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土建结构工程中的安全性分析

2015-10-21 17:12吴丹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安全性规范工程

吴丹娟

【摘要】我国土建结构在设计和施工规范过程中,往往容易把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的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机构强度要求上,而忽视了环境下的众多因素对耐久性的要求和影响,包括工程附近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及其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等,并且这方面没有细致的规范。结构安全事故及其土建结构使用寿命的降低,就自然不用说。而且这些造成的问题十分普遍,无论是涉及单位,还是使用者没有足够地重视,甚至可以说,这些环境因素作用下的体检结构问题及其严重性远超过因结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低所带来的隐患。本文从我国土建结构安全性的概述分析,讲述了调整结构安全规范设置标准的建议,并重点的讲述了提高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的对策。

【关键词】土建结构 工程 规范 安全性

一、我国土建结构安全性的概述

1、土建工程结构安全现状

土建结构的安全性就是指防止破坏倒塌的一种能力,它也是结构工程非常重要的质量标准,而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也是主要由于施工使得水平和结构的实际,并且与结构的正确维护、检测欧冠,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合理设置及运用有相当的关联性。我国机构的系统安全问题十分严重,问题的严重性即体现在认识上又存在于实际,而对结构的系统安全管理认识不足可能是更深层次的问题。相对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土建的结构安全性是土建整体会部分结构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是结构工程最重要的质量指标。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水准,也与结构的正确使用(维护、检测)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又与土建工程法规、检验标准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条例等)的合理设置及运用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我国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安全设置水准偏低

对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来说,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体现在结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安全系数范围的定位、结构工程的整体牢固性与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等几个方面。我国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规范的安全设计及设置水准,总体上要比国外同类规范低。

1.2我国土建结构工程设计规范的整体牢固性差

土建结构工程除了结构构件要有足够承载能力外,结构物还要有整体牢固性。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是结构出现某处的局部破坏不至于导致大范围连续破坏倒塌而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或者说是结构不应出现与其原因不相称的破坏后果。结构的整体牢固性主要依靠结构能有良好的延性和必要的冗余度,用来对付地震、爆炸等灾害荷载或因人为差错导致的灾难后果,可以减轻灾害损失。

1.3我国土建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易忽视环境因素

我国土建结构在设计和施工规范过程中,往往容易把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的重点放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机构强度要求上,而忽视了环境下的众多因素对耐久性的要求和影响,包括工程附近水、土中有害化学介质侵蚀及其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等,并且这方面没有细致的规范。结构安全事故及其土建结构使用寿命的降低,就自然不用说。而且这些造成的问题十分普遍,无论是涉及单位,还是使用者没有足够地重视,甚至可以说,这些环境因素作用下的体检结构问题及其严重性远超过因结构件承载力安全水准设置低所带来的隐患。从总体上,我国土建结构耐久安全性差,进一步的保护维修意识相对较低。

二、调整结构安全规范设置标准的建议

在我国的结构设计规范中,有关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是比较弱势的,这和我国长期处于经济短缺以及计划体制不完善的情况有一定的关系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较低的土建结构的安全水准是可以完全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并且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一而接受了一些考验,这些情况下的结构承载力可以承受外界的压力和我国土建科技人员巨大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因安全储备比较低,所以对于外界破坏力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出现质量问题的現象也是正常的。如果能适当的提高安全设置水准,那么就会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以及提高工程的抗御灾害的能力。在我国,发生过许多的工程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在管理上出现腐败,用假冒伪劣产品、材料不合格以及管理人员素质太差造成的。现在提出的新审视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最主要的是基于客观的形势变化。由于我们从事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以后的现代化奠定基础,要求能满足今后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发展需要,成为标志性的建筑。

三、提高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的对策

3.1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和创新

新技术的推广和创新是提高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在土建结构的危害中,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裂缝、盐冻、渗漏和侵蚀,在这其中最影响安全性和实用性的就是裂缝,在一些安全的检测中,可以应用探测的方式去确定裂缝的病害,在传统的探测方法中,可以使用的是超声波和声波等,在土建结构的强度检测上,主要应用的方法是回弹法、超声回单综合法以及射线法等,可以利用这种检测来反映土建结构的表层强度等级。在一些安全检测中,可以用取芯法来对其他的强度测试方法进行校正,在土建结构的内部,对缺陷检测主要是采用超声波发和射线法,应用超声波法进行检测时要求两个被测物有两个相对应临界面,而且对于他们的穿透深度也是有限制的,于此同时,还会受到结构物材料中的钢筋和含水量的影响;应用射线法时,它的现场测试难度也是非常大的,并且对测试者也是有辐射的。

3.2加强应用合理的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是实现土建结构安全性的前提。在土建结构的规范标准下,想要摆脱计划经济年代的一些遗留问题,就要求对规范进行合理的编制和改进,不要去强求统一,以免使得一些个性化的东西减少,同时导致缺乏实事求是的灵活性的优点。要提倡各个省市对于规范进行地方性的编制,在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标准上可以有不同的设置水准。假使全国性的规范制定的越是详细就会使得一些地方性的适用性变得越差,不仅会造成规范的使用混乱,还可能造成建筑规范的使用本末倒置,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技术的标准中,强制性越强就会导致相关部门承担的责任越大,对于具体的技术承担的责任越重,这样对于政府部门的职责是不公平的。规范中的要求应该是最低要求,在结构的安全设置水准上,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也应该保证尽量的做到最低的要求,但是要保证公众的安全。政府部门还要发挥在技术标准上的编制和修订中的作用,逐步的淡化技术规范的强制性,对于地方性的编制规范标准,要适当的采用不同的要求,从而去适应不同地区的地质、经济和技术上的差异,鼓励工作人员去勇于进行技术上的创新。

3.3积极开展安全检测设施的更新和创造

安全检测设施的更新和创造是保障土建结构工程安全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分析建筑物工作形态,保障工程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安全检测资料。当建筑物出现变形、位移和裂缝时,可以依靠原型观测资料去评价这个建筑物的安全性。目前,大多数地区都是以效应量的变化趋势去作为评估的依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中小型的水工混凝土建筑物中,这样的观测设施还是比较缺乏的,有些地方甚至是没有监测设施的,这就会导致在安全监测和评估分析时,只能依靠一些有经验的专业人员和专家去进行现场的检查,然后才对照规范去开展复核和计算,最后根据类似的工程区开展安全性的评价。从安全性的评价复杂性可以看出,可以采用观测资料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去进行评估,争取全面的、正确的去评价一个建筑物的安全状况。所以,对于开展安全监测设施的先进化程度是有必要的。

结束语:

总的来说,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是一项关系到工程后期使用质量、工程成本、经济性等多方面因素的重要性能参数,目前不少施工单位仍然忽视该性能的保证而盲目追求施工进步,造成了众多的质量隐患,针对这种问你,只有从多个角度出发,政府对施工进行制度上引导,施工单位自己注重后期的检查和维护,在施工中注意材料的选取与优化,才能够真正将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落到实处,长期保障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焦 鹤 论安全性与耐久性在土建结构工程中的实现[J] 科技创新导报 2013(30)

[2]徐大锋 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探讨[J] 地球 2014(3)

[3]刘淑芳 浅析我国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14)

猜你喜欢
安全性规范工程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西药临床应用中合理用药对其安全性的影响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关于桥梁设计中的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全氢罩式炉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