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应用研究

2015-10-21 18:07尹艳琼
南方农业·上旬 2015年10期

尹艳琼

摘 要 云南省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的应用对弘扬和传承彝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实地调查,归纳出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的种类有“壁画、雕塑、园亭园椅、葫芦造型、解说牌造型、园灯、健身器材、火塘”等。针对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应“适当增加应用范围,设计园林小品时注意突出彝族特色,加强保养及维护”的建议。

关键词 园林小品;彝族特色;云南省楚雄市

中图分类号:TU98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8-001-08

知网出版网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0.1186.S.20151110.1019.056.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10 10:19:00

云南省楚雄州是中国仅有的2个彝族自治州之一,三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神秘的彝族文化。彝族特色园林小品在楚雄市城区的应用,对丰富与提高环境空间的品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突出楚雄彝州彝族风情,有利于保持楚雄丰富多样的地域文化,同时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本文对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为传承和发扬彝族园林文化提供借鉴,也为将来发展滇中特色大城市园林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 园林小品概述

园林小品是指在园林中的一些体量相对小巧、功能明确简单、造型突出别致、富有意境情趣、选址自然恰当的精美构筑物,在园林中起到供休息、照明、展示、导游、装饰、美化环境、服务及管理等的作用[1-3]。园林小品内容极其丰富,从广义上,其范围包括园林的局部小景如水池喷泉、园桥铺地、假山置石、绿植花坛、园林建筑小品(主要指有休息和服务之用的亭、廊、花架、座椅桌凳、垃圾箱等,及建筑的配件如园门、园窗、墙垣等)、园灯、雕塑装饰等;狭义的园林小品,指园林中供休息、观赏、管理、服务等方便游人使用的小型设施,一般没有内部封闭空间[4]。

2 楚雄市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概述

彝族特色园林小品是指能够体现彝族的图腾崇拜、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彝族文化元素的体量小巧、造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园林小品[5]。

通过对楚雄市城区彝人古镇、博物馆、峨碌公园、太阳历公园、福塔公园、龙江公园、桃源湖的实地调查,分析得出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有如下几种。

2.1 壁画

壁画在传统园林里常常依托于景墙,往往一幅好的壁画让人流连往返。具有彝族特色的壁画主要体现了彝族崇拜的图腾和彝族的文化、信仰、婚葬习惯、节日等。彝族的壁画记录了彝族文化的点点滴滴,较好地展现了彝族先民的生活场景。

2.2 雕塑

雕塑是一种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造型艺术,雕塑小品能美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赋予园林鲜明生动的主题。具有彝族特色的雕塑在园林中主要体现在人物雕塑、浮雕和动物雕塑上。人物雕塑、浮雕主要是为了纪念彝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再现彝族的一些生活场景。动物雕塑主要有虎、龙鹰、黑蛇、水獭、鳄鱼、蟒蛇、穿山甲、麂子、岩羊、猿猴、黑豹、四脚蛇等。彝族对虎极其崇拜,认为自己是黑虎的后代,虎是彝族先民的图腾。龙鹰、黑蛇是彝族的英雄和保护神。黑虎、水獭、鳄鱼、蟒蛇、穿山甲、麂子、岩羊、猿猴、黑豹、四脚蛇等动物在彝族观念中具有生肖的含义,他们在彝族十月历中分别代表不同的月份[6]。

2.3 园亭、园椅

园亭园椅为高出地面、供人休息和眺望的人工建筑物,是园林中最普遍的设施之一,一般设置在游人需停留休息处以及有景可赏之处。如广场周边、林荫路旁、湖面沿岸、林荫之下、山腰休息台地等。具备楚雄彝族特色的园亭、园椅,可再现彝族的生活方式及生活习惯。

2.4 葫芦

在彝族民俗中,葫芦被作为多子多孙的母体以及祖先灵魂庇护之所而被倍加崇拜[7]。因为,就彝族来说,其魂归“壶天”则是把幻境改变成为具体化的实物祖灵葫芦。在彝族的观念中,宇宙是一个充满万物的圆形空间,而葫芦的绝妙之处也正在于形圆而虚中,按照彝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象征母体的葫芦,同时也是一个微缩的宇宙,进而成为灵魂的归所。园林中利用葫芦做装饰小品正是反映了彝族的这种崇拜。

2.5 解说牌

解说牌是园林小品中最为常见的小品,入口标志、欢迎标志、警告标志、限制标志、指示标志等,在入口处、交叉处、解说处等无处不见。解说牌是园林中极为活跃、引人注目的文化宣传设施,其类型包括展览栏、阅报栏、展示台、园林导游图、园林布局图、说明牌、布告板以及指路牌等各种形式。内容涉及国家基本法规的宣传教育、时事形势、科技普及、文艺体育、生活知识、娱乐活动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宣传,是园林中群众性的开放型宣传教育地,其内容广泛、形式活泼,群众易于接受,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具有彝族特色的解说牌,例如牛头、羊头标志解说牌能体现彝族对动物的崇拜。

2.6 园灯

园灯既有照明又有点缀装饰园林环境的功能,因此,既要保证晚间游览活动的照明需要,又要以其美观的造型装饰环境,为园林景色增添生气。绚丽明亮的灯,可使园林环境气氛更为热烈、生动、欣欣向荣、富有生机;而柔和的灯光又会使园林环境更加宁静、舒适、亲切宜人。因此,灯光将衬托各种园林气氛,使园林环境更加富有诗意。具有彝族特色的园灯不仅有以上功能,还能在其上面展示彝族特色文化。

2.7 健身器材

新建的公園往往留出一块空地,用来安置一些健身器材,供游人及附近的居民游乐、健身。具有彝族特色的健身器主要有跷跷板、秋千、刀杆、唐秋秋。这些健身器材展现出彝族先民的业余生活情景。

2.8 火塘

彝族是几个至今仍保留着火崇拜的少数民族之一,住屋中火塘是彝族家庭中的中心[7-8]。在古时火塘是取暖、照明、做饭、睡卧乃至进行人际交往、聚会议事、祭祀神灵的重要场所。现在园林中的彝族火塘主要为群众提供歌咏打跳的场所。

3 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应用现状

针对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的应用情况和分布,进行实地调查,得出如下的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应用概况。

3.1.1 壁画

楚雄博物馆和彝人古镇彝族特色壁画应用比较多。博物馆可以说是壁画的天堂,主要反映的是彝族对图腾的崇拜和一些节日的壁画(见图1)。彝人古镇横穿的火车轨道两侧的壁画格外显眼,主要反映彝族人民对图腾的崇拜;彝人古镇也有一些反映彝族生活场景的壁画(见图2)。峨碌公园虽然有壁画,但其不具备彝族特色。

3.1.2 雕塑

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人物雕塑小品在彝人古镇应用较多,如彝人古镇的毕摩雕塑(纪念彝族父系氏族中的祭司与酋长)、咪依鲁雕塑(反映彝族人民善良、勇敢、智慧)、六祖雕塑(展示彝族六祖分支的传说历史,见图3)、马帮雕塑(展示楚雄是盐马古道和茶马古道的历史,见图4)等。桃源湖也有展示彝族生活场景的雕塑(见图5)。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动物雕塑小品的运用相对较多,在彝人古镇、太阳历公园都有彝族特色的动物雕塑。彝人古镇设有黑虎、水獭、鳄鱼(见图6)、蟒蛇(见图7)、穿山甲、鹿子、岩羊、猿猴、黑豹、四脚蛇等动物雕塑,主要用来展示彝族历法中的一月到十月;太阳历公园的石虎雕塑(见图8),则反映出彝族对虎的崇拜。浮雕在彝人古镇和太阳历公园有应用,在彝人古镇中有创世浮雕(见图9)、造物浮雕(见图10)、婚俗浮雕、葬礼浮雕;太阳历公园的浮雕(见图11、12)规模较大,共雕刻人物7275个、动物1865个、圆雕25座,浮雕面积达2300多平方米,堪称云南之最。这些浮雕体现了彝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3.1.3 园亭、园椅

楚雄市城区园椅的外型设计和现代园椅区别不是太大,只是在彝人古镇园椅多用木头来制作(见图13),显得比较古朴、自然;有彝族特色的园亭在太阳历公园和彝人古镇比较常见,其建筑风格主要来源于彝族的茅草屋建筑。

3.1.4 葫芦造型

装饰小品葫芦在彝人古镇彝人部落里可见到(见图14),在太阳历公园也有(见图15),总的来说,在楚雄市城区的园林中应用较少。

3.1.5 解说牌造型

楚雄彝族特色的解说牌给可来楚雄的人们建立地域形象,同时应用解说的手段,为游客提供了方便。但体现出彝族特色的羊头和牛头标志的解说牌仅在太阳历公园和彝人古镇可见(见图16、17)。

3.1.6 园灯

楚雄市城区具有彝族特色的园灯在彝人古镇和桃源湖有应用,彝人古镇正大门进去的道路两边,路灯格外显眼,较好地与环境结合,并在灯杆上能看见并排的3朵马缨花(见图18),把彝州热闹的马缨花节的氛围赋予在园灯中,同时反映了彝族对马缨花的炽烈感情。而桃源湖(见图19)左侧路灯灯杆涂有黄、红、黑3种颜色,其造型的外观、色彩、质感都很好地与路旁的景观相协调,同时展现出彝族人民对黄、红、黑三色的色彩崇拜。

3.1.7 健身器材

具备彝族特色的健身器材在太阳历公园和彝人古镇可见,如楚雄彝人古镇的火塘广场、梅葛广场、毕摩文化广场均设有彝族特色的跷跷板(见图20)、秋千等健身器材。而刀杆(见图21)仅在彝人古镇的火塘广场有一个。唐秋秋因为具备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以前在太阳历公园和彝人古镇设置的唐秋秋,现在都拆了。

3.1.8 火塘

火塘仅在彝人古镇的火塘广场和毕摩文化广场设有,火塘广场仅有1个火塘(见图22),毕摩文化广场除中间有1个大的火塘外,边上还有一些小的火塘(见图23)。

3.1.9 其他

除上述彝族特色园林小品外,楚雄市城区彝族特色园林小品还有彝文、园桥、神柱、喇叭、铜鼓等,由于其应用极少,比较零碎,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3.2 存在问题

3.2.1 彝族特色园林小品应用较少,种类不多

楚雄的彝族特色园林小品虽然在建筑风格、功能布局、文化韵味方面有了自己的特色,但是总的来说,应用还不够广泛,楚雄市城区仅用了其中的几种。彝族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出彝族特色的园林小品种类繁多,然而在楚雄市城区中应用的仅是凤毛麟角。

3.2.2 彝族特色不明显

楚雄市城区彝人古镇、太阳历公园、博物馆和桃源湖彝族特色小品均有应用,而其他几个地方,如峨碌公园、福塔公园、龙江公园的彝族园林小品和现代园林小品没有多少区别,体现不出彝族特色,“彝味”不浓,而这些地方也是市民和游客经常光顾的地方。

3.2.3 小品设施得不到很好维护

在楚雄市城区,部分彝族园林小品设置后得不到很好维护,如一些市民或游客在园林小品上乱涂乱画,一些园林小品破旧后没得到即时的维修和更换;小品周围的环境也得不到很好的维护。这些问题在太阳历公园中更为突出些。

4 建议

很多园林小品已成为城市的标志、民族特点,城市形象通过个性鲜明的小品得到传播。同样,彝族特色园林小品应用在楚雄市城区,有利于楚雄保持民族特色,弘扬彝族传统文化。笔者针对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4.1 适当增加应用范围

园林小品是园林中供游人休息、欣赏及点缀环境的小型建筑物和装饰设施,是城市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具备彝族特色的园林小品不但能够丰富城市景观、美化居住环境、丰富人们生活、增添生活情趣,还能体现彝族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因此,在楚雄市城区范围内,可以适当增加彝族特色园林小品的应用范围,使楚雄市城区的园林小品在满足小品本身功能的同时,又彰显彝族特色。

4.2 設计园林小品时注意突出彝族特色

在进行园林小品设计时,应对楚雄彝族的图腾崇拜、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彝族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的挖掘、梳理及提炼,将彝族文化的基本元素进行演绎和重构,借体量小巧、造型多样、内容丰富的园林小品体现彝族地域特色,从而达到对内强烈的认同与共鸣、对外彰显城市文化与特色的目标。

4.3 加强保养及维护

各种园林小品设置以后,应该及时给予保养和维护,要尽可能地防止因人力、自然力而导致的损坏,使其在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5 结语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通信的发达使得各民族之间的隔离因素减少,地方固有文化逐渐消失。现代园林小品设计强调标准化、简单化的原则,使得各个地方的园林小品大同小异、特色不明显,这样人们就难以在园林小品中发现民族文化的根源。楚雄州是人类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楚雄市城区适当地应用彝族特色园林小品,对提升楚雄市城市形象、体现楚雄彝族历史文化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曾琼.园林小品在园林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7):35-36.

[2] 尚丽华.浅谈园林小品的应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出版社,2009,22(4):30-56.

[3] 纪慧敏.浅述园林小品[J].广东建材,2008,(3):179-181.

[4] 刘春桃.园林小品的界定及在园林中的应用技法[J].咸宁学院学报,2010,3(8):160-161.

[5] 李宁.云南楚雄彝族特色园林小品的设计探讨[J].规划师,2008,9(21):39-41.

[6] 马建武.云南少数民族园林景观[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2-44.

[7] 马建武,陈坚,林萍,等.从云南彝族文化看彝族园林特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86-89.

[8] 李明峰.彝族建筑文化[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45-46.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