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师概念教学行为探讨

2015-10-21 17:20刘义喜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物理概念教学行为高中物理

刘义喜

摘 要:自高中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行为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为教师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相结合,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师不良概念教学行为的转变策略,以使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获得提高。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行为;物理概念

物理概念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当重视概念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然而,在现实环境中,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对概念教学把握不当,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学习效率和效果受到影响。下面笔者根据相关的教学经验,对高中物理教师概念教学行为的优化方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一、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外部环境对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感性知识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因此,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引导、启发学生深入挖掘问题、探索事物本质的物理环境。比如,运用实验来使学生感受日常生活当中隐藏的物理现象,从而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或者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来构建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力”这一概念时,教师就可以列举拍球、提水桶等被熟知的事例来创设物理情境,从而获得感性知识,为物理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

二、引导学生做思维加工

感性知识是形成概念的第一步,而对感性知识做思维加工则是将感性知识转变为概念的重要一步。对此,物理教师应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加工,将次要因素排除,留下主要因素,从而归纳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共同属性,构建物理概念。例如,在学习“能量守恒”这一概念时,教师不宜直接搬出结论强制学生记住,而应当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能量守恒”这一概念: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三、提高学生对物理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认识

在物理教学中常常能够见到比较相似的物理概念,比如“力”“重力”“摩擦力”“弹力”等,为使学生准确把握物理概念,教师在概念教学行为中务必要指导学生对相似概念进行区分,而区分的方法即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区分各种相似概念之间的细微、本质的差别与联系,从而避免混淆不同的概念。

高中物理教师概念教学是教学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也是保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转变不良的概念教学行为,使概念教学的教学效益得到提高,使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得到激发。

参考文献:

王有科,廖喜龙.中学物理教师概念教学行为探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05).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物理概念教学行为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浅析高中教材中几组易混淆的物理概念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探析如何优化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
关于物理概念、 规律教学的思考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