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下商业建筑设计的阐述

2015-10-21 17:25谭晓东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商业空间城市道路消防

谭晓东

【摘要】目前,城市建设设计延伸至地下空间已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但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商业建筑设计复杂性远高于常规的地下空间设计。本文就城市道路地下空间层次设计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建筑设计时的技术要点给出解决方法,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 城市道路;地下商业空间;设计

1、城市道路地下的空间层次

城市地下空间的竖向层次分为浅层(地下10m以上),次浅层(地下10m~30m),次深层(地下30m~50m),深层(地下50m~100m),一般地下商业建筑多安排于地下(0m~20 m) 范圍内。这种分层面的地下空间开发,以人及为其服务的功能区为中心,整合了城市交通枢纽、商业设施、开放空间、公园绿地等城市要素,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复合化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保证了地下空间利用的充分性和完整性。地下空间的层次划分如图1。

图1 地下空间的层次划分

2、城市道路地下的空间关系

2.1城市道路地下商业空间与市政设施的关系

城市道路地下空间是指道路规划红线内的地下空间,可分为主体部分和客体部分。通常路基、高架基础等市政设施是主体部分;市政管线、轨道交通、人行地道、车行下立交等城市基础设施是基本客体,而地下商业空间则是在此基础上对地下空间的再利用,也属于客体范畴。因此,与一般地下空间开发不同,道路地下空间的商业利用,先要保证主体和基本客体的使用功能,开发建设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城市道路上的主体部分和基本客体已占据必要的地下空间,因此地下商业空间必然受到空间高度上的制约。据统计,城市主次干路的管线埋设深度是:电力、煤气、上水、路灯等小管线在-1.5以内;雨水、污水管在-1m~-7 m,基本集中在-5m以内。轨道交通设施分为区间段和站点两部分,区间段的埋深较深,平均在-5m~-8m,空间占用较少。而轨道交通车站则埋深较浅,盖顶覆土通常约-3m。但车站的围护结构较大且都需要较深的桩基,空间占用率较高。地道和立交设施中的机动车车行下立交主体埋深在-9m~-1.5m,且坡长较长,会与地下商业布置产生矛盾,规划时需要合理避开。显然,城市道路市政设施对地下商业的规划设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成熟的浅层地下空间开发, 轨道交通站点所处的埋深与地下商业空间的常规深度较为接近,因此结合轨道交通站点整体规划,能高效率地利用地下空间层次。

2.2城市道路地下商业空间的埋深和高度

现行的防火规范对地下商业的深度有所规定,要求商业营业厅不应设置在地下3层或以下,对于带有公共娱乐功能的商业,规定只能设置在地下1层,而且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地下商业规划设计应满足消防设计的基本原则。地下商业空间的层高从使用要求来看,按照规范商店营业厅净高至少3.0m,但随着商业空间的单体面积的增大,需求标准的不断提高,建筑柱网跨度的加大,从目前情况统计,综合百货类商业的层高通常在4.8~6m,商业街层高4.0~5.0m。由于受到城市道路的市政公共设施和法规的双重限定,其地下商业空间的埋深和高度必然受到影响。按照目前的技术条件和投资控制,城市道路的地下商业埋深宜控制在-10m以上,依据商业类型的不同层高控制在4.5~5.5m。因此通常为地下1 层商业,如道路的基础设施埋深较浅,也可考虑2层商业,或者为地下1层商业与地下2~3层车库的组合。

3、城市道路地下商业的技术设计

道路地下商业建设除了具有通常地下空间开发的工程技术要求之外,还需要与地面和上层的道路的基础设施相协调,确保两者的安全可靠,而且建设成本巨大,建设具有不可逆性、 建成后难以再改造。因此,要审慎地分析潜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和设计难点,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做好项目的建筑技术设计。

3.1地下空间的建筑消防设计

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和布置疏散出口。与地面建筑不同,通向地面疏散出口是地下空间救险时唯一可以与外界沟通的渠道。而地下商业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建筑密集、人流车流量大。合理规划地下商业的出入口位置,使其出入口外部的消防扑救场地和防火间距符合消防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城市规划要在人行道边缘留足必要的缓冲空间,确保地下出口有合理的位置和必要的人员集散区域。如果地下商业街的出入口与地上建筑相连,则要做好防火划分确保地下商业的疏散能直接到达地面室外空间。合理划分建筑防火分区可以阻止火灾蔓延扩大,减少火灾损失。设置必要的、达到规定耐火极限的防火墙、门、卷帘等的防火构造来分隔建筑区域,可在火灾发生时将火势控制在尽量小的范围内。合理的疏散距离是保障大量商业人员火灾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安全出口从危险地疏散到安全区域,尽量避免疏散路线迂回曲折和地面高低不平。

3.2地下空间的建筑防水设计

城市道路地下商业空间受埋深条件的限制,通常比基地范围内的地下空间更深,更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防止建筑渗漏更显得重要,特别是在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区,应根据水文地质、施工条件和地下室结构特点,选择有效的设计方案,最为重要的是设计好建筑围护结构自防水和附加外防水构造的保护构造措施。地下商业应为一级防水标准,且建筑迎水面主体结构必须采用防水混凝土。实际设计中防水混凝土应当选用高效膨胀剂,可采用减小配筋直径增加密度的措施减少混凝土裂缝,也可使用纤维混凝土来增加混凝土围护墙的韧性、耐磨性和抗裂性。地下室外防水构造是另一项主要措施,防水面通常以高分子柔性材料为主,应当是侧壁和底板的全断面防水,使地下混凝土工程免受有害地下水的侵蚀,得到有效的防护, 达到应有的耐久性。

3.3地下空间的建筑采光设计

地下商业无法直接利用自然光,因此借助下沉式广场将自然光引入地下是很好的方式, 它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解决了地下空间的通风、采光、消防等多方面的问题,让原来属于地下的空间“重见天日”,极大提高其舒适度。另外,天窗式、天井式和中庭式采光设计,是引入天然光线的常用方法。对于大面积的地下商业人工光源依然是主要的技术手段,保证要有充足的照度,力求做到明亮但不刺眼,尽可能给人一种身处地面建筑的自然、舒适感受。

4、结束语

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商业建筑设计复杂性远高于常规的地下空间设计。由于这类商业空间上层有道路市政基础设施,或者与地下交通设施相邻,因此两者的安全性问题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城市道路的地下商业空间深度越大,紧急疏散的要求也更高,建筑设计更强调消防设计的技术措施,特别是超大型地下商业综合体。在城市规划设计阶段就要有所预期,充分考虑地下空间建筑设计的疏散口数量和分布密度,并确保城市安全疏散线路的畅通。

参考文献:

[1]彭立敏,王薇,余俊.地下建筑规划与设计[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城市道路消防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商业空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漫画说消防
消防也幽默
百度Apollo平台
新媒体艺术在商业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探究
梧州传统骑楼商业空间的发展更新研究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