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

2015-10-21 17:25吴凯屏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策略

吴凯屏

摘 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强调居住区空间实用功能的同时,对居住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完善,人们开始重视居住区的环境品质,先后出现了许多居住区设计理念。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原则,探讨了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关键词: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一、居住区建筑设计的重要性

1、居住建筑对人居的重要性

随着住房政策的改革,住房商品化使城市住房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重点。特别在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大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居住用地紧张;中小城市的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居住建筑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和效果。

2、居住建筑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良好的居住建筑,特别是良好的居住环境,将使城市的发展更具活力。它能通过良好的物质环境,结合文化环境的法制管理,吸引和容纳更多城市发展需要的人才。在住房市场化的情况下,良好的居住建筑和居住环境,能加快建筑资金的市场周转,从而扭转当前大量商品住房积压的被动局面;同时,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居住建筑,还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形象,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居民的社会凝聚力,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推进民主社会生活,为解决环境生活恶劣、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问题提供了物质解决出路。

二、居住区建筑设计的原则

1、居住功能多元化

当前,住宅从过去主要强调生存功能向同时重视发展功能、享受功能过渡。住宅不但是一个生存空间,同时也是发展空间、享受空间。居住除了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条件之外,还要设计供住户及其子女读书学习、艺术培养、作画写书、健身锻炼、文化娱乐等空间以及能使住户得到舒适享受、视觉享受、感觉享受的条件和设施。

2、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

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3、住宅空间设计多样化

从平面空间设计向三维空间设计发展,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设计复式、跃式、错层以至跃复式合体、三层错层式等住宅模式,使居住空间更活,适合不同消费对象的喜好。

4、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

应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技术信息,包括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

三、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

1、居住小区的环境设计

(1)创造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小区氛围,从而为人们提供创造丰富精神生活的优越生活空间,为人实现自身发展及人和自然的亲和提供良好的前景。有特色的小区就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关注,有特色的小区也更能激发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人们崇尚家的感觉得到尊重和发展。

(2)切实注重环境设计,提供自然化的宜人的环境空间。仅仅种点树,铺上草的传统绿化理念已不能满足人们对居住方式的更高要求,“环境有价”;认真规划设计小区景观环境,追求环境空间的人文品味,使小区环境景观与小区空间、小区建筑有机结合,同时贯穿以自然为本的思想,在设计中尽可能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以及原有的环境系统,最终提供尊崇自然,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小区环境,使居住生存、发展、享受和陶冶的四大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认真研究市场定位,搞好小区住宅建筑房型设计,努力创造布局合理,功能明确,使用舒适的室内空间,小区住宅设计的好坏,其单体平面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小区楼盘未来的市场前景。在相对有限的面积中应力求做到使用功能最合理化,为人们提供既经济合用,又靈活丰富的户型空间,住宅建筑设计,既设计建筑本身,从广泛意义上说,更设计了一种生活方式,所以对人的行为生活构成的关注应作为设计出发点之一。

2、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设计

居住区内的公共建筑设计应满足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归属感的设计。归属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它源于人类对于母体的眷恋,当小区居民对小区内的公共建筑产生了所谓的归属感时,在业余休息的时间里,小区居民便愿意参与到公共建筑里去,如何在设计公共建筑时产生归属感,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公共建筑的尺度设计应符合人体工学

尺度虽然不具备像颜色、形态所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它却是小区居民进入到公共建筑设施内的第一视觉感觉,也是小区居民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不同的尺度设计给人的印象当然也是不同的,只有当尺度的设计与人的尺度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时候,人体的感觉才是最舒服的,小区居民在第一印象上就愿意到公共建筑里去参与各项活动。

(2)特色化的建筑设计

在以往的公共建筑里,是很难找到特色的细节的。当然,以前的居民区只是单一的为小区居民提供住行就可以,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要求有特色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区居民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了,以往的千篇一律的设计并不能满足他们了,他们在决定是否在小区买房时,更多的也考虑了小区的公共建筑是否具有可识别性,是否有特色。如一所居民区的小区入口十分有特色,具有可识别性,这可能就影响了居住居民是否在此买房。在居住小区统一协调的情况,特色化的公共建筑设计是十分重要的。这也要求了建筑设计师们需要通过各种设计途径及手段,增加小区的可识别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特色化的建筑入口,色彩的创造性搭配运用等等。

3、居住建筑室内环境设计

随着家庭规模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认识已从“面积越大越好”、“房间越多越好”,转向对住宅功能、性能和品位的追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静分区公私分离

以起居厅作为组织家庭活动的中心,体现着主人的地位、兴趣和生活品位。室内做到明亮、尺度适宜、视野开阔。客厅餐厅和厨房等功能空间组织灵活、给人以舒适方便的印象和良好的视觉感受。门厅不仅作为换衣、脱鞋、储物的空间,更应发挥协调不同功能区的作用。主卧室功能空间完整,尺度适宜,符合现代生活方式。大中小卧室设计,方便日常使用。明亮的家务室可兼家务、保姆、次卧、储藏等多项功能,满足不同的生活要求。

(2)整体设计的厨卫空间

从设备选型、通风排气、管道暗藏、集中管井及细部装修等要求出发,对厨卫空间实行了一次装修到位。这样做的最大优点是,可以避免二次装修带来的水、电、煤气等方面的隐患。

(3)适应个性化发展的平面布局

除必要的分户、承重墙体外,尽量采用轻墙分隔,形成可变空间,适应不同家庭构成和生活阶段的需求。尽可能地为用户在水管布置、插座设置、容量预留、门洞位置等方面作潜伏设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发展。

结 语:适应知识经济浪潮的发展,多掌握设计理论、市场信息、设计科技、政策导向等技术信息;不断更新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住宅,创造良好、舒适、宜人的居住小区环境和居住建筑;体现对人的价值,人的自由和人的不断发展的全面关注,达成现代人对“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双重追求,这些已成为21 世纪现代居住小区建设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 徐姗.浅谈居住区建筑设计分析[J].民营科技,2011,09:317.

[2] 朱利捷,徐俊民. 居住区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27)

[3] 蔡别仪.浅论住宅区居住环境设计[J]. 科技资讯. 2008(09)

[4] 李晓东.新世纪的理想家园——小区规划设计的思考[J]. 住宅科技. 2002(09)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策略
安东尼·高迪建筑设计研究
叙事思维下的建筑设计与表达
传统建筑设计元素在现代商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我的手机在哪?
剧院建筑设计指南之哥本哈根歌剧院
浅谈现代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
参数化虚拟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