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2015-10-21 17:12蔡素惠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

蔡素惠

【摘要】 随着市场化的进程加快及各项改革的推行,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也面临着模式转型的问题,成为公路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现阶段公路养护方式存在着较多问题,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公路事业发展。本文通过梳理现阶段公路养护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的公路养护实践,对公路养护机制的改革的措施方法加以探讨。

【关键词】 公路养护机制;市场化;改革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在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上日趋多元,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公路养护机制难以适应新时期公路事业发展,给公路养护带来了诸多弊端。伴随着各项改革工作的深入,公路养护管理也要相应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养护效率,增强公路养护机制活力。

一、公路养护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然性

公路养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公路进行保养及维护,保障公路的使用质量,提高公路的运输效益。一般根据公路的工程规模、工程的等级性质及技术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小修、中修及大修三类,此外还包含对公路的后期改善及因自然灾害而进行的各种公路抢修工程[1]。

公路养护在保持公路形态、提高使用年限、确保行车通畅、增强运输效率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整个公路系统中也有着后期保障的战略价值,因此,基于公路养护的重要性,对公路养护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我国公路养护运行机制中暴露的问题及缺陷

(一)养护机制仍以承包形态为主,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尚未完善

现阶段公路养护机制虽然响应了市场改革,引入了市场化竞争机制,但总体上看,在养护的形态上仍然没有脱离承包养护这一范畴,只是趋向于对其加以深化完善。在养护市场上也存在着地域性和行业之间的界限性,公路养护并未完全迈入市场化,公路养护向市场的开发程度不够。

(二)思想意识陈旧,管理上较为松散

思想意识陈旧,主要在于没有形成事企分开的观念,缺乏竞争意识,养护的效率较低,工人当中多数人还秉持着铁饭碗的思想观念。思想上没有及时转化,造成工作懈怠,甚至在实际养护中出现了用民工替代正式职工的现象。

此外,在管理上,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考核管理办法,无法制定出较为标准的工作衡量方案,养护指标不明确,弹性大,导致公路养护计量困难,痕迹不明显,养护人员自由度较高,管理呈现出松散化的特点[2]。

(三)用工制度僵化,养护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现阶段对用工制度加以了着力改革,但还没有做到从根本上消除人员的“大锅饭”观念,养护人员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等,靠,要”思想,同时基层养护单位也普遍存在着依赖思想,没有形成强烈的竞争意识,导致养护人員沉溺于计划经济模式中,难以发挥主观积极性。

在总体人员数量上存在超编现象,但在养护人才方面又存在短缺的情况,真正懂养护技术的且具备良好责任意识的员工较少,呈现出人浮于事,人才结构失衡的特点。

(四)养护经费方面保障不足,制约养护效果

一方面养护队伍过于庞大,造成人头费较多,而能够用于公路养护的费用又过少,另一方面公路在进行改建过程中采用分段实施的方式,造成不同路段在资金投入、公路等级、施工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制约了公路养护效果。

三、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的措施方法

(一)推进公路养护的市场化、企业化进程

我国市场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活力,公路养护单位也要及时转变运行思路,积极培育开拓市场主体,实行企业事业相分离,建立起职责明确,运转高效的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养护单位要积极推进企业化进程,成立养护公司,采用经理负责制及权利下放制度,提高风险意识,转变为自负盈亏的市场法人主体。在用工管理及分配制度上加以重新优化,企业内部形成竞争机制,提高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

(二)采用招标,投标养护方式,扩宽养护内部市场

在实行公路养护招标制度时,要分阶段采用养护内部市场招标及社会招标,一方面公路养护的各种工程,如大修及抢修工程,具备了进行招标的基本条件,可以在公路的内部系统中采用邀请的方式,开展具体招投标工作,优先选择资质较好的养护企业,并进行实时的内部监理,使养护企业形成市场观念,着力提高养护效益。当养护市场成型且各项运作较为规范,符合市场要求时,再进行社会招标,使养护企业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充实自身的实力,谋求更长远的发展。

(三)完善用人机制及分配制度

在管理上要改变过于松散的管理方式,对用工制度及分配制度加以完善。具体改善措施有:

1.实行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打破了原有的身份管理模式,实行道班长竞岗制度,并采用末位淘汰制,实现岗位管理的优化。养护工人的使用上要坚持择优上岗的用人理念,上岗后签订劳动合同。

2.完善工资分配制度。主要是采用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但兼顾到养护效率,实行按劳分配为主,效率优先的工资分配制度,同时要制定出详细的养护工作考核方法,根据实际养护的工程量及养护的质量情况进行工资的上下浮动,考核结果与工资报酬挂钩,进一步增强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危机感。

(四)采用定额养护,提高养护费用利用效率

转变养护经费的管理方法,从定员养护转为定额养护,根据公路的实际情况,要首先做好对主干线路的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研究,对养护费用进行测算,然后要根据公路的交通流量大小、公路的路面路况、公路的长宽、路面的具体结构、桥涵的构造及养护的材料等因素,形成一个综合系数,综合系数与准模式下养护费用之间的乘积即为定额养护预算费用[3]。通过采用定额养护,能够切实做到按照公路来制定经费,做到养护人员与养护经费之间的分离,有效提高了养护费用的利用效率,确保公路能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中。

(五)实现养护人员知识结构的更新,促进养护专业化水平

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离不开养护人员这一主导因素,因此,要建立一支知识结构较新,能力素质较高的养护人员队伍,是保障公路养护机制改革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要及时采用各种新工艺和新技术,改善养护方法,培养出懂技术,懂管理的具备市场观念的新型养护人才。为促进队伍知识层次的深化,一方面要发挥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以老带新,加强培训力度,提高岗位能力;另一方面要举办各种竞赛活动,如技能比武等,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力争实现队伍的专业化。

(六)改革道班原有模式,提高养护的机械化程度

对涉及到养护条件较差的小型道班,要进行有效的改组,进行合并,采用工区管理。适时购置新型养护施工机械,如摊铺机、挖掘机及平地机等,如涉及资金较多时,可以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分摊风险,如职工入股等[4]。通过增强养护的机械化程度,促进养护的质量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结语

公路养护在公路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保障我国公路系统安全运行的必要前提。针对现阶段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政府、企业和职工都要适时转变思路,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完善养护招标工作、科学制定养护费用、提高养护现代化水平,增强公路养护运行机制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佳波.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15):168.

[2]潘慧贤.公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与创新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31):442.

[3]唐勇.养护运行机制发展之己见[J].中国公路,2012,(17):86-87.

[4]杨碧辉.机械化养护力求快速高效[J].中国公路,2012,(3):98.

猜你喜欢
市场化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大兴安岭地区碳汇量市场经济化机制初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铁路运输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