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

2015-10-21 17:12罗晶怀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程质量工程质量

罗晶怀

建筑质量的优劣,是衡量一个国家建筑行业水平以及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度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决策上共谋、认识上共体、目标上共立、任务上共担,方能达到国家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房屋质量验收标准,创建优质工程质量是扩大建筑市场的点有率,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树立单位信誉的根本途径。认真抓好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预防控制,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稳步持续地提高。

一、建筑物地点的地质水文勘测

设计前期的地质水文勘测,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而主十分重要。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水文状况必须搞清。勘测点的选择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地质水文数据的准确性。此项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部门和专业人员来完成,并对其勘测结果做严格的审核。向设计部门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确保设计基础数据的准确性。

对于地质水文情况复杂的工程要对处理相关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以备设计阶段的负责人参考并能提出更好的处理方案。

二、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一个优质的工程建设项目,不仅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强化管理,精雕细刻,而且与设计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物的使用,必须从初步设计阶段,就要十分注意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选择两种以上的多个初步设计方案,综合比较,选择最佳设计方案。

1、地质灾害防治

根据地质水文勘测报告提供的地质情况,在掌握地质灾害现状基础上, 确定地质灾害的防治目标、防治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发育特點对防治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制定可行的措施, 通过规划的作用, 规范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2、做好新施工工艺的选择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新的施工工艺的出现代替传统的施工工艺,新的施工工艺不仅降低了施工成本,缩短工期,并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没有成功经验的新施工工艺不能用于工程施工中。

3、做好新型建筑材料的试验

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许多新型建筑材料的问世, 替代了传统的建筑材料, 不仅降低了建设工程成本, 缩短了工期, 也为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对新型建筑特别是防水材料的选用应在充分试验, 切实可行的基础上选择。对没有成功经验的新型材料应避免使用。

4、做好施工图的审核工作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 从初步设计阶段到正式出具施工图, 应由多个专业的人员按设计程序进行。由于施工单位急于开工, 使设计部门忽视了施工图的审核, 造成分阶段出图, 致使各专业的设计图纸互相矛盾,不能“交接”,影响了设计质量;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施工图的审核工作。各专业的图纸完成之后,必须由主设人员召集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严格的审核,最大限度地把问题和不足消灭在出图之前,进而提高设计质量。

4.1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工作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重要方面,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

4.1.1技术交底

施工前,技术人员对施工工人进行技术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同时把设计要求、技术标准、工艺操作规程等转换成具体而明确的质量要求,如桩基础工程中钢筋笼制作的焊缝饱满不能咬筋、箍筋绑扎间距要规范、接头位置要符合要求、主筋间距及长度要符合规范要求,并在质量检验中正确执行这些技术法规,做到标准具体化。

4.1.2 技术监督

技术人员做到边施工边指导,对重要结构如承重柱、主梁等部位应加强技术监督,它包括轴线的控制,混凝土的制备、浇灌、振捣、养护等一系列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由于环节多,施工周期长,所以不能放松每一环节的技术监督。不仅要全面地抓好环节技术,而且还要针对重要环节做重点技术监督和管理。

4.2做好施工队伍的选择

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项目,选好施工队伍尤为重要。建设项目应普遍实行招标制,通过招投标尽可能选择专业队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承建,确保工程建设项目按国家现行专业质量标准、操作规范施工。

4.3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施工前,设计单位的各专业设计人员必须向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作设计交底,把设计图和各专业的施工要点等做详细交待。施工单位在接到正式施工图后,应立即组织图纸自审,分专业审查图纸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施工方案;按选定的施工方法,探讨施工中保证设计要求的可行性;在图纸会审中,由设计、监理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协商解决存在的问题。

4.4严格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理制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必须实行质量监理制度。专业监理人员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在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方案、选择的施工方法、选用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等全方位监督,对于促进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4.5加强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工程质量,从根本上讲主要取决于施工中的质量管理。施工企业在组建项目班子时,必须设专职质量检查员,不得兼职。质检员必须持证上岗,而且应具备相关工种的专业知识。质检员应按照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拟定的工程质量等级,在施工的各个环节过程监督检查,各专业工种要实行质量交接制度,建立 “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交接检。上道工序不达标准,不能进行下道工序。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达到预定标准。严格工序间交接检查,重要工序,如隐蔽工程作业,需按有关质量验收标准检查验收,否则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如基础工程中,对开挖好的基槽、基坑,未经工程地质鉴定和量测标高、尺寸,不得浇注垫层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完成模板后,未经检查, 不得绑扎纲筋,未经检查验收,不得浇注混凝土。重要工程部位,必要时应组织试验和技术复核。根据建筑工程的特点,对完成的分项分部程,按组织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方法,进行检查验收。在一定物质条件下,人是决定因素。要对施工人员经常性地进行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教育,牢固树立对国家和用户负责的责任观念,建立以质量和效益为主要指标的考核体系,建立切实体现按劳分配原则和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激励机制,激励全体人员对承建工程的责任感,在实现优质工程中,牢固占领建筑市场,使企业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

4.6做好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

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应分为工程整体验收和分部验收。整体验收是在分部验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工程竣工后工程质量认定的重要内容。分部工程验收是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做好分项工程的质量检验最为重要,用分项保分部,用分部保整体,最终达到整体质量等级的目标。

5、结语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既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工作、生产、居住环境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建造一个质量好的工程,可以增强固定资产的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一次性投入,节约维修费用,为人们工作、生产、居住提供良好的环境。反之,一个质量差的工程,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延误建设工期,而且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施工阶段是建筑业生产的主体活动,也是实施质量监控的关键阶段。建筑质量是生命、生存及发展的保证,建筑质量是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建筑质量控制,必须坚持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贯彻“预防为主” 的原则;因此,必须严格把好质量控制关。本文论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与从事相关工作的同志共同交流探讨。

猜你喜欢
工程质量工程质量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住建部:建设单位是工程质量第一责任人 应依法对工程质量担全责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广西:2018年致力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满意度
睡个好觉
泛滥的“工程”