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2015-10-21 17:12徐劲松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

徐劲松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展开了探讨,通过结合了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作了详细的阐述和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基础底板;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 浇筑过程

1.1 现场施工组织布置

B4层底板分为中心区和放坡区,中心区面积为10326m2,以后浇带为界分为两个施工区(图1)。

B4层中心区域底板混凝土浇筑共布置4台混凝土泵,其中2台汽车泵,2台拖车泵。两台汽车泵型号分别为SY5418THB52E(6)和SY5313THB46E。

B4层I段底板于3月25日9:00开始浇筑,至3月27日11:00结束,共浇筑6745m3。Ⅱ段底板于4月1日20:30开始浇筑,4月3日16:30完成,共浇筑6330m3。浇筑时间一般安排在夜间或休息日,以减少因道路堵塞、交通管制等造成运输中断的情况。

1.2 混凝土供应

选择两家混凝土搅拌站,日产混凝土量共达4000m3,库存砂石2万m3,可保证本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供应。

两家搅拌站分别有罐车45辆和50辆,根据现场布泵情况、每台每小时浇筑量和实时路况确定罐车数量。两家搅拌站距离本工程所在地均在15km以内,对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罐车数量进行计算,在道路顺畅情况下,30min左右可达现场。

1.2.1 混凝土泵平均输出量计算

1.3 质量控制

1.3.1 混凝土质量控制

(1)罐车进场后需检査混凝土配合比、出场时间及坍落度,本工程采用C35P10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00mm。

(2)现场配置搅拌站的质量管控人员,收集现场信息(浇筑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情况)后向搅拌站反馈。搅拌站对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处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罐车供应不足、现场压车过多等),对混凝土的供应和配合比进行调整。

1.3.2浇筑质量控制

(1)混凝土振捣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均匀,不得漏振,振捣时间控制在20~30s,至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且不再下沉为止。

(2) 及时清理混凝土表面产生的泌水和浮浆层,控制混凝土浇筑的间歇时间。混凝土浇至顶面后,用木抹子反复搓平。在初凝阶段即填平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裂缝,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2 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2.1 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

2.1.1 材料选用

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Ⅰ级粉煤灰;水洗中砂,细度模数不小于2.4;机碎石,粒径5~25mm。混凝土碱含量不超过3kg/m3。

2.1.2 技术要求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收缩值,降低内部水化热。具体做法如下:(1)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2)增加粉煤灰掺量,以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和水化热;(3)砂石含泥量对混凝土的收缩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在2%以内;(4)加入减水剂,以降低混凝土中水泥和水的用量,增大混凝土的密实度;(5)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小于10h,终凝时间不大于24h,以延长加水化热的释放时间,避免水化热集中释放。

2.2混凝土测温

2.2.1 测温点设置

B4层测温点设置见图2。测温仪器为热电偶,每个测温点热电偶感应头分别埋设在底板表面下50mm、底板底面向上50mm和底板中心,测定温度并同时记录大气环境温度。

2.2.2 测温程序

从浇筑抹面完毕12h后开始测温,升温阶段每4h测温1次,2~5d后混凝土温度达到峰值后,每隔8h测温1次,至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后可停止混凝土养护。

本工程测温时间为每日2:00,6:00,10:00,14:00,18:00和22:00共6次。

2.2.3混凝土温度变化记录

B4层I段混凝土绕筑完成时间为3月27日11:00,测温从3月28日7:40开始至3月31日11:30。本文取I段5个测温点(板厚3200mm,设3个测温点,编号为w4-2,w4-3,w4-4;板厚2500mm设2个测温点,编号为w4-1,w4-5)。每隔8h测定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其温度变化情况见表1。

测温记录表明,混凝土浇筑完成48h后内部温度(水化热发热量)基本达到峰值,水化热速率开始降低,但内部温度并不随之降低,且还会间断性继续上升。在混凝土浇筑完成40h后,内部温度升至50~60℃,此后内部温度会有细微升降变化,但温度并未降低。至完成浇筑97h后,内部温度平均已达60℃,说明温度还在持续上升,故该段底板还需继续测温,待内部温度开始下降后可缩短测温间隔,直至内外温差降至25℃以内。

2.3 混凝土养护

2.3.1 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

本工程采用1层塑料薄膜和2层4cm厚阻燃草料被覆盖,在混凝土表面收光后至硬化阶段(初凝)前进行。覆盖不及时会导致表面热量丧失过快,水分快速蒸发,面层急速收缩而开裂。对边缘及棱角部位,保温层厚度应增加至面层的两倍。

2.3.2浇水养护

浇水养护应在混凝土终凝(12h后)开始,养护时间为7d,本工程底板为抗渗混凝土,养护时间应为14d。本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完成6h内开始覆盖保温,12h后进行浇水养护。因養护措施到位和及时,B4层底板面层未产生裂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在优化原材料和施工配合比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浇筑方案,做好混凝土养护和测温等方面的工作,这样完全可以让温度裂缝、施工裂缝等质量通病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占军、孟财政.大型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施工控制[J].河南建材.2012(05).

[2]安健.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裂缝控制[J].工程质量.2012(07).

猜你喜欢
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简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实践
浅析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会计预算控制现状及方法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