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分析

2015-10-21 17:12杨淙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施工

杨淙

【摘要】沥青路面由于其铺设方便、易于修补、可塑性好和造价较低等特点,在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住宅小区道路、桥梁路面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传统的沥青材料耐老化性能差、高温易变形、低温易脆性破坏等弱点,加之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较为复杂,沥青路面往往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本文从建筑工程过程控制的通用方法出发,结合沥青路面施工实际,对沥青路面质量常见问题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措施

一、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类型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指在施工開始前对沥青路面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对沥青材料质量的检验检测、对施工方案的审查审定、对施工人员资格和单位资质的审查,对旁站监理方案的审查等,从施工单位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施工组织设计中质量控制计划的编制与审核,对人员的交底和培训等。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的实时监控,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主要形式。如旁站监理就属于事中控制的重要手段,事中控制可以有效控制不良的质量行为、不合格材料和不恰当的工艺方法造成的质量问题。事中控制的实施主体应该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事中监督起到必要的监管和协调作用。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工程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工程进行的质量核查和对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进行的整改。对于已完工程的质量核查重点是对隐蔽工程质量的核查,对于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的整改要遵循满足设计、满足使用、满足规范的基本原则,对于有可能影响结构和受力形式的质量问题要征求设计意见进行整改。

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是沥青路面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环节,应该把握以事前控制为重点,事中控制为关键,落实事后控制和问题整改的基本控制原则。以有效的事前控制预防质量问题,以有力的过程监控杜绝质量隐患,以有效的整改手段消除已经出现的质量问题。

二、沥青路面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一)路面平整度不足?

出现波浪、鼓包等现象,导致路面的平整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容易造成路面积水、行车颠簸等问题。形成平整度不足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基层平整度差、料底清除不彻底、摊铺方法不当、碾压操作失当、油料供应不到位等。

平整度不足主要是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的压实系数不一致,从而导致压实后形变不一致,进而产生平整度不足问题。料底清除不彻底,主要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过程控制不严,工序交接不清,现场监管未落实等原因导致将底部杂物未清除从而导致路面不平整,铺设的方法、人员的水平、碾压的速度、工序搭接的质量等均有可能导致平整度不足的质量问题。

对于平整度不足的控制主要是对人员资质水平的审查、标高的控制、重视铺设前的工序检查和对碾压速度和质量的控制。

(二)路拱不正

路拱中心线不正,原因是路面结构高程和水平线控制不准确,或控制点设置过疏,相邻两点间距过大,从而导致控制不精确,就形成波浪。

其控制方法和措施主要是对放线精度的控制,对控制点检具的控制和对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理等。

(三)早期裂缝

主要是指沥青路面出现的裂纹等,从其形式上分,可以分为竖向平行裂纹、横向平行裂纹、网状裂纹和放射形裂纹;导致裂缝的原因主要是:沥青面层和路面基层的粘接性差、变形系数不一致,养护不到位,碾压质量控制不当,沥青混合料温度过高、级配差,天气因素不利,导致碾压操作温度过低形成脆性破坏,平整找补料厚度不足。

控制裂纹的主要方法也分为三种,一个是施工前的材料质量、施工方法的控制,一个是施工过程中的工序交接和质量监控,一个是对裂纹的修补措施,裂纹的修补可以分为捣碎修复和柔性材料填补等。

(四)路面啃边?

路面啃边一般发生在安砌侧平石的路边缘,主要原因是路基夯实碾压不到位,路肩压实不到位,在外力作用下导致下陷,路边积水下渗等原因导致的不均匀沉降等。?

(五)路面接茬不平整?

接茬不平整按照方向形式分为横向和;引起纵向接茬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两幅虚铺厚度不一致,形成高差,两边地基沉降程度不一致,导致后来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引起横向接茬不平整的主要原因是施工缝处理不当、机械碾压不均、施工间隙导致冷热不均等。

(六)光面现象

路面的沥青上泛至表面,形成局部油层,导致光面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层铺法施工,沥青用量过大或矿料不足,导致沥青量过大;沥青的竖向铺设不均匀,面层较多,沥青稠度过大等。

从上述质量问题可以看出,沥青材料的质量、混合料的质量、碾压速度和碾压方式等是形成质量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上述质量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或者是一因多果的。其控制措施应该是综合的,而不是独立的。

三、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与管理主体主要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等。站在建设单位的角度,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不能全部由自己承担,因此如何协调好各方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是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

在与沥青路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供货商签订的合同中,均要签订质量保证条款,并配套相应的违约惩罚措施、超额完成质量任务的奖励措施等,要严格根据工程质量规范标准合理设置工程质保期、设备保质期等,要强化监理单位在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履职,确保旁站监理、平行检验、见证取样、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质量控制和管理环节切实落到实处。要有强有力的违约索赔和处罚措施,善于利用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工程中一定的有利条件,通过延迟支付或者通过合同条款扣工程进度款等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在履职过程中切实把质量控制和管理放在重要位置。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之一是便于过程控制和后期调阅,做到对工程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有签字、有记录、可追溯。

参考文献:

[1] 袁光权,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P]硕士学位论文,重庆大学,2008.

[2]孙进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监督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9):70-71.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质量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