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升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

2015-10-21 17:12任浩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安全事故建筑施工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建筑产业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每年的建筑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如何保障建筑行业的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建筑行业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同时就提升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安全预警管理

一、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成因

1、直接原因

物、环境以及人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造成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是指机械设备的老化、材料质量不合格等,这些已经成为施工中的危险源。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自然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另一个是施工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这两方面都会增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影响建筑行业的发展。人的不安全状态所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主要是指人的生理心理状态没有达到工作需求的标准,或者是人的知识储备、个性能力等不符合工作岗位的要求[1]。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施工人员情绪上的变化,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2、间接原因

间接原因主要是指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是一种软性原因。在我国,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并不健全,存在很多缺陷。主要的安全管理缺陷包括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同时管理责任不明确、防范措施不当也是其缺陷的一部分。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施工过程中会出现相互干扰的状况,这就是劳动组织不合理造成的。在这种条件下很容易发生交错安全事故。管理责任不明确可以分为承包商责任不明确和业主责任不明确两个部分。承包商必须以《建筑法》的规定为依据为工人投保,但是投保并没有减轻工人的作业风险,只是将承包商安全管理的风险进行转移,这样承包商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被削弱了,不仅如此,承包商的责任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淡化。对于业主而言,工程的投资、质量、速度等是他们唯一关心的问题,有些业主常常不顾施工人员的安全,要求施工单位抢进度,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但是一旦当安全事故发生时,业主却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3.基础原因

社会原因、教育原因、体制原因都属于基础原因的范畴,基础原因涉及到历史、法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比如教育原因,建筑工人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尤其是在我国,建筑工人大都是农民工,其受教育水平往往不高。《建筑法》规定要对工人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管理人员往往不愿意花钱让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使得安全教育培训只是走个过场,无法真正的落实实施[2]。

二、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策略

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要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指导方针。要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减少建筑行业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预警管理。

1、加强安全教育,使安全意识进一步强化

为了更好的进行安全预警管理工作,必须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特别是对一线施工人员,要对其展开定期的培训,增强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操作的技能。要建立起企业的安全预警体系,针对不同人员的工作内容,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安全学习计划,并保证学习计划的严格执行。培训结束之后,好对施工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一定的考核,考核合格者才能进行施工作业,考核不合格就要对其进行重新培训。

在学习内容上,不同的人员学习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对专业管理人员来说,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相关的安全常识,包括安全法规、土方作业、高空作业、文明施工、现场急救等。对于建筑工人来说,其工作的风险性较大,并且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较低,此时,要针对施工人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学习内容,使其掌握一定的建筑工程基础知识以及安全常识。在形式上要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比如案例教育、考察考核、经常性教育等,这样才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应对意外事故的能力。

2、建立健全的安全法规

要想在制度上堵住安全管理的漏洞,就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法规,规范运行机制。首先,要 对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的运行机制进行全面的完善,建设好各级预警监督机构,逐步建立起一支专业的预警监督队伍。企业政府要制定相关的安全法规,要敢于打破单一的安全预警模式,在制定安全操作流程时要尽量做到详细严谨,适当的扩大安全预警的范围,不仅要对施工中进行安全预警,施工前以及施工后的各个环节都要加强安全预警的力度。为了确保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政府要制定相关的安全法规,做到有法可依,然后按照法规内容强制执行,做到有法必依。建筑行业也要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流程等,同时,还要以国家的相关法律以及行业规定为依据,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考察,制定适合企业的安全预警管理战略、措施,实施安全预警责任制,确保相关的法规、制度可以按照程序顺利实行。

3、坚持进行安全检查,将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进行安全检查可以有效的发现安全事故隐患,在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不定期内对施工环节进行安全检查,保证相应的安全措施可以真正的落实,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建筑企业应该仔细排查施工项目的各个因素,包括对人、物、环境的排查,找出其中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根据具体情况,实施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安全隐患往往存在于人们不注意的地方,因此在进行安全排查时,一定要全面、仔细、严谨,只有这样,安全检查工作才有意义[3]。检查之后,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环节,要责令限期进行相应的整改,一旦发现需要紧急处理的风险,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除此之外,要在企业内部设立安全奖励以及惩罚制度,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安全工作的积极性。在实际的安全检查工作中,检查人员往往不熟悉检查施工流程,造成很多安全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可以组织检查人员进行交叉检查,确保每一个安全隐患都可以被发现,并且得到及时的汇报。

4,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保障,明确安全责任制

在施工过程中,安全技术保障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技术性安全事故的严重性要大于违章操作,因此,要确保施工安全,施工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各种设备、器材、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加强对这些工具、器材的检查,一旦发现问题或者是损坏,要及时的进行维修或者是换购。一定要保证施工流程的合理性,使人员配置、操作方法等符合安全规范的规定,进一步完善技术保障体系,在选配人员时,一定要对其专业素养进行一定的考察,要选择年轻力壮、专业技术过硬的人。

结束语

总之,在施工的過程中,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方针,根据建筑企业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做好建筑预警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检查的力度,制定相关的安全法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赵平,裴晓丽.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建筑安全,2009,09:10-12.

[2] 赵平,裴晓丽,薛剑.基于信息融合的建筑施工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106-110+179.

[3] 张明丽,姚继涛.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筑施工安全预警模型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3:58-60.

作者简介:任浩(1986-),男,江苏南京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管理

猜你喜欢
安全事故建筑施工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提高建筑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管理中危机管理意识的运用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研究
浅谈建筑施工协调管理(2)
如何避免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安全事故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研究
电力企业人身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浅谈建筑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