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分析

2015-10-21 19:26谢彬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5年5期
关键词:足球学校体校后备

谢彬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5-046-01

一、我国传统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体系分析

1992年以后,中国足球走上市场化和产业化道路,后备人才培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政府投资比例减少,社会投资比例增加,改变了过去仅靠国家拨款的单一渠道,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后备人才培养越来越依靠市场,实行经济核算,讲求投资效益,各级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和足球协会的管理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组织、协调和业务上的指导;我国传统的三级网络训练管理体制:基层学校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的人才培养模式。

足球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各地组建了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实体化的足球协会,打破了原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体委系统省市足球代表队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实行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原体委系统以各级青少年业余体校为主体的足球后备力量培养体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目前在青少年足球训练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有以下4种体制:(1)职业俱乐部(甲级俱乐部)系统的U一21岁、U一19岁和U一17岁三级后备梯队和由俱乐部主办的少儿足球学校训练体制。(2)省级、解放军和行业体协全运会代表队和市级城运会代表队训练体制。(3)各类业余俱乐部青少年训练体制。(4)各类足球学校青少年训练体制。

在新旧体制交替的过渡时期,以行政层次为依托的培养体系转变为以市场为依托的培养体系。除了原有的国家办的青少年业余训练外,出现了企业办、个人办及集体办的业余训练形式。其中主要的形式有:足球学校、业余体育运动学校、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梯队和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在1999年中国足球协会注册会员总表上就有足球学校、业余足球俱乐部和业余队(2000年的汇总将业余球队并入业余俱乐部下)。由此出现了我国现行的多元化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在众多培养机构中,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梯队是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主体部分,足球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业余俱乐部是重要组成部分,业余体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一种重要的成材途径,而“健力宝模式”是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一种有效的辛卜充形式。

二、现阶段我国青少年足球队伍建设状况分析

在青少年隊伍建设方面,现阶段,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选拔主要依靠“伯乐相马制”。即通过区、县一级的比赛选拔出在比赛中表现突出的运动员进入省、市一级集训队,而后再通过参加省、市一级的比赛进入国家级选拔人的视野,从而使得我国的足球后备人才组成各个年龄组梯队。我国的国少队、国青队都是如此组建的。这种单一的选拔机制极大的限制了我国众多有足球潜质的后备人才的涌现。与我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相对应的日本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日本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的名称叫做“足球俱乐部训练中心制度”。建立训练中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和发展日本足球,发掘未来日本足球运动员的优秀素材,创造良好的集训与指导环境。这个制度从1976年开始试行,1980年正式全面展开,用了约巧年时间有效的构筑了日本足球的基础。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上至下分别为“地区训练中心”(覆盖全国,相当于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都道府县训练中心”(有47个,相当于我国的中央直辖市和省),“地域训练中心”(关东、关西、四国、九洲等9个,相当于我国的华东、华南、西北等)和由日本足球协会直接主办管理的国家训练中心。由此形成了‘旧本型的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训练中心制度的目的:发掘选手和对各个选手进行强化和培育,同时向指导者灌输日本足球协会的强化指导方针和提高水平。训练中心的任务:对有可能成为高水平的优秀运动员要超脱年龄和地方所属的限制,创造优良训练环境,给予一贯的高水平的指导。不是为了成立一个“选拔队”取得好成绩,而是对每个运动员进行彻底地培育为目的。

这里的传统类学校是指业余体校、传统项目中小学和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我国业余体校自1955年试办以来,已经走上正规化的发展道路。而教育系统的工作重心是在教学方面,加上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及与高等教育衔接的特殊情况,学校、家庭、社会都无形中围绕着文化学习的主轴来转动。这种教育现状,尤其是现行的考试制度制约了“体教结合”模式在短期内真正的实现。另一方面,在现行多元化的足球训练体制中,学校足球业余训练的师资力量、重视程度与足球学校、青少年业余俱乐部目前的师资力量、场地及他们对业余训练的重视程度相比较,处于明显的劣势。加之目前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主要渠道放在了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梯队和足球学校,这样在训练体制上就决定了学校足球业余训练只能处于次要的地位。

传统项目学校的建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训练与学习的矛盾。但是,传统项目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由于被命名的传统学校绝对数偏多,各方面的投入条件受限;对传统校的评估重点不突出,缺乏完整、统一的训练大纲;体育教师训练水平大多不能适应系统训练的需要,影响了传统项目学校的输送率。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建立,是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一大进步。由于时间不长,其培养目标、训练大纲、年龄衔接、评估指标、输送和竞赛体制等都尚不完整。与体委系统的业余体校相比,其训练条件、训练经费、场地器材等尚难以适应培养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的需要;加之体育师资数量和质量的先天不足,大部分体育教师是在超负荷状况下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顾及业余训练,而且,对以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的业余训练经验不足。因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猜你喜欢
足球学校体校后备
新型足球学校不是一所真实的学校 而是一个足球学校的概念
体校田径运动员运动损伤的有效防范策略探索
足球特色学校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探讨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乡镇“足球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
孩子们的冠军梦
贝克汉姆足球学校相继关闭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