的实际情况,本次规划考虑将本区产生的污水量按70%转化为中水,并为本规划区域利用,由此确定供本区中水量为1.47万吨/天。

由于大港污水含盐量高,本工艺深度处理工艺采用微滤膜处理净化工艺及RO反渗透脱盐工艺即(CMF+RO)双膜工艺。

4.1 中水管道系统规划

考虑本区中水应用量大,应用较为广泛,由此确定中水管网最不利点的压力为0.28MPa,以满足普通六层供水压力的需要。中水采用环状管网,考虑中水用水的不确定性,本次规划中水最小管径为DN100。

以上为港东新城给排水配套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GB50014-2006室外给排水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马燕.深圳市排水支管管网设计改造经验探讨.给水排水2011(2)

[3]李新建.历史性街区内直埋管道综合规划得时应性技术研究.给水排水2013(11)

猜你喜欢
设计
BUBA台灯设计
和小编一起设计邮票
The Spirit of Christmas教学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陈国兴设计作品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增温设计
大象无形 芬兰设计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