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2015-10-21 17:12林文福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质量

林文福

摘要:在工民建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决定着工民建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防渗能力。因此,施工单位在工程进行中必须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控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本文简述了工民建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并从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工民建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民建;混凝土;施工;质量

由于混凝土具有强度高、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以及防渗性好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是否良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与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及防渗功能有着紧密联系。不过混凝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果没有控制好,很容易引起外观和质量方面的问题,不仅对建筑工程的美观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而且为建筑的安全使用埋下了隐患。

一、工民建中常见混凝土质量问题

(一)麻面

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混凝土施工中引发麻面问题的因素很多,其中混凝土模板表面的光滑与湿润程度是最为主要的,另外,混凝土的调配难以达到标号标准也是必须考虑的。虽然麻面对整体建筑结构并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对建筑表面的美观会造成严重影响。

(二)露筋

在工民建中,露筋是最常见也是最为严重的质量问题之一。混凝土与钢筋的结合是建筑物稳定的基本保障,混凝土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利用自身粘合性稳定钢筋的结构布局,防止钢筋出现暴露。产生漏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浇筑构件设计不合理,使钢筋过密,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又缺乏保护层,使钢筋紧靠模板,拆模之后,出现漏筋;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例不当,导致钢筋外露;混凝土振捣不恰当,人为因素造成钢筋变形和移位,导致钢筋外露。露筋的出现不但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工民建的稳定性,而且十分影响工民建的美观。

(三)裂缝

混凝土出现裂缝是工民建施工质量通病,这也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关键性的问题。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如果出现了裂缝现象,这不仅会降低混凝土结构总体的硬度和强度,还会对工民建混凝土建筑物的总体功效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一旦在建筑结构中发现裂缝问题,必须及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修复,否则极有可能引发建筑物施工安全事故或使用安全隐患。

二、工民建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一)原材料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主要由水泥、水、砂、石、掺和料等原料制作而成。在工民建工程中,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要认真做好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从源头上保证混凝土质量。首先,要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原材料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只有全部性能指标合格才可使用。若粘土、淤泥在砂石中的比例超过3%,在卵石、碎石中的比例超过2%,则表明极细材料在集料表层并形成包裹层,进而影响到集料和水泥石的粘结。这些材料如果以松散颗粒出现,需水量则会增大,骨料中若含有有害物质,且超出一定范围,则不利于水泥水化,并降低混凝土强度,最终影响到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产生膨胀的有害物质。其次,对进场骨料进行必要的抽样检测,主要指标包括颗粒密度、含水量、含泥量等,禁止使用来源不同的砂、石作为骨料原料,特细砂、铁路道渣石等也不可作为骨料原料。

(二)科学配比混凝土

除了控制原材料的质量之外,对工民建混凝土的科学配比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做好混凝土配比的换算,设计中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往往处于一种理想状态,没有考虑到施工中各级骨料的成分,通常会含有一定超径颗粒,因此在配置混凝土时,要以设计方案为依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调整,实现混凝土配比的科学换算。其次,要及时调整配合比,由于施工条件是存在一定变化的,例如天气、运输过程等均存在一定的变化性。因此在配合比时一定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最后在进入工现场使用前,要提前对运输到场的混凝土进行检验,确保混凝土量的稳定。

(三)混凝土浇筑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在地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进行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

混凝土浇筑时,要控制好时间顺序,浇筑要按照顺序进行,从材料配置、搅拌浇筑等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了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浇筑完成后需制定良好的散热措施。浇筑过程中需检查水灰比、均匀度等是否符合施工标准的要求,特别是水灰比,其配制情况要重点注意。 振捣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为了进一步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汽泡,可以分别进行两次振捣,在浇筑时振捣一次,静置适当时机后再振捣一次,而且在振捣中要注意控制深度,保持深度在5—1Ocm之间,振捣过程的结束以没有汽泡出现为标准。浇筑施工不能一次性完成大面积的浇筑,应根据实际情况,预留相应的施工缝隙。继续浇筑时,需检测前面浇筑的混凝土抗压效果和强度,如达到质量标准后,就可以清理表面杂物,并用水冲洗,铺上水泥浆,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入模后是松散的,其内部存在很多空气和气泡,要采用振捣棒进行振捣,使混凝土达到应有的密实度,这样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的主要目的是使混凝土保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保温能够降低混凝土表面热量散失的速度,降低表面温差,减少裂痕的出现。不同的养护方法对混凝土性能有不同影响,常用的养护方法有自然养护、蒸压养护、蒸汽养护、干湿热养护、电热养护、红外线养护和太阳能养护等。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的质量、使用性能及寿命,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必须从原材料、混凝土配比、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养护员等方面入手,重视对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努力预防混凝质量缺陷,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混凝土质量,切实保障工民建施工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林建能.质量控制措施在工民建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2014(4).

【2】陆培永.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性裂缝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J].广东科技, 2014(8).

【3】蔡金明.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分项工程常见问题及其浇筑施工管理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 2014(15).

猜你喜欢
工民建混凝土质量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分析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工民建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分析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