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短肢剪力墙核心区混凝土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2015-10-21 17:12陈少华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控制措施质量控制

陈少华

摘 要:近年来,人们对住宅建筑的要求从仅为了满足基本居住需求上升到对居住空间和环境舒适性的追求。原来露柱露梁、普通剪力墙结构的建筑框架对建筑空间的严格限定与分隔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住宅空间的要求。于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出现了。本文分析了工程施工难点,针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短肢剪力墙结构工程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短肢剪力墙;质量控制;控制措施;

0.引言

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普通框架与一般剪力墙结构的缺点,因此在工程应用中有增多的趋势。为此,不少学者针对这种结构形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不少学术观点,但是主要集中在短肢剪力墙墙肢力学模型和抗震性能的研究,对短肢剪力墙结构核心区混凝土质量问题的研究文献不多,其核心区混凝土质量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实践检验。

1.工程概况

某商业综合体建筑,单体规模巨大,地下2层,地上32层,1层~5层为商业,6层以上为公寓住宅,共有6栋塔楼,总高度105.2m,结构形式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在前期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对于施工的复杂性认识不够,相关的保证措施不到位,剪力墙核心区的混凝土出现了孔洞、漏筋等质量事故。针对短肢剪力墙质量问题,质量控制小组采取从人、机、料、法、环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了相应的可行性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保证了混凝土施工质量。

2.混凝土质量问题简析

影响短肢剪力墙核心区的混凝土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全面提升整体质量,必须从原材料到现场施工及成品保护等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

2.1原材料因素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骨料粒径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同时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砂石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实际施工中,混凝土的各项技术指标波动较大,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2.2配合比因素

混凝土的配合比需要严格遵循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坍落度的设计要求,并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过科学试验来确定,避免使用经验配合比。在实际生产中,商砼公司因业务量较大,供给紧张,有时忽略了配合比试验,使用经验配合比,给混凝土的质量留下了隐患。

2.3运输过程因素

当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地与施工现场的距离超过35km时,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就会产生灰浆分离、沁水及坍落度降低等现象。长时间的运输,还会造成混凝土初凝。而且工人为施工方便,在施工现场自行加水搅拌,对混凝土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2.4施工工艺因素

施工时,工人的技术水平及质量意识尤为重要,在出现质量问题的楼栋号,其使用的工人素质相对较低,对项目进行的技术交底执行不到位,对施工工艺掌握不透彻。在实际施工中,缺少必要的施工环节,未进行工序交接;混凝土振捣不到位,将一些重要部位遗漏,形成漏振点。

2.5设计因素

因该工程属于超高层,为保证结构安全性,剪力墙、连系梁的配筋率较高,剪力墙及连系梁的纵横向钢筋应交错布置。在连系梁中为保证搭接、锚固等设计规范要求,其密集的钢筋网造成了一个“密不透风”的组合体,使得入模的混凝土难以下灌至剪力墙根部,振捣棒更是难以插入,容易产生烂根、孔洞等质量事故。

3.混凝土质量问题的综合防治措施

通过上述对于短肢剪力墙核心区混凝土质量问题的全面分析,对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的“症结”有了充分了解,进而有的放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治,从而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3.1保证原材料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加强原材料的入场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的方能使用。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对砂、石、水泥进行质量控制,比如砂子含水率测定,通过干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量和集料用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化,通过胶砂强度试验进行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二是保证原材料产地的稳定性,工程需求量较大时须坚持大产地供应方案,因为大产地供应量大,产能有保证,质量稳定。

3.2科学试配配合比

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进行试配,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大量生产。在配合比试配过程中,结合同批次原材料的实际情况,确定既满足设计要求,又满足施工要求,同时兼具经济性的配合比。

在配合比设计中,充分考虑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比如水泥强度和水灰比。在相同配合比的情况下水泥强度等级越高,混凝士的强度等级也越高。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低;增加用水量,虽然混凝土的坍落度可以增加,但混凝土的强度会随之下降。同时混凝土的外加剂对于配合比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3.2严控运输过程

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运输距离、运输过程的交通状况的影响,不同时段、不同天气条件下合理调整运输间隔,选取较为科学的混凝土调度运输方法,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或减少转运次数。因故运输过久,混凝土产生初凝时,作废料处理。严禁初凝后混凝土入场,并自行加水调试。

3.4强化施工环节控制

3.4.1严格技术交底

因短肢剪力墙核心区的混凝土浇筑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施工中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要求三级交底。从施工准备、人员组织、浇筑顺序、振捣要求、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模板加固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准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等均作出详细要求,使每个作业人员都明确相应的职责。

3.4.2合理留置试块

首车混凝土到场,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样,制作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及60天试块)。试件的留置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同条件试块必须随楼层留置,模板拆除之前及时进行试压。

3.4.3施工过程控制

(1)支撑模板进行复核,核查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关位置是否满足施工图设计要求,异型部位模板设计是否合理,模板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是否与施工方案匹配。

(2)浇筑混凝土时,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段、分块浇筑,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

(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剪力墙下部安排专人进行模板检查,及时查看是否存在漏振情况,观察模板及其支撑是否有变形、漏浆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

3.5加强成品保护

成形后及时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剪力墙的混凝土养护一般采取带模养护的方法,竖向模板拆除后,立即用不透水的塑料薄膜把混凝土表面敞露的部分严密覆盖,保证混凝土在不失水的情况下得到充足的养护,同时应保持薄膜布内有凝结水。当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布养护时,采取喷雾洒水或涂抹养生液,以防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

4.结 语

短肢剪力墙核心区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因素众多。因此要加强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工作,同时在施工时严格按标准生产,按规范施工,把握好每一个环节,使得混凝土工程施工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只要多工种协作,多环节衔接,管理到位,就能真正避免质量隐患的发生,确保混凝土质量一次成优。

参考文献

[1]陳孝堂.短肢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及改进建议[J].建筑结构,2014,39(8):66-68.

[2]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控制措施质量控制
液压系统常见污染及控制措施的探讨
航道整治工程齿形构建安装安全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探析
市政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探讨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某金融商业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