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儿童生命教育的价值及实施环境

2015-10-21 17:20李雪晴龚杰克
新课程·下旬 2015年12期
关键词:社会问题生命教育儿童

李雪晴 龚杰克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儿童的生命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加强儿童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从时代特征着眼对儿童生命教育的起源、重要性、实施领域及所需要的生态环境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儿童;社会问题

当代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和极度繁荣为人类的享受式生存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伴随着世界不同国家区域文化、传统、价值观等的融合交织,人们开始对生命问题产生了迷茫和困惑,特别是心智尚在发展时期的青少年。近年,大学生自杀、自残、伤人、残害动物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中小学生相约自杀事件,以及近期全国各地连续发生多起中小学生溺水身亡事件,都体现出我们传统教育体系中生命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严重的时代问题和社会问题,所以当下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且更应该从孩童时期抓起。

一、生命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生命教育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1968年,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初提出。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吸毒、艾滋病、自杀和暴力等侵害生命现象而进行的教育。而后澳大利亚(1979年)和英国(1986年)相继开展生命教育研究,上述两国主要针对当时本国内出现的“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等社会问题而提出生命教育命题的。

我国大陆的生命教育始于21世纪,短短几年内已由最初对西方和我国台湾生命教育的引介,相继到上海、湖南、辽宁、黑龙江等省市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我国生命教育提出的背景主要是针对当代中国社会急速发展、价值取向多元、人生选择多样、生活竞争激烈的情况,青少年生命的脆弱感和无助感日益严重等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从生命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可看出,生命教育都是针对本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社会问题而提出的。因此,生命教育具有时代特征和国家特征,而且它也在不断超越国界、国情,走向统一。如世界各国青少年日益严重的自杀问题、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水污染问题及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等。

二、实施儿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儿童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是如饥似渴的学习者。教育就是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内在的自然天性,保护和促进儿童生命力的正常发展,并为之提供最为合适的学习条件和教育环境,使之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加有效地学习。因此,在儿童时期开展科学有效的生命教育,培养他们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能正确面对成长旅途中的挫折、困难和失败,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进而避免或缓解一些可能给家庭、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的社会问题。

其次,社会的多元化和新旧观念的冲突会对儿童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当他们面对竞争激烈的学习考试、情感压力及社会物质方面的诱惑时,他们往往会思想状况不稳定,缺乏合理的判断和解决方式。另外,社会、学校和家庭对生命教育的忽视使儿童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教师要注重每个孩子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要关心那些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孩子,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给每个孩子一片阳光。因此,对儿童进行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三、儿童生命教育涉及的主要领域

人的生命分为三个层面:生物性生命、社会性生命和精神性生命。简单来讲就是人的生命是人与自己、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自己、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日益复杂,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社会发展所需的能源问题、生活质量提高所需的物质资源问题及文化娱乐需求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给每个独立的人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迷茫,也给人类生存所需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压力,甚至是灾难。诸如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社会暴力吸毒及频发的自杀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自然环境中的热带雨林的快速消失、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土地的荒漠化、水体污染、全球变暖问题等。所以,儿童生命教育内容根据生命的三层关系和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主要分为个体生命教育、社会性生命教育和自然环境生命教育这三大领域。

四、實施儿童生命教育的“生态环境”

1.构建祥和的“家庭”生命教育环境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更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如何直接关系到孩子身心发展的性质、方向、速度和水平,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和“终身的老师”。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家庭对生命教育缺乏重视,许多父母对子女的生命教育意识淡薄,特别是知识文化水平低下的家庭,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法往往是引起孩子自杀的重要因素。

鲁迅早在《随感录二十五》和《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两篇文中就提出了家庭教育中父亲的责任,鲁迅指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要成为有资格做父亲的人,成为懂得并主动承担起对儿童生命的“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的责任,促进儿童生命的成长与发展。由此可见,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2.构建良好的“校园”生命教育环境

学校是人生的重要驿站,担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责任,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具体实施者,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传统的教育体制中,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模式基本是知识的单向灌输,学生的生命张力难免受到压抑,生命教育严重缺位,即使部分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课程,但对儿童生命教育的理解比较浅薄,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过于呆板,缺乏生动性和创新性,使得学校的生命教育形同虚设。

同时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活动,这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例如,在职教师可通过培训、进修、研讨班等提升实施儿童生命教育的能力;在校师范生应加强生命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尽快担负起儿童生命教育的重任。另外,学校要针对儿童的年龄及身心特点,开设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课程,可从与生命教育内容相近的教学主题入手,或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或课外活动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生命教育,引发学生关于生命价值及意义相关问题的思考。例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施生命教育的载体,其活动内容开放,重视孩子的兴趣,强调孩子的亲身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选题合适,开展生命教育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构建和谐的“社会”生命教育环境

实施儿童生命教育除了强调营造良好的“家庭”和“校园”环境外,和谐的“社会”生命教育环境同样十分重要。首先学术界要重视儿童生命教育研究,政府和社会要加强对儿童生命教育的关注,并积极倡导生命教育理念,在制度上明确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此为儿童生命教育有效实施构建完善的社会大环境。在具体措施方面,学术界可建立儿童生命教育年会,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会,拓展生命教育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可通过媒体加强对生命教育的宣传普及,诸如可以从政府层面开发一些生动有趣的有关儿童生命教育的科教动画片,代替目前质量参差不齐的儿童动漫市场,政府还可以引导社会编写一批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儿童生命教育的科普读物,为孩子们的生命教育铺路搭桥。

总之,只有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生命教育环境的有力保障下,生命教育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理解生命的理念和目标,也为年轻的生命注入更多的激情和梦想,从而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邓钰婷.对灾区儿童生命教育的反思[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01):55-58.

[2]朱超华.关注儿童生命激发学习自觉[J].基础教育论坛,2012(03).

[3]朱小红.关注生命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J].好家长·新教育,2006(09).

[4]李厚刚,张延华.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01):60-63.

[5]汪薇,尧新瑜.鲁迅教我们如何进行儿童生命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2(05):6-8.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社会问题生命教育儿童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留守儿童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