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聚场

2015-10-21 19:59刘园媛
房地产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更新改造

刘园媛

【摘要】本文对公园的实地调研与场地分析,得出公园存在的活动空间的混乱和公共设施的不足及景观空间的单一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公园进行重新设计。本文的设计以疏导人们的活动空间为切入点,以对现有的活动空间进行合理的安排、提高场地利用率、营造多样的活动空间等方法来重新组织各项活动,使得各项交往活动可以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城市开放绿地 改造 更新

1改造设计背景

(1)在历史的进程中,公共空间的用途并非一成不变,公共空间总是被用作为聚会的场所、市场和交通空间。城市一直是人们相聚、互相问候的场所,一个关于城市和社会信息的场所,一个演绎重大事件的舞台。

(2)人口的老龄化,城市中退休的中、老年人数量越来越多。他们都不愿意孤独的留在家里,而希望能到户外与人们进行交谈或参与一些其他活动。

(3)工作模式的变化,由于技术的发展,减少了工作负担和工作时间,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就有了闲暇,这些人也成为城市户外空间的常客。

2项目概述

人民公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繁忙路段,在广州老城的中轴线南起点上,是广州的原点。公园总面积:4.46万平方米。1917年,孙中山先生倡议辟为公园;1918年建成,命名为“市立第一公园”,1998年10月拆除围墙,现在是城市中心区的开放式的城市公园。

公园北边与广州市政府相接,东、南、西边分别是吉祥路、公园前路和连新路;公园南广场设有地铁站“公园前站”的出入口,东面与吉祥路相交的广卫路上是大型公交总站“广卫路站”,有10多条公交线路,交通十分便利。广场周边有大片区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建筑密度大。同时,该广场还是附近唯一一处适合进行多种公共活动的开放性公共空间,大树林立,植物覆盖率高,故公园内人流非常大,广场作为一个交往空间的使用率非常高。但根据现场地调研,该公园中人群活动空间不足,各种活动相互侵占与影响,少数活动还影响到周边环境,无法满足人们更好的开展各项活动,同时,公共设施的不足与景观空间的单一性等也影响到人们交往与交流。

3存在的问题

3.1存在的问题

3.1.1活动空间混乱

活动空间功能的不明确和活动空间不足导致活动空间的混乱。混乱的活动空间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活动,同时也影响公园的整体面貌。

3.1.2景观效果有待提高

景观空间单一,缺乏视觉焦点使人们的活动没有目的且缺乏趣味性。另外,一些景观元素如水体、植物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

3.1.3公共设施缺乏

公共设施的缺乏最明显的表现在坐凳形式的单一与数量的不足。其次,灯光的分布不均与部分现有灯具的损坏也给人们在夜间活动带来不安全感,灯光的设计没有很好与景观相结合。另外,公园内有许多运动人群,应当适当增加一些直饮水设施。

4改造思路

人民公园作为城市中心的绿地,打造成为人们的聚会场所,吸引了城市中从居民、上班族到游览者等各类人群前来聚集,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社会交往空间,丰富的活动形式使人民公园成为广州最具活力的公园之一,代表着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广州。

5改造过程及方法

5.1引导和谐的活动空间

5.1.1重新梳理活动空间

现有场地分析: 1) 北边为广州市人民政府,需要安静的办公环境,南边广场连接城市主干道与商业用地,相对比较热闹。 2) 原公园设计由南至北:南广场——歌舞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相对趋势由南至北:吵——静 改造方案: 1) 北面利用地形的变化创造安静休息空间限制活动人群侵占安静休息区。利用地形,设计下沉的安静休息空间。下沉空间不仅可以营造一个较密闭的空间,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阻挡外界的噪音影响,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静思空间。 2) 将大空间分隔成小空间,抑制活动人群进入。分散的小空间可以有效的抑制大量的活动人群侵占空间,可以很好的保持现有的活动功能。 3)南广场原有的安静休息去改为林荫广场,不仅可以增加人群的活动面积,由于南广场与城市主干道相连接,本身处于一个相对热闹的环境,故不需要抑制活动人群的噪音,可以进行各种歌舞活动,这个本应该鼓励发扬的活动。

5.1.2解决活动空间不足

现有场地分析: 1) 北面的安静休息区本设计为让人散步休憩,现被活动人群侵占 2) 活动场地为道路与小广场,绿地使用率不高,造成空间浪费 改造方案: 1) 找出可叠加的活动空间,重复利用场地。一些活动是可以在不同时段公用一个场地,找出这些活动并加以组织和安排,便可以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在有限的空间进行跟多的活动。 2) 将公园内一些绿地空间开辟为安静休息空间。如果可以将其中的一些绿地开辟为可进入的空间,即可以达到绿化的效果,又可以增加活动场地,一举两得。 3) 南广场的入口广场分隔成为外广场与内广场,增加围合度,使内广场兼具活动的功能。增加围合度,与外界城市隔离开来,内广场变可以成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的场地。

5.2公共设施的完善

在人民公园中,这一现象也非常明显。本设计为人民公园引入了四种外形不同、功能不同的坐凳,使人民公园中的不同人群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

1) 条形凳:适合情侣或不善交际的孤独者,只能够观看前方的活动,对一群交谈者不便,站立者常常阻碍交通。

2) 方形凳:适合单个或2-4个的不愿意交际者,能排除他人干扰。

5.3景观改造

5.3.1强调中轴景观空间

本设计在原有景观的基础上,根据园中人群的年龄、地区等分布,对公园进行以下景观改造:

1) 增加节点的景观元素,并在竖向上做变化,使得节点空间更丰富。

2) 利用帶状水景来引导视线。

5.3.2引入本土文化元素

1) 沿用并强调官衙文化。

2) 在铺装图案中延续南广场中南越文化特征,突出广州原点的文化内涵。

5.4设计方案总平面图

经过上述改造,本文得出的最终设计方案总平面图如下图所示:

图1 改造后的人民公园平面图

图1中,1为入口广场,2为树阵广场,3为广州原点,4为南门牌坊,5为歌舞活动区,6为喷水池,7为雕塑区,8为榕荫区,9为带状水池,10为音乐亭,11为下沉空间,12为树阵广场,13为林荫草坪,14为北门牌坊。

6结论

本文对人民公园的空间、人群分布、活动分布、现有设施进行了调研,对人民公园现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造方案。该方案科学、合理,从空间上对人群的活动进行了引导,从使用功能及景观上进行了重新的营造。是人民公园改造的合适方案。

参考文献

1) (美)克莱尔·库珀·马库斯,(美)卡罗琳·弗朗西斯编著,俞孔坚,孙鹏,王志芳等译.2007.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 1989.街道的美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 (丹麦)杨·盖尔著,何可人译.2002.交往与空间.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更新改造
燃烧驱动连续波化学激光器的喷管发展
魏晋南北朝经学的演变与更新
语文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300MW机组顶轴油系统改造
论电梯单开门改双开门的改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