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设计

2015-10-21 17:25彭维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工程

彭维

【摘要】介绍了广东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的工程简况,该厂采用水解酸化+A/A/O+臭氧接触主体工艺,具体介绍了污水处理工艺设计方案,主要处理构筑物及设计参数。总结了工程设计经验,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 可生化性 AAO工艺 工程

1、工程概况

该工业污水处理厂位于广东某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其服务范围为工业园区内的涉重片区,服务面积约273hm2。规划用地面积为4.45hm2。污水厂处理尾水近期通过出口泵房提升后临时排入附近河流。

2、工程规模

该工业污水处理厂远期(2030年)规划总规模为5万m3/d,近期(2015年)实施规模为2万m3/d,总变化系数K=1.49,各构筑物除生物反应池按平均流量设计外,其余构筑物按高峰流量设计。

3、设计进出水水质

工程服务范围内的企业类型主要为线路板、电镀及表面处理企业,所产生的废水中一般含有重金属离子(如总铬、总银、Cu2+、Cr6+、Ni+等)、氰化物、氨氮、總磷、总氮及CODcr等污染物。通过对工业园区入驻企业的水质调查和分析预测,确定了污水厂的进水水质。

工程的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8918-2002) 一级A 标准。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1及表2。

表1 基本污染物设计设计进出水水质

指标 设计进水水质 设计出水水质

CODCr(mg/l) ≤250 50

BOD5(mg/l) ≤60 10

SS(mg/l) ≤120 10

TN(mg/l) ≤25 15

NH3-N(mg/l) ≤20 5(8)

TP(mg/l) ≤2 0.5

pH 6~9 6~9

表2 部分一类重金属污染物设计进出水水质

指标 设计进水水质 设计出水水质

总铬(mg/l) ≤0.1 ≤0.1

六价铬(mg/l) ≤0.05 ≤0.05

总镍(mg/l) ≤0.05 ≤0.05

总银(mg/l) ≤0.1 ≤0.1

4、工艺流程设计

针对本工程废水可生化性较差,难降解污染物含量较高,存在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等特点,前处理采用“混合反应沉淀+水解酸化”工艺,通过在混合反应沉淀池中投加NaOH溶液调整进水的PH值在最佳点,再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絮凝剂,使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去除,尽可能减少涉重企业事故排放的重金属离子对后续生物处理的影响。同时选用适用性较强、运行费用低、技术成熟、处理效果稳定可靠的水解酸化工艺,提高难降解CODcr的B/C比和溶解性有机物比例。

主体生物处理工艺采用AAO工艺,AAO工艺具有氧利用率高、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占地小、可控性强,操作灵活等优点。

对于深度处理工艺,采用同时兼具消毒、氧化、脱色等多种功能的臭氧氧化工艺,进一步氧化去除CODcr,同时兼顾消毒和脱色功能。

本工程污泥脱水按含水率≤60%为控制目标,常规的污泥带式脱水机及离心脱水机无法实现,因此,采用污泥深度脱水方案。

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艺流程图

5、主要构筑物及其设计参数

5.1、粗格栅井及进水泵房

粗格栅井与进水泵房合建,共1座,土建按远期规模一次建设,设备分期安装。格栅井和进水泵房采用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前端安装格栅渠,后半部分安装水泵,沉井内净尺寸为23.5m×10.5m。

粗格栅井内近期安装1台机械粗格栅除污机,远期增加1台,单台过栅流量Qmax=0.40m3/s,安装角度75°,配皮带输送机1台。为方便检修和切换使用,每套格栅除污机前设置1200mm×1200mm,P=1.5kw电动铸铁闸门。进水泵采用潜污离心泵,近期2用1备,远期增加4台,5用2备,其中1台库备。单台潜污泵流量175L/s,扬程15.5m,功率45kw。

5.2、细格栅及混合反应沉淀池

细格栅与混合反应沉淀池合建,共1座,分2池。池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为19.4m×29.6m。

细格栅井内安装2套网板细格栅,栅条间隙≤3mm,配套功率1.3kw。为检修细格栅除污机,在每套细格栅前分别设置1台电动渠道闸门。每台电动渠道闸门安装水深为1000mm,渠宽为1600mm,板高为1300mm。

混合池采用机械搅拌快速混合,池内安装快速机械搅拌机4台,单台叶轮直径1m,转速84r/min,功率4kw;反应池采用慢速机械搅拌,池内安装慢速机械搅拌机6台,随水流方向分别按转速4.5r/min,3.2r/min,1.8r/min逐级安装,叶轮直径均为2.5m;pH调节池内安装快速机械搅拌机4台,单台叶轮直径1m,转速84r/min,功率4kw。

沉淀池采用斜板沉淀,虹吸式吸泥机将沉淀下来的污泥吸至排泥槽,自流排入厂区下水道。虹吸式吸泥机1套,功率1.1kw。

混合反应沉淀池混合停留时间1.7min(近期),反应停留时间19.8min(近期),斜板沉淀池表面负荷6.4m3/h.m2(近期),pH调节池停留时间10min(近期),

5.3、水解酸化及中沉池

水解酸化池与中沉池合建,共1座,半地上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平面尺寸为59.4m×26.6m。

水解酸化池中设置潜水推进器,采用推流+完全混合池型。潜水推进器共16套,单套功率3.1kw。水解酸化池停留时间10小时,有效水深8.0m,单池有效容积8300m3。

中沉池分4格,单格平面尺寸为16.4m×6.0m,有效水深3.8m,表面负荷3.15m3/h.m2(近期)。中沉池剩余污泥设置往复式吸泥机1套,用于集泥槽剩余污泥的排放。

5.4、中沉污泥泵房

中沉污泥泵房与水解酸化池合建,共1座,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平面尺寸为6.0m×4.0m。

污泥泵房设置外回流至水解酸化池,外回流泵2套,1用1备,单泵流量290L/s,扬程3.5m,功率22kw;污泥泵房设置剩余污泥泵排出水解酸化池剩余污泥,剩余污泥泵2套,1用1备,单泵流量20L/s,扬程10m,功率4.5kw。

5.5、生物反应池

AAO生物反应池为矩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二沉池合建,共1座,分2池,每池由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组成,单池可独立运行。

厌氧区单池平面尺寸为16.1m×4.5m,有效水深7.0m,为使池内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池内安装1套潜水搅拌器(功率5kw)。

缺氧区单池平面尺寸为16.1m×11.9m,分2格,有效水深7.0m,为使池内污泥保持悬浮状态,池内安装1套潜水搅拌器(功率5kw)。

好氧区单池平面尺寸30.4m×16.1m,分2格,有效水深8.0m,采用纯氧曝气。纯氧曝气器单台供氧能力52kgO2/h,功率37kw。

在每座AAO反应池的末端安装内回流污泥泵,2用2备,单泵流量为290 L/s,扬程1.5m,功率10kw。

AAO池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设计最低水温12°,设计泥龄29d,系统污泥负荷0.070kgBOD5/kgMLSS.d(近期),污泥产率0.5kgDs/kgBOD5去除,总停留时间13.75h(厌氧区1.25h,缺氧区3.1h,好氧区9.4ha),内回流比100%~200%,外回流比50%~100%。

5.6、二沉池

二沉池与AAO池合建,共1座,分4池,单池可独立运行。单池平面尺寸为8.0m×48.0m,有效水深4.0m。

二沉池按高峰流量设计,表面负荷为0.81m3/m2·hr(近期),停留时间5.0hr。每池设链板式刮泥机1套,功率为0.55kw,二沉池前端设计外回流污泥及剩余污泥区,将污泥回流至AAO池厌(缺)氧区,外回流污泥泵共3台泵,2用1备,单泵流量为145 L/s,扬程4.0m,功率11.5kw。剩余污泥泵2台,1用1备,单泵流量为20 L/s,扬程10.0m,功率4.5kw。

5.7、滤布滤池

滤布滤池为钢筋混凝土矩形结构,共1座,平面尺寸为14.75m×24.6m,分2组。每组设滤布过滤器1套,设计滤速(高峰流量)≤10m3/h.m2,单套设计流量为1438 m?/h,功率0.75kw;反洗泵2台,1用1备,单泵流量为50 m3/h,扬程7.0m,功率2.2kw。滤布滤池前端设计加药混合池,混合池设置快速搅拌器和慢速搅拌器。

5.8、臭氧接触池

臭氧接触池共1座,分2格,平面尺寸为26.65m×13.0m,有效水深7.0m,有效停留时间82.4min,臭氧最大投加浓度20mg/L。

为方便切换使用及检修,每格进水端前设置DN1000电动铸铁闸门,共2套。超越及连通用DN700电动铸铁闸门各1套。

5.9、出口泵房

出口泵房土建一次建成,設备分期安装,泵房平面尺寸为10.5m×14.5m,近期泵井内安装潜污泵3台,2用1备,远期增加4台,。单泵设计流量175L/s,扬程7.0m,功率22kw。尾水通过提升排放。

5.10、加药加氧间

加药加氧间合建,建筑平面尺寸为51.7m×10.0m。正常情况下,加药间投加(聚合氯化铝)PAC至AAO生物反应池出水端和滤布滤池前的微絮凝池,投加方式为溶液投加,投加量10mg/L。重金属超标情况下,投加聚合氯化铝(PAC)和助凝剂(PAM)至混合反应沉淀池,协同沉淀,分离重金属离子,必要时投加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溶液至混合反应池末端,调节pH值。PAC投加量10mg/L,PAM投加量5mg/L。

加氧间安装臭氧发生器2台并配套安装空压机、冷干机、吸干机、冷却循环泵、尾气破坏器等。单台臭氧发生器处理能力15kg/h,功率200kw。

5.11、污泥浓缩池

污泥浓缩池共1座,池体内径12m,有效水深4.5m,固体负荷33.6kgDSS/m2.d,浓缩时间24小时。浓缩池中心安装悬挂式中心传动污泥浓缩机1台,浓缩机直径12米,功率0.55kw。

5.12、污泥脱水机房及堆棚

污泥脱水机房及堆棚平面尺寸为26.1m×39.6m,共1座。脱水机房土建一次建成,设备分期安装,近期安装板框压滤机2台,1用1备,压滤机处理能力为400kgDS/h,功率15kw,每日工作时间14小时。脱水后污泥含固率≤40%,混凝剂投加量为污泥干重的0.3%~0.5%。污泥堆棚与脱水机房合建,污泥存储能力为5天。

6、设计总结

设计过程中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调整,总结经验如下:

1)在用地紧张及地块形状不规整的情况下,根据用地形状进行构筑物平面合建或者上下叠建组合设计,是有效解决用地问题的正确思路。本工程通过对中沉池和水解酸化池的叠合设计,巧妙地综合了常规池型的优点,并兼具了推流和完全混合流态的特点,使污水水质得到很好的均质。

2)对臭氧接触的尾气进行回收利用,回收后的氧气供给生物反应池进行曝气,节省了运行费用。与空气曝气系统相比较,纯氧曝气系统因氧利用率高,从而使好氧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处理效率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水力停留时间较空气曝气系统大大缩短,曝气池体积缩小,土建投资随之减少。

3)AAO池设置多个进水点,多点污泥回流,可以使AAO生物反应池分别按照倒置AAO、传统AAO模式运行,可以根据进水水质、水量的变化,优化运行模式,保证运行效果的同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7、结语

在工业污水及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工业污水的处理尤为重要。本工程设计思路及工艺设计参数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污水处理厂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工程索赔中博弈模型的探究
工程索赔中博弈模型的探究
浅析污水处理厂供配电节能措施
工业污水处理厂含氟废水处理工艺探讨
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厂提标中的设计与应用评价
辽宁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分析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
污水处理厂变电站运行维护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