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鸣与刘溢的异与同

2015-10-21 19:38陈柳茵
大观 2015年5期
关键词:女兵创作

陈柳茵

透明的军装,纯朴的笑容,性感的中国女兵,一套女兵画系列油画让她享誉世界画坛,她是呼鸣。一个有着独特视角的画家,一个打破常规的创作者。她以对性的特殊理解来描写女性所隐藏在最深处的狂野与骚动。

半裸的四个妙龄少女围桌打着麻将和旁边穿着肚兜观看的中国女孩,画面荒诞,晦涩,挑逗,又带着天真与诚恳。一副《2008北京》让他引起世人关注,获得28万次的高点击率,他是刘溢。

说起这两个人很多人都会感叹,感叹他们如今在画坛上所获得的名誉和收获,一系列的国际画展,作品的高价拍卖,还有他们所引起的社会争议。那么他们在绘画和其所表达的精神世界到底有怎样的异与同呢?

一、生活的印记

呼鸣和刘溢很巧的都是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这个年代刚刚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洗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开始进入恢复和发展,这代人也肩负着开拓与发展的重担。又很巧的八十年代他们一个进入天津美术学院的国画系,一个进入天津工艺美术学校开始他们的艺术初始学习,这个年份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是一个重要历史转折期,在其之后的十年时间中国进入思想与现实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那个时候的天津,作为北京的门户,对外开放总是比中部要发展的要早的,他们在那里接受了较为先进的思想和专业的技术培养。并且在1991和1999年刘溢和呼鸣先后分别移居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先后接收西方文化进一步的影响。以上种种这奠定了他们二人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打破束缚,渴望自由發展的思想。

然而不同的是结束大学生活后,呼鸣进入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特级美术设计。1970年至1989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服役20年。1993年才开始油画创作,这期间20年的军旅生活成为呼鸣后来作品以中国女兵和农村女人为主要对象和创作动机。而刘溢则在1978年成为文革后第一批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成为那个年代的佼佼者之一。从而也见证了当时中国知识界,学术界最前沿的思考与发现,并受世界先进思潮的影响,成为《走向未来》丛书的编著者,将这种思潮进一步的传播与延伸。因此刘溢的作品中既有中国少女也有外国洋妞,从这他们二人的创作就注定有各种的阐述风格和发散内涵。

二、绘画的表述

呼鸣的创作画面给人迎面而来的冲击感是不言而喻的,利用女性肉体将并不性感的中共解放军制服变的无比性感起来。着半透明军装的丰乳肥臀的女兵和年轻健壮的宽臀农村妇女,漂浮着艳彩的金鱼,大片大片金黄的麦田,浓重的色彩感搭配画面上女人健硕的身姿,挺拔的胸脯,在特意的手法处理下,使得平板严肃的军装变得薄如蝉翼。它开始性感,它开始说话,它吁请观赏者进入制服所要控制却无法控制的身体所凸显的曲线与肉体,它就这样使人在千万张画作中无法忽视它的存在,跳入人们的眼中,表达着它所要传达的情感思想,不容忽视。呼鸣的画是她对女性心理无所顾忌的宣泄和剖析,她运用当代的,前卫的表现手法来绘诉七八十年代的女兵生活。呼鸣运用各种道具作为暗示和隐喻,列如画面中大腿上那只代表跳动,华润的青蛙,活是秀发和流水相互纠缠暗喻的激情与柔情,都是从细节来刻画,放大,夸张并带有戏剧性的画面,来传达在那个年代无论多么艰苦严厉的生活,她们内心依然具有青春的骚动。

刘溢的画,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神秘感和戏剧效果,尤其是他旅居加拿大后所创作的作品带有的这种感觉尤为明显。观看他的作品人物我们不难发现在刘溢的笔下,那些女性都眼眶深邃,目光散漫,就像在《北京2008》中画面正中心正对着人们的外国女人虽然人在牌桌上但是目光看向别处,悠闲自在。而画面中其他女子既有聚集在画面中心的也有分散在边缘一侧的,各具动态,各有神情,使整个画面在静谧,甚至捎带灰暗的背景氛围中又不失动感,也许正是这种相互矛盾的画面才带给我们神秘和戏剧感的效果。加之刘溢自创的“六胖子绘画技法”运用三堆色和冥灰色手法,将不同光线下的人体都描绘成接近死人肤色般夸张的白皙,搭配画面中的神秘氛围让人感受到一抹深处的哀伤和刺痛,从而进一步去反思掩藏在种种面具下最真实的自我。

呼鸣与刘溢的画面中同样描绘了女性裸体,一种是充满着能量,健康,活力和召唤力的,表达了冲破束缚,正视女性内心情感。一种是神秘,哀伤,带有戏剧效果的,表达了对内心深处自我的反思。

三、社会的旁观

呼鸣和刘溢的画不约而同的都引起了社会的不同争议,每个人对于他们的画发表者自己的看法。对于呼鸣的画曾经有人认为那是俄罗斯的画家刻意对中国女兵的侮辱和丑化,没曾想它竟是出自一位中国老女兵的手中。呼鸣有着20年的军旅生涯,在那里她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但同时她在手术操作间和停尸房的军队的生活使她烦闷,压抑,她见到许多生命的流失从而使她在画作中反映出对生命的极度热爱。她勇于创新,绝不与别人走一种风格,她热爱中国,坚守原则。曾有人建议她把中国女人改成外国洋妞,必然会使画作大卖,她断然拒绝。无论社会对她作品的好坏褒贬,她不在乎,她把自己生命,热情,活力都献给了她的画,通过画,她活在她内心的青春里,也让我们活在她的画中。

刘溢一直将自己对于思潮的理解实践于他的创作之中,栗宪庭评价刘溢说:“刘溢以特有的冥灰色将自己与现实世界隔裂,让自己变成一个正真的局外人。”正是因此他成了社会现象的旁观者,这也许是他和呼鸣不同的地方,呼鸣将自己活在画中,以自己的情感为主。而刘溢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待社会,将视野聚焦画中,将思维发散到世界,不局限与一种表达,也不刻意与当代实事扯上关联。他才能创作出让人们依据自己内心情感去猜测的画面,就像一位颇具水准的男观赏者说的他从那些女性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平时不忍目睹不愿正视地一面,这些画让他们深刻地反省自己。

【参考文献】

[1]郑永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4-25

[2][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曾永成.文艺的绿色生态之思:文艺生态学引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女兵创作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半条被子(四)
Jazz
小艺术家大创作
H是一座城
法国女兵来挑战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